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走出机关大门,到基层一线,俯下身子接地气,深入基层搞调研,掌握真实情况,制定科学决策,解决群众困难,赢得群众的广泛好评。然而,少数党员干部在调研时,没有“自选动作”,凡事“悉听尊便”,走既定路线,访指定农户,看装饰景点,使调研趋于形式,浮于表面,浪费人力、物力和财力不说,更掌握不了真实情况,把握不了真正问题,了解不了真实民意。 只有多些“随机”调研,干部才能听到真声音,访到真民情,掌握真情况。要绕开“安排”好的路线因为“安排”好的路线,多半经过刻意挑选,多半经过精心打造,多半代表当地形象,往往看不到真问题,掌握不了真情况。下基层调研,要事前掌握情况,到矛盾比较集中、问题比较突出的地方去,不打招呼,不搞陪同,多走“羊肠小路”,多看“庭院角落”,多转“市民广场”,边走边看边听,边问边记边想,在真正的“基层”摸到真实的“民情”;要让开“选定”好的群众。“选定”好的群众,事先经过筛选,事先经过培训,事先经过演练,捕捉不到有用的信息。下基层调研,要脱下西装革履,穿上草鞋布衣,同坐一条板凳,多说群众俗语,多拉群众家常,群众才有平等感、亲切感,才能用自己的“没架子”换取群众的“掏心窝子”,才能让群众说出烦心的事、闹心的难,这样制定政策才更具有针对性、提出的方案才更具有可行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