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又提“以房养老”,作为解决养老问题的多种手段之一。据说国外“以房养老”做法成熟,但在中国真要实行起来将遭遇三大障碍。
第一大障碍是观念上的,中国传统的观念是“养儿防老”,实行计划生育以后,作为配套政策,当年的口号是“只生一个好,政府来养老”,现在隆重推出“以房养老”,人们质疑是不是当年的承诺不能兑现了?当然,从“托底”到“安享晚年”,养老有着多个层次,“政府来养老”充其量是托底,政府不可能大包大揽到安享晚年,但中国有“退休双轨制”,只要投胎进了机关,当一名办证接待员就能安享晚年,而投胎进了企业,当一名工程师缴养老金缴过了几十年也只够托底,想要安享晚年还要搭上自己的房子,为了防止下一代再当房奴,大多数负责任的长辈会拒绝这个做法。
第二大障碍是制度上的,国外“以房养老”可以成行,只因为国外房地产是私有的,而中国房地产是分裂的,房子是私有的,而房子底下的土地仿效了当年殖民香港的公有制,私人只有70年的使用权,大限来临怎么办,现在只有一个模糊的“自动续期”说法,而怎么续,还要花多少钱都不确定,这种不确定,势必会催生一批奸商,他们可以利用房与地不对称情形,一个只剩残值而另一个不断升值,把老百姓高价买来的房子,通过技术性评估压缩,进行低价“反按揭”。在业内人士看来,在现行土地制度不变的情况下,“以房养老”几乎就是一个商业圈套。
第三大障碍是建筑寿命上的,通常建筑的寿命比人长,据资料显示,英国建筑的平均寿命达到132年,美国的建筑平均寿命达74年,而中国建筑的平均寿命,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2010年有个说法,“中国是世界上每年新建建筑量最大的国家,但这些建筑只能持续25-30年”,这个官方说法与“50年罕见、30年普遍”的坊间观点互相印证,中国建筑的短命原因有盲目拆迁、规划短视、设计缺陷、偷工减料等,中国搞不了“以房养老”,就因为人还没老,房子先老了。
当前,中国在养老问题上的主要矛盾是“退休双轨制”,它显失公平,抑制了社会各方力量投资养老事业的积极性,阻碍着银发产业的发育与成长,回避这个事关原则的全局性问题,只在“以房养老”等细节上纸上谈兵,真让人心里哇凉哇凉的。
本帖最后由 青烛 于 2013-9-16 08:48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