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363|评论: 1

[转帖]关不住的中美关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2-24 11:36 | |阅读模式

关不住的中美关系

来源:东方早报  作者:余万里


 
  3年前,当时的美国国务卿鲍威尔说“美中关系达到了历史最好时期”,当时很多人都对这个说法表示怀疑,如今回头看看,“9·11”之后的中美关系居然平平稳稳地过了6年。

  学者们所谓的大周期律、小周期律在这6年当中基本失去了效力。所谓大周期就是伴随着4年一度美国总统大选给中美关系造成的波动,所谓的小周期律是每年3-6月由于美国国会、利益集团和拨款政治而产生的各种反华浪潮。

  最近几年来中美关系在整体上都保持了平稳发展的态势,在双边和全球领域的互动不断深化、扩展和提升,在反恐、朝核、达尔富尔、气候变化、双边经贸以及台湾问题上,中美各个层次的交流、沟通与合作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有惊无险2007进入2007年后,很多人都感觉中美关系的这段“好日子”恐怕要走到头了。他们的担忧基于2006年以来中美关系的外部和内部政治环境的一系列重大变化。

  首先,很多人都认为,“9·11”以来中美关系的稳定是托了反恐战争的福,美国把战略中心放在大中东地区的反恐和扩展民主,继而陷入伊拉克的僵局,无暇把战略矛头指向中国。而今,伊拉克的局势渐趋好转,美国调整了在中东的反恐战略,中美关系行将失去战略掩护。

  其次,在过去几年里,布什政府在外交问题上的强势地位,共和党一家独大的局面为中美关系提供了稳定的国内政治环境。而今美国的国内政治结构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2006年国会中期选举,民主党控制国会参众两院,布什陷入“跛脚鸭”境地。

  2008年的总统大选提前开场,竞争空前激烈。在选举政治占据主导的背景下,党派分歧、意识形态与利益集团因素将对中美关系构成冲击。尤其在经贸问题上,中美贸易不平衡、人民币汇率问题日益“政治化”,考验着中美经济相互依赖的稳定性。然而,走过2007年的中美关系,虽然一路疑云密布、风波诡异,但终究还是有惊无险。

  “中国,中国,中国。”

  在国际层面上,中美作为“利益攸关方”的建设性合作取得了积极的成果。2005年9月美国常务副国务卿罗伯特·佐利克在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的演讲中提出了“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同年11月,胡锦涛主席在欢迎来访的美国总统布什时指出:“中美关系已远远超出双边范畴,越来越具有全球意义。”

  2006年4月,美国总统布什在白宫草坪欢迎胡主席访美时表示:“作为国际体系的利益攸关方,我们两个国家共享众多的战略利益。”胡主席在当天午宴的话中回应道:“中美两国不仅要成为利益攸关方,而且要成为建设性的合作者。”

  从“利益攸关方”到“建设性的合作者”,这不是简单的外交辞令,而是凝聚了两国领导人对中美战略关系的共识与展望。正是在这个共识的基础上,2007年中美两国在地区、多边和全球事务上加强了沟通与交流。

  在朝核问题上,中美两国的建设性合作为今年初达成“2·13声明”提供了根本保障。美国高级官员透露,中美两国在处理朝鲜导弹试射、核试爆等问题上沟通和协调是取得突破的关键。在苏丹达尔富尔问题上,中国所奉行的“不干涉内政”原则和耐心劝解的外交手段为国际社会的努力创造了途径。苏丹政府接受了非盟领导下的国际维和部队,中国也派出部队参与行动。中国在达尔富尔问题上独特的作用和独特的方式最终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赞同。同样,在缅甸、巴基斯坦、伊朗等问题上,美国也日益认识到与中国加强协调与合作的重要性。

  10月2日,美国著名政治评论家莫顿·阿布拉莫维茨在《国家利益》在线网站上评论布什政府外交时写到:“中国,中国,中国。从朝鲜开始,然后扩展到达尔富尔。现在,缅甸,我们又需要中国。下一个有可能是刚果……”无独有偶,10月7日《纽约时报》的一篇文章也认为:“在国内四面楚歌、在伊拉克深陷泥潭、眼看当总统的日子就要到头的乔治·布什终于在一个难以置信的地方找到外交依靠:中国。”

  虽然美国评论家看待中国在世界上的角色还难免带着五味杂陈的怪味,但是中国的影响力与作用的扩大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在“和谐世界”外交理念中,中美必将继续致力于消除误解、增进谅解、扩大共识,寻求共同利益基础上的合作与协调。2007年9月6日,在APEC悉尼峰会期间,胡锦涛主席在与布什总统的会谈中指出:“中美已经成为利益攸关方,正在为建设性的合作而努力。”

  从台湾到人民币

  在双边关系层面上,随着新一轮台湾“立法机构”和地区领导人选举的临近,中美关系正在面临“台独”势力的日益猖獗的挑衅。9月6日,美国总统布什在与胡主席的会面中申明,美国政府的立场是:“不支持‘台独’,不支持‘公投’,反对台湾加入联合国的‘公投’,反对单方面改变现状的举动。”

  针对台湾岛内的局势,今年以来美国政府高级官员8次发表公开警告,从美国驻台代表杨苏棣、美国在台协会主席薄瑞光、助理国务卿帮办柯庆生、常务副国务卿内格罗蓬特到国务卿赖斯,层级不断升高,言辞也日加严厉。在应对“台独”势力挑衅方面,中美之间的沟通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2007年中美双边关系层面存在的另一个挑战是经贸问题的政治化。从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美双边经贸保持了年均31%的高速增长率。2006年按照中方的统计,中美贸易总额达到2627亿美元,美国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和海外出口市场。按照美方统计,中国是美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和第三大出口市场。

  经济全球化使中美双方都得到了巨大的利益,然而全球化也会带来竞争加剧、产业外移以及结构性的失业问题。进入2007年之后,经贸问题成为中美关系中麻烦最多的领域,围绕贸易不平衡、人民币汇率、知识产权等问题,美国国会酝酿的针对中国的议案不下二三十个。

  其实,中美贸易不平衡不是数字的问题,而是工作岗位的问题。美国的制造业在全球化时代正在受到严重的威胁,大量的工人失去了工作岗位,这在政治上形成了巨大的压力,美国国会是这些矛盾的集中反映。美国的有识之士也认识到抵制国内贸易保护主义的必要性。今年年中,美国数百位经济学家联名发表公开信,反对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对中国施加压力。

  吴仪副总理在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会议上指出,要从中美长期战略合作的高度来认识中美经贸关系,反对经贸问题政治化。今年5月和12月,在两国首都分别举行了第二次和第三次战略经济对话,这一高层级的对话机制体现了两国政府共同应对经贸问题政治化的努力。

  总体而言,2007年的中美关系延续了“9·11”以来稳定发展的局面,但是诸多不稳定因素也在抬头。除了台湾局势和经贸问题之外,中美在安全和战略领域的潜在矛盾更加令人不安。中美两军交流的落后状况则极大地影响了两国战略互信的建设。

  此外,随着2008年奥运会的临近,美国国内的人权、环保、藏独、疆独势力也在蠢蠢欲动,企图借万众瞩目的奥运时机制造事端。

  过去6年的稳定和发展打破了中美关系周期性波动的规律,然而这是否意味着中美关系已经进入新的阶段,或者仅仅只是一个特殊的例外?这个命题恐怕要留给即将到来的2008年来检验。

  中美关系在即将过去的2007年里有惊无险,也许只是侥幸,但中国自身力量的上升和国际影响力的扩大却是一种客观现实。过去的中美关系是一种不对称的关系,基本上取决于美国政策的变化,中国只是被动适应美国的变化。如今,中国因素日益成为决定中美关系走向的独立变量,中国的主动选择也将塑造中美关系未来。因此,中美关系周期律的破解不仅取决于我们对美国政治、战略走向的把握,而且取决于我们对自身改革、发展的期许与展望。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2-4-6 13:19 |
:lol:lol:):):):)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