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资阳农村,一名妇女一年在自家地里种上几亩红薯,不算什么新鲜事。然而,安岳县土旺家庭农场场长黄晓艳不仅自己承包土地种植300余亩红薯,还动员村民代种红薯7000亩。黄晓艳种植的红薯亩产量是当地传统种植方法的两倍,成了周礼镇远近闻名的“红薯女”。近日,记者采访了敢为人先的“红薯女”黄晓艳。
敢为人先
经商女返乡试种红薯
今年31岁的黄晓艳个子不高,是安岳县周礼镇救星村人。1999年2月,初中未毕业她就跟随父亲到广元市利州区开办了一家粉条加工厂,她负责红薯淀粉的收购工作。其后的12年间,黄晓艳的脚步遍布安岳、南充、河南等地收购红薯淀粉。由于原料充足、市场拓展得好,经营业务不断发展,产品供不应求。
然而,随着企业的持续发展,原料的需求量越来越多,但市场销售量却越来越少,且粉质参差不齐等问题日益凸显。“要引进量高质优的薯种,自己种植,自产淀粉。”2011年10月,一个新的想法在黄晓艳脑中而生。
为种出产量高、含淀粉高,适合加工粉条的红薯,黄晓艳考察多个红薯主产地后,决定以素有“薯乡”之称的周礼镇为中心,从河南引进有着优良品质和高产量的“商薯19”品种进行试种。
创业初期都是艰难的,黄晓艳也不例外。她每天穿梭于周礼城乡,寻求试种农户,并当面承诺:农户只负责锄地耕种,薯种和地间管理由她负责,收获时以0.6元/公斤的保底价收购,并且收购价格随市场价的增长而提高。“一个女娃儿,能种出高产量的红薯?”“到时不回收怎么办?”……各种质疑面前,黄晓艳没有放弃。在她的真诚劝说下,20余户农户同意试种一季。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黄晓艳的精心管理下,当年11月,200亩红薯获得丰收,一株红薯的数量从3至15个不等、重3至28斤不等,平均亩产量超过7000斤,是当地传统方法种植红薯产量的两倍,且全被黄晓艳以当初的承诺价格予以回收。目睹这一切,村民们对黄晓艳投来了赞许的目光,纷纷表示愿意将自家的土地租给她发展红薯,有的明确表示来年也要栽种黄晓艳提供的薯种。
一时间,黄晓艳在周礼及附近乡镇名声鹊起。
示范带动
千余农户共同增收
对于第一次返乡种红薯的黄晓艳来说,试种的成功是莫大的安慰和鼓励,“我当时开心得像个孩子,心里一直都甜丝丝的,仿佛吃了蜜糖一般!”
今年2月,为扩大种植面积,带动更多农户增收,黄晓艳先后投入资金100余万元,以土地流转形式,在周礼镇境内承包了320亩土地自己种植红薯,并带动宝华、天宝、南熏、华严等附近乡镇1000余户农户代种以“商薯19”为主的红薯7000亩,均分别与种植户签订了定向保底价收购协议。
今年4月,黄晓艳的丈夫罗坤离开在广元经营的火锅店也加入红薯种植队伍,他到河南、南充等地学习红薯高产种植技术后,负责7000余亩红薯的生产技术工作,全力支持黄晓艳发展红薯产业。
黄晓艳敢为人先的示范作用,让当地不少农户重新看到红薯产业的发展前景,成为了种薯大户。宝华乡南岳村村民龚述义就是其中之一。今年年初,龚述义与村民签订了为期3年的土地流转协议,以每年600元/亩的价格,承包了120亩土地,全部种上由黄晓艳提供的薯品。“我这一季至少收获80万斤红薯,纯利润可实现10多万元。”面对记者的采访,龚述义难掩内心的激动。该村党支部书记陈启文说:“来年,南岳村将全面普及‘商薯19’。”
随着红薯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展,土地流转越来越多,当地部分“荒地”成了“宝地”。“以前,家中90%的地都送人耕作,个别地成了‘荒地’,啥收益都没得。今年黄晓艳承包后,连‘荒地’都有了700元/亩/年的租金。”周礼镇五君村村民梁再华对此高兴不已。此外,村民们在拿到租金的同时,还被黄晓艳返聘回红薯地工作,实现了家门口就业,成了名副其实的“工人”和“双薪族”。 村民何国玉说:“黄晓艳为村里的发展带来了新希望。”
今年7月,黄晓艳在当地工商部门注册成立了安岳土旺家庭农场,8月注册成立了资阳市尤特薯品开发有限公司。今年10月下旬,黄晓艳夫妇携带他们收获的3株22至28斤的“豫薯王”、“商薯19”、“徐薯22号”产品登上了第十四届西博会四川农博会展台,受到国内外参展客商及媒体的广泛关注。
着眼未来
力争扩至1万亩
黄晓艳夫妇收购红薯后,将红薯运送到南充加工成淀粉,然后将淀粉运到广元生产粉条,形成了产业链条。目前,正是7000余亩红薯收获的时节,黄晓艳夫妇正在逐一兑现年初对种植户的承诺,以0.6元/公斤的价格全部回收农户代种的红薯,每天的收购量达到80吨以上。
“这一季的种植经验不足,红薯藤蔓没有控制好,产量减少了20%左右,淀粉含量减少了10%左右,但未来2个多月内,我们至少可以收购到2万吨红薯。”罗坤说,仅红薯种植这一项,种植户人均可增收至少500元。
目前,黄晓艳所在的家庭农场在拥有1台红薯挖掘机的基础上,已在河南订购了1台集翻地、打埂、收获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功率红薯挖掘机,一个月后就可投入使用,这台红薯挖掘机每小时可以收获5亩地的红薯,将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同步着手“尤特”红薯产业工业园区一期项目工程的前期工作。
“我们将力争红薯种植规模达到1万亩,平均亩产量实现8000斤以上。”黄晓艳说,未来3年,将依托安岳丰富的红薯资源,以周礼为中心,辐射带动周边乡镇,形成红薯产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信用农民+循环经济+信息化”的发展模式,开发“尤特”红薯生产和“尤特”牌薯粉深度加工、“尤特”牌粉条(粉丝)精细生产及系列产品,建立完整产业链,带动更多农户增收,让安岳本土薯品走出四川、走向全国。 (陶俊伶 资阳日报 黄建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