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千先生之书画艺术,闻名海内外,而其二哥张善孖先生,却因英年早逝,没能同大千先生一样享有艺术天年。张氏伯仲早年同游艺海,共耕墨田,共同创办闻名遐迩的“大风堂”,很早就传为了绘画史上的美谈。
大千先生以泼墨泼彩称世,而善孖先生却以画虎养虎见长,且画虎成癖,时称“虎痴”。其笔下之虎往往目光炯炯、咄咄逼人,色彩鲜艳、动作传神,堪为艺术佳品,国学大师林语堂称其所画之虎:“凡一肌一脊,一肩一爪,无不精力磅礴,精纯逼真”。内江收藏的一幅《松虎图》就是善孖先生和其得意门生慕凌飞先生的联袂之作 画为立轴,纸本,宽33厘米,高75厘米。作品构图巧妙新颖,用笔饱满劲挺,色彩艳丽,特别是老虎的形态堪称一绝:图中峭石岩边一苍翠古松,树干遒劲盘曲,一斑斓之虎四肢环抱老松,张嘴做磨牙状,憨态可鞠,威猛中流露出一丝柔美,神形皆备,让人耳目一新,爱不释手。画面行草下款:“此图原为先师张公善孖四十三年前未竟之作也 心俭学兄嘱为补成 惶恐之余 未落笔敢 癸亥四月凌飞慕倩于津门云起楼七十五岁” 共计五十五字。款中所提“四十三年”也就是1940年,时值抗日战争时期,先生为了支援民族的抗战事业,从美、法等国为抗战募捐举办画展归来,因在国外水土不服。加之归国后整日操劳,积劳成疾,不久就过早地离开了人世,此画就是先生最后一批作品中的一幅,画成一半而终未完成。 1983年,为完成先生最后的遗作,在其侄子张心俭的托付下,由其入室弟子慕凌飞用心揣摩后补成。慕凌飞先生早年学艺先生深得其真传,但接此托付也恐之不及,深恐有辱先生之初衷,虔心揣摩,深悟笔意,终使此画成了二师徒珠联璧合之作。仔细观摩这幅作品时,慕凌飞先生之用笔已深得其师之精髓,若善孖先生在天有灵得见此作也该感到欣慰了吧! 纵观善孖先生的画虎生涯,大多体现上山、下山虎之威猛,其笔入卷常淋漓尽致,神性兼备,真切生动,威猛之气跃然纸上。大千先生《二哥与虎》记载:家兄喜欢养虎,在四川成都养了第一只虎,后又在苏州喂养了一只称为虎儿的幼虎。特别是在寓居苏州网师园期间,先生干脆将虎儿喂养在了画室所在的芍药圃,于之朝夕相处,察其喜恶,熟识虎性,周详筋骨,抚之饲之,大有五代后梁画家厉归真“不入虎穴,焉能画虎”的艺术精神。 先生之画虎,藉虎抒情,寓爱国之志于画,用心良苦。世人评价其:“虎性猛,而先生善于豢虎,驯虎,改变虎性,是先生亦于施政术改苛政猛于虎,使天下国泰民安乎!”在抗战期间,善孖先生的《怒吼吧,中国》等系列猛虎作品,深深打动了社会各界,激发了国民的自强意识。为抗战募捐其在国外举办画展近百余次,其爱国热情得到了当时法国总统阿.勒布朗和美国罗斯福总统的高度赞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