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丘:两人管一公里马路成为运管所提款机
河南省商丘市梁园区境内管护的公路只有110公里,在这一百多公里的路上,执法的人员竟高达200人,简单的说,就是两个人管一公里,财政无法承担全部费用,这两百人就只能是靠路吃路,上路罚款。现在最现实的问题,就是一条公路,怎样不增加司机的负担,还能解决养路的费用,这是不是一个无法破解的难题呢?
公路设卡乱收费司机无故被重复罚款
在河南省永城市,《经济半小时》记者认识了一家运输公司的经理刘新闻,一大早,刘新闻收拾妥当准备上班,不过记者注意到,他随身带了2万元现金。刘新闻说,这是他每天必须要准备的钱。那这钱是做什么用的呢?
很快,刘新闻到了公司。这时,二十几位货车司机已经等在了公司的门口。刘新闻拿出钱为大家发了起来。
河南永生运输公司经理刘新闻:这发的什么钱啊?这发的过路费、罚款。罚款是什么罚款?罚款,徐州交警罚款。每天必罚,你不准备没法出车,把车给扣了。
刘新闻告诉《经济半小时》记者,公司主要业务是运煤,每天将河南永城的煤运送到江苏徐州的一些钢厂,罚款如今成了每辆车路上每天必须支出的费用,被罚一二百元是“家常便饭”,多的时候则要五六百元。他们被交警罚的最多的地方,是在徐州市铜山区和贾汪区境内。
河南永生运输公司司机:违章不违章都要罚你,主要路过我们这里,都要罚你。
刘新闻拿出了公司最近2个月的罚款单,足足装了满满一纸箱。其中很多处罚都让他感觉莫名其妙。
刘新闻:这全部都是。
《经济半小时》记者:这么多?
刘新闻:嗯。你看,大部分都是这样的,掉头,不按规定掉头。
《经济半小时》记者:不按规定掉头是吧?
刘新闻:对,你这高速上怎么能掉头?这是治安卡口的。
《经济半小时》记者:这个是因为什么罚的款?
刘新闻:这是处罚200元,疲劳驾驶,像我们这样地方,从永城到徐州,也就是100公里,开车的话就是一个半小时,这个疲劳驾驶是怎么说,咱也不知道。
这是永生公司的财务报表,上面显示,平均每辆车每月被罚都在5000元左右。刘新闻说,公司共有40辆大货车,每月罚款金额就是20多万元,一年罚款金额就达到了200多万元。
刘新闻:就是说的你现在的罚款,直接罚俺公司的利润。俺要是超吨,我们没啥说,就是说一不超吨,二不改型,三不违章。你硬罚,我们接受不了。
那么刘新闻和司机们反映的是否真实呢,10月26日上午10点多,《经济半小时》记者跟随永生公司的一辆货车进行了体验,这辆货车最终目的地是江苏徐州市铜山区利国镇。路程总共不过120多公里,需要经过河南、安徽、江苏三省,半个多小时后,经104国道货车顺利地到了江苏铜山县茅村镇,车行驶到这里,一路没有看到警车和交警,《经济半小时》记者从司机小刘和小李脸上看到了庆幸的表情。
《经济半小时》记者:今天都没在?
司机:今天没来上班,茅村的200元罚款省了!咱们碰上点巧一点。现在正好是他吃饭点。一是吃饭点,二个来说星期天松一点。
就在司机们庆幸省了200元钱时,前方不远处的对面车道路边出现了一辆警车,车辆再靠近一些时,交警隔着路示意货车停车。
司机小李无奈停下了车,为了见对面路边的交警,司机小李不得不冒险翻越路中间的护栏过去。在对车辆没有进行任何的检查,甚至连警车都没有下的情况下,这位交警就让司机小李出示驾驶证,随后打出了一张罚单。连续三年报道公路三乱,每次在公路上,我们都能拍摄到各种罚款的乱象,曝光一次,地方管理部门就整改一次,媒体监督的风声过去了,公路上的三乱现象,依然是外甥打灯笼,照旧。公路三乱为什么乱,答案很清楚,多个部门为了各自的利益,争相在公路上行使着权力,提供交通服务的同时,也在多多少少的夹带部门的私利,吃拿卡要。部门合并,整合职能,严格执法的要求,从94年开始就在呼吁,但遗憾的是,面对改革的呼吁,更多的部门是以鸵鸟的态度在进行面对。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曾指出,本届政府开门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大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该放放到位,该管的管到位,宁肯触碰利益也要“言必行,行必果”。面对总理的要求,我们再次呼唤商业流通环境,对于公路三乱的问题,进行彻底的治理,是不是一些部门的利益真的高于一切?究竟要什么样的力量才能真正推动公路上的改革?我们期待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