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演:陈全波
上次写到在40年代中期,我对旧时川剧界梨园行一代知名艺人—筱桐凤,我得天独厚,在成都“三益公大戏院”多次观看过他的精彩演出,我对他的表演,印象很深,那也是一段名伶往事,知人不多 ,我就把它记述出来。
我的朋友问我,你为什么要写“民国”年间梨园行那些名伶往事,我对他说;因为熟悉并认识他(她)们,且往事耐人寻味,难以忘怀。旧时川剧界梨园行知名艺人,在今天仍是我们茶余饭后品味和街谈巷议的话题。这次,我又抚今追昔要记述,旧时川剧界梨园行一代知名艺人,名丑(角)陈全波的一段往事—我看他演出的《皮金滚灯》和《做文章》。
旧时,“三益公”大戏院除开每天晚上演戏外,白天外人可以随便进出,入内观看,无人过问。这也是我年幼顽皮之时,每天上午都要去玩耍的地 方(那时我外婆家就住在这条巷子上)。我在戏院子里边(堂厢内)“翻椅子”玩(从后排向前排翻越),一边翻一边看台上的排练。有时,我还要翻上戏台,站在一旁观看艺人表演(看做功和听唱段)。日积月累,耳濡目染,饱学饱学,加之我嗓音干净圆润,对戏曲中唱段的音准,节奏,和旋律把握准确,在那个时候我就已经会唱《马房放奎》中的若干唱段了,如;老仆陈容在夜色中的唱段;“明--亮亮,灯--光往前照---”“耳-听-得---”,还加上表情和手脚的动作。回到外婆家中我戏犹未尽,高举右手握拳冲着表哥直哹“二相公---,我来杀---你来了------”,把全家人笑得人仰马翻。幼年那时,如我身投梨园,如今我就会同川剧界的兰光 临 ,筱艇,黄世涛称兄道弟了。 那时“三益公”大戏院白天不演戏时,一般在上午10点左右,当晚出戏的艺人,角(儿)色都会在台前慕后“吊嗓子”(练唱功),“走台步”(练做功)。那时的艺人,在处理唱段每个小节的唱词时,对每一个字都有严格的动作要求,比如,你唱到那个字,眼睛该看到哪里,手势该摆成什么样子,两腿又该怎样放,这些都不可随心所欲,表演中必须遵守。在戏台另一边武打演员也在台上练习翻“空心筋斗”,“扯倒提”,“丢掐子”等。戏曲的指导,音乐和舞美,灯光人都会亲临现场查看。鼓师在台上一旁击鼓,琴师也在反复拉练熟悉曲谱。你看,那时为了演出一台戏,演职人员全部披褂上阵,各司其职,一丝不苟,以自身的完美技巧来博得观众的喝彩和掌声。在这数年间,我有缘先后邂逅了川剧界梨园行一代名伶(角儿色 ),有如;陈全波,筱桐凤(阳友鹤),曾荣华,静环(曹正蓉),桂蕊(廖静秋)(与曾荣华合演“归舟”),蒋俊甫,容玉(戴雪如),当头棒(刘成基),一笑(陈开宗)等人。
那时,我常陪外婆晚上去“三益公”看戏,我三生有幸多次看过名丑陈全波演出的脍炙人口的拿手好戏,我对他有声有色的表演,同样印象很深。如他表演的;《皮金滚灯》,《做文章》,《韩驼子回门》,《龚裁缝偷布》,《叫花子骂相》,《浪子嫁妈》,《九流相公》以及《江油关》等等。但是在我年幼之时,对我印象最深的还是他表演的《皮金滚灯》和《做文章》。旧时,在成都有过这样的传闻,陈全波的一个“滚灯”,在成都是“滚出了名”的,他演出的“做文章”,,在成都是“名列榜首”的。那时,他表演的戏曲声腔尤以胡琴,弹戏,灯戏最为擅长,在当时的成都家喻户晓,盖世无双。
那时, 陈全波在“三益公”大戏院演出《皮金滚灯》时,戏中扮演“皮金”,幽默风趣。他嗓音清亮,韵味浓郁,收放自如,听起来简直是十足的娃娃腔。他头顶点燃油灯,在条凳上下往返,身体卷屈,悬空着地,穿梭翻滚。他“顶”,“吹”,“滚”的高难度动作,扣人心弦,显现出他功底扎实,身手不凡,练的是童子功夫。他个头不高,身材偏廋,当时我看他的年龄就是 20多岁的样子。戏中他把一个游手好闲,吃喝玩乐,不务正业的“皮金”,刻画和表演得淋漓尽致 ,超世绝伦,让人忍俊不禁,津津乐道。
他在《做文章》一戏中,扮演一个放荡不羁的膏粱子弟—官宦公子徐子元 ,他想入非非,什么“张家姐,李家妹儿---”自述“---要做文--肚(儿)内无墨水,怎样开交---”,把一个不学无术,身不由己,只知“一家人吃饭,我一个人读书”的浪荡公子心态和形象,刻画讽刺得入木三分,栩栩如生。戏中他表演声情并茂,津津有味。在演技上自成一家,表演独树一帜,观后令人赏心悦目。80年代初, 我在市川剧院 也观看了刘金龙演出的《做文章》和《乔子口》等剧目,觉得在演技和唱腔上刘和陈全波有些不谋 而合,看后也令人回味无穷。
成都解放后,我就再没有看过陈全波演出的胡,弹,灯戏了,好像他从舞台上消失了似的。但是我一直都没有放弃我的追寻,我始终坚持着要知道他的踪迹,可是后来我不得不完全断念了,我连他在哪里都不知道。过了几年,有一次我在外地一个车站,在一列开行着的火车车窗里看到了一个男人的脸,使我又鲜明地想起了那个我永远忘不了的面容---,但是我可能被一个偶然的相似所欺骗,在我的记忆里,陈全波始终是我年幼时期,在“三益公”大戏院戏台上认识的那个年轻名丑(角),他用带有烟叶味的手在排练间隙逗着我玩的那个样子------。
(注)1:“伶人”—旧时,指以唱戏为职业的人。
2:陈全波后来一直任南充市(地区)川剧团团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