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不吃转基因食品谁说了算?
作者:吴若愚
近日,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崔永元和科普作家方舟子在微博上展开了一场要不要吃转基因食品的论战。事情的起因是方舟子发起了一项食品科学实践活动,20多名主动报名的网友现场采摘转基因玉米,并煮熟品尝。方舟子认为“应当创造条件让国人可以天天吃转基因食品”。而崔永元对此发出了质疑,“转基因食品,你可以选择吃,我可以选择不吃。你可以说你懂“科学”,我有理由有权利质疑你懂的“科学”到底科学不科学。你可以说我白痴,我也可以说你白吃。”就因为崔永元的质疑,方舟子便质疑起崔永元的语言逻辑,方舟子回应说,““不仅做科普要有语言和逻辑,做主持人也要有语言和逻辑。别人究竟可不可以说你白痴?”。随后两人在微博上进行了多领域的语言交锋。目前还未分出胜负。
其实,名人们在微博上的骂战,应该是见怪不怪的,大多是因为一句话,谁也不服谁。而最后的论战结果,都是各自鸣金,收兵回营。为什么名人微博论战会难分胜负,没有输赢呢?因为他们并不真正的讨论什么科学的东西,即使事件的发端源自于科学,可到辩论的中途,话锋便转向相互的语言攻击了,到最后,反而忘记了讨论的主题。名人们为什么会要如此这般的打口水战,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闲的,闲的蛋疼。也就是好久没有发声了,也该出来晒晒了,让人们知道他们还活着,而且正在致力于某方面的研究。实际上,他们的研究是否有成果,那真很难说。
方先生是以反伪科学出名的科普作家,他的理论水平在国内应该是无人能及的,常常把一些大师驳得哑口无言。不过,他毕竟不是真正的科学家,有些问题不一定理论上说的头头是道,就可以在实践中获得印证。就如转基因这个话题,已经有不少科学家出来解释了,对于人体是无害的,但是,还是有很多很多的人不相信,而且同样有科学家质疑这东西不安全。这一点,我们从前段时间,农业部批准进口转基因大豆引发的讨论,可以看出,转基因食品直到现在仍存在着争议。反对的声音认为,转基因农作物有可能对土地、水源、生物多样性等方面有潜在性的威胁,而且食品安全专家董金狮曾在公开场合还:“目前中国将转基因食品视作是无害的,因为在现有的检测条件下,没有结论证明转基因食品对人体一定有害,但这并不能证明转基因食品一定无害。”
那么,方舟子先生在转基因产品在中国还没有得到完全认同的情况下,发出“应当创造条件让国人可以天天吃转基因食品。”的倡议无疑是要遭到反对的,即使崔永元不发声,也会有其他人说话。我们不能说方先生说的不对,因为在他看来,转基因食品就是无害的,或许说本来就无害,只是人们不了解。但是,方先生总不能强迫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就如一句很流行的话一样,“世界上有两件事最难:一是把自己的思想装进别人的脑袋里,二是把别人的钱装进自己的口袋里。”方舟子先生如何让人接受自己的观点,那应该是他自己的智慧,如果他这么说都没人接受,说明他在灌输方面还存在问题。
如果说崔永元也是闲的,那也不竟然,至少他代表着不相信转基因的这群人,或者说是对转基因还抱怀疑态度的人们。崔永元为什么要出来反对方舟子的话,我想,不一定真的是质疑那个转基因的安全性,应该是对一种方舟子自以为科普权威的挑战。挑战的原因就在于方舟子“应当创造条件让国人可以天天吃转基因食品”这句话。在崔永元看来,吃不吃转基因食品是我们的自由,而方舟子却要让人们天天吃转基因食品,这不是强迫人们接受方舟子自己认为合理的东西吗?崔永元说的不是没有道理,“你可以说我白痴,我也可以说你白吃。”本来方舟子发起的品尝转基因玉米就是不掏钱的,说成“白吃”也很确切。如果要在这里谈语言逻辑,那就属于跑题,因为二位辩论的主题是吃不吃转基因食品。
笔者并无裁判谁是谁非的权力,但是,我认为崔永元挑战方舟子,其中的意义是维护我们的自由,任何人都可以质疑任何事物,有选择认同或不认同的权力。我们崇尚的是科学,而不是科学理论。我们需要的是实践中得出的结论,而不是停留在纸上的理论。方舟子先生发起的品尝转基因食品活动本来是件好事,但仅限于品尝,我看得不出什么结论。最好的方法就是邀请一群志愿者(包括方先生极其家人在内),用十年时间天天吃转基因食品,十年后看结果如何。如果十年都没问题,那时候,我们大家都天天吃也不完,毕竟这是关乎到中华民族的大事,岂能儿戏。最现实的问题是,我们现在还有非转基因食品可以吃,我们还有更多的选择,那我们就要尊重每个人的自由,可以吃,也可以不吃。所以,我说崔永元和方舟子的微博论战,实际上只是一次口水战,解决不了什么问题,吃不吃转基因食品不是哪个人可以强加给中国人的。除非这个世界只有转基因而没有非转基因,到那时,我们才别无选择。
本帖最后由 青烛 于 2013-9-12 10:31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