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下载
四川手机报读者讨论区
请
[登录]
或
[注册]
[去市州]
阿坝
巴中
成都
重庆
达州
德阳
甘孜
广安
广元
乐山
凉山
泸州
眉山
绵阳
南充
内江
攀枝花
遂宁
雅安
宜宾
资阳
自贡
搜索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首页
Portal
论坛
教育观察
问政
5G
网红四川
版务
四川手机报
本版
用户
管理日志
社区银行
版务
最新主题
最新回复
管理日志
最新图片
社区银行
积分商城
问卷调查
活动中心
群众呼声
麻辣杂谈
新 时 代
生态环保
律师在线
舆情监测
成都
绵阳
德阳
巴中
南充
乐山
内江
达州
广安
广元
遂宁
泸州
宜宾
凉山
资阳
眉山
雅安
自贡
营山
南江
新都
南部
摄影
楼市
旅游
川剧
汽车
桌游
招聘
教育
航拍
彩铃
健康
装修
美食
租房
论坛
›
大话四川论坛
›
阆中论坛
›
存档 2
›
兼文擅武的阆中进士金玉麟
麻辣社区小程序
麻辣社区APP
相机扫一扫 下载APP
麻辣社区微博号
微博扫一扫 关注微博号
群众呼声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 发布留言帖
返回列表
阅读:
1681
|
评论:
0
兼文擅武的阆中进士金玉麟
兼文擅武的阆中进士金玉麟
[复制链接]
心梦静书
心梦静书
当前离线
积分
19015
发表于 2013-9-14 20:41
|
|
阅读模式
http://www.langzhongbao.com/UploadFiles/20130909091904480.jpg
◎刘先澄
金玉麟,字石船,阆中人。道光戊戌科进士,官至宁羌(今陕西宁强)知州。著有《二瓦砚斋诗抄》。上世纪九十年代,居北京的黎用恩老先生,通过亲戚将家藏的金玉麟《诗抄》手稿带回阆中,其复印件送市档案馆保存。从此,这位清代阆中名人逐渐为家乡所知。
成长于文渊学薮的科举名人
据《义县志》和《诗抄》等资料,金玉麟原籍辽宁义县,祖上为镶黄旗汉军。其父为镇守维州(今四川松潘一带)的老将,在戍边战役中阵亡。随父入蜀的金玉麟自此孤苦飘零,道光四年(1824),十六岁的金玉麟流落到阆中。饥寒之中,被锦屏书院山长黎献发现,收留于家中,视之如子,供其在书院就学,在家也与黎献的两个弟弟和子侄们一起攻读勉励。黎献的祖父黎瑛、外祖父刘承莆、父亲黎原豫都是乾隆间举人。黎献开办私塾授徒,执教有方,声名大著,道光元年(1821)举为孝廉方正(举人),聘任锦屏书院山长(院长)。其二弟黎怀也中举人,三弟黎靖为庚午科四川乡试解元,后又高中进士。子侄辈中,也出了三举人、三贡生。黎家成为驰誉乡里的书香门第,《阆中县志》说“门弟子之盛,一时无两”。金玉麟于患难中得救,更成为书香名门之一员,恩同再造,刻苦攻读,成为黎献的得意门生。成年后,被黎献招赘为女婿。在驰誉全川的锦屏书院和阆苑黎氏名门中熏陶成长起来的金玉麟,24岁中举,30岁高中进士。
循良善政的好官
金玉麟中进士后授京官,任兵部主事,留上谕处行走(皇宫秘书)。这说明他的才能和办事干练踏实的作风得到重视。后调派到陕西任考官,又先后授任陕西定边、澄城知县,同治二年(1863),升任宁羌州(今陕西宁强)知州。
《宁羌州志》说金玉麟“循声卓著”。有循声,就是有“奉公守法多善政”的声誉。有循声还“卓著”,说明其循良善政很突出。与他同时代的诗人、画家孙兆溎写诗称赞他为官的情况:“人间强项令,天上散花仙……巨细秋毫察,精明风骨坚。甘棠载处处,古樾荫芊芊。律己循封鮓,驱民尽买犍。爱才常吐握,校士费寻研。大吏钦才干,需君治巧儇。量移来赤水,爱戴颂青天……”。品读再三,一位风骨凛然、才华横溢、勤政爱民、百姓拥戴的清官、好官,依稀跃然眼前。
这位好官却不幸遭逢战乱年月。清同治二年(1863),太平天国启王梁成富率部打到陕南。到任不久的金玉麟,责无旁贷承担守城的重任,誓与州城共存亡。《宁羌州志》载,陕西巡抚刘原在奏章中说:“……金玉麟自牧宁羌,循声卓著。城破身陨,志节凛然。死后贼(太平军)将其尸特为具棺以殓,且张伪徼于榇上,大书‘此系陕西好官,该士民应将其灵柩好为照护,妥送回籍’。可见秉彝好德之良,虽逆匪亦有未尽泯灭之处。” 朝廷根据巡抚的要求,特谕:以身殉职的宁羌知州金玉麟等三位官员“著准其于汉中府城建立‘三烈总祠’,以彰忠义”。该祠今已不存,“妥送回籍”的金玉麟葬于何处也未见记载。
创作丰富的诗人
金玉麟在《诗抄》卷前写道:“是集起十五岁辛巳(1821),至四十四岁庚戌(1850),凡三十年,共得诗一千七百三十五首,删存一千一百四十一首,为十卷。……”。 可以说,金玉麟是创作最丰的阆中籍诗家。
当时的诗坛名宿蒋湘南读罢《诗抄》,感慨不已,写序赞叹:“此主持风会之作也”。蒋在历数诗风时弊后说:“石翁(金玉麟字石船)天机清新,自具三昧……归大雅而砥中流,其必在石翁也”。这是非常高的评价。只可惜,《诗抄》编成不久,金玉麟身陨笔瘗,遗诗流传未广,终未能在全国诗坛形成很大影响。
然而金玉麟诗文被辗转传抄,不少作品传诵至今。宁强人说起境内风光,总要提到金诗《五丁关》。西安人编《雁塔诗词选》,金的《长安杂兴》赫然在目。近代徐世昌主编《清诗汇》,蜀人孙桐生编《国朝全蜀诗抄》,都收有金玉麟诗。2003年,《近代巴蜀诗抄》收录金诗12首。
在阆中,金诗逐渐被乡人传知,还以其中名句集为对联,悬挂于名胜古迹和街区。华光楼的“火树千家,春城天不夜;梅花一笛,人语市如潮”一联,中天楼的 “十丈栏杆三折上,万家灯火四围中”一联,上百次被报刊网站记者引用。黎家故居附近的状元街上,有在其手稿中集成的“闾阎凤翥”匾额和“白屋摊书,文章追老辈;丹墀载笔,科第显家声”对联,为古城科举文化街区大增光彩。
情牵两岸的武馆宗师
据台湾“玉麟武馆”代代传述的资料,金玉麟以武功绝技传授了12名弟子,因为一段不详的原因,其中6名弟子渡海到台湾开办了今日的“金玉麟武学总馆”。馆长黄东煜先生来阆寻根时,向笔者勾画了金玉麟“武馆宗师”的形象。惊讶之余,细想其身世,也在情理之中。金玉麟出身于满族镶黄旗,其父是戍守边关的将领,练习武术应是家传,也许他自幼就练得祖传绝技。要不是父亲战死,少年流落,也许他就无缘到阆中来走修文登科的人生之路,就会像他父亲那样成长为将才。他在宁羌率军民拒敌,能“志节凛然”,也许就因为有谙熟武功、胸藏兵略的底气。
黄馆长是在网上看到阆中有金玉麟信息,致信省市旅游局和对台办后得到资料,于2011年实现了赴阆的“寻根之旅”,结束了“台湾不知其文、大陆不知其武”的遗憾,恢复了一个完整的金玉麟形象。黄先生将《诗抄》复印件带回“玉麟武馆”收藏,奉为镇馆之宝。
赞
打赏
下载APP打赏
打赏列表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返回列表
浏览过的版块
绵阳论坛
中国川剧
律师在线
郫都论坛
麻辣摄影
成都论坛
都江堰论坛
营山论坛
四川手机报读者讨论区
南部论坛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