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013年08月16日 09:12:21 作者:高连奎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周刊网
第一、规划的问题:
中国的房价和地价有着极强的“地王”带动效应,“地王”主要是城市的黄金地段,当前城市的黄金地段,住宅楼已经非常少了,但是写字楼却在频繁的兴建,土地价格是不存在刚性成本的,弹性极大,因此中国房价的治理必须采取“掐尖”政策,从房价最贵的地方进行治理,必要的时候,功能重新划分、移出,“禁建”都是必须的。比如在中央商务区不得再新建高楼等。
中国也主张增加土地供应,但是如果前面的规划没有做好,供应是供应不上的,而且即使城市的非核心区域增加了供应,也无法抑制房价的上涨,因为这个市场不完全是总量上的供需问题,而是局面增长过快,从而带动整体房价上涨的问题。
第二、税收的问题
房地产工程一项是经济支柱,各地的政府贷款,也主要以土地做抵押,土地转让费是主要的财政收入。要想降房价,就必须解决地方政府的收入问题。世界各国都是这样,要么卖地,要么征税;税收低就必然土地贵,中国的税收现在其实是很低的,在福利国家税收一般占到GDP的50%左右,而中国仅有30%左右,如果要避免土地财政,征税是必须的,这个问题绕不过去。当然征税不是向底层民众征税,也不是向企业征税,而是向社会资源消耗比较高的人群征税,比如销售税,奢侈税,赠与税、遗产税等。
第三、利率的问题
中国一个家庭有两套房的太多了,而且民众有点钱就想买房,比如中国家庭年净收入在10万元以上的家庭非常多,这些人三五年就能攒下几十万元,这些钱怎么投资,还是买楼,这就是中国房价下不来的原因。中国的中产家庭基本都将买楼作为资产保值的手段,要想避免这一点,笔者建议将一年期存款利润与CPI挂钩,一年期利率不要再由央行调整,让其直接与CPI自动持平,这样才能避免公众的投资性买楼,让存银行业有利可图。
第四,房地产不能敞开供应
中国必须对单一家庭拥有的房地产数量进行限制,比如规定每个家庭不能拥有超过3套住房;或是对超出的房子实现高额的社会资源占用税,迫使他们卖掉房子,这才是真正的调控。
第五 市场化的问题
只要市场化就必然出现高房价,这是由级差地租决定的,改变不了的,经济适用房,廉租房,这些房地产的点缀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中国需要对住房政策进行通盘的考量以及彻底的改弦更张。笔者主张按保障面积来划分政府与市场,意即在一定面积内政府应该向民众免费提供住房,而超出这个“保障面积“的话,则由政府或民众共同承担,或是民众自己承担,比如政府免费为民众提供10平方米住房,如果想住的更宽敞,可以再自己购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