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9982|评论: 8

武胜县白坪飞龙--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8 20: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四川日报网消息(记者 许静 王成栋)近日,农业部、国家旅游局联合发布了2013年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认定名单我省新增2个示范县和3个示范点。至此,我省已经拥有8个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15个示范点,总数位居全国第一。

新增的示范县分别为苍溪县和平昌县,新增的3个示范点分别为资阳市明苑湖休闲农庄、武胜县白坪飞龙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园、泸县龙桥文化生态园。

从2010年起,农业部、国家旅游局利用3年时间,培育100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和300个全国休闲农业示范点。这些示范县、示范点对于探索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规律、引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159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4-1-26 09:41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具体介绍,补充如下:地处武胜县北大门的白坪、飞龙并不缺乏旅游资源,这里地势平坦、山清水秀,自然条件优越,省道304线穿境而过,还拥有“作家杨益言故乡“、“中国民间艺术(竹丝画帘)之乡”、“全国农业工作先进集体”等美誉,属于面积达30平方公里的乡村旅游度假区。清朝始建的白坪乡张家院子,只见一座座金碧辉煌的农家小楼集中相连,倒映在清澈的池水中,宛如一幅美丽画卷;菜园里,五颜六色的鲜花与绿油油的蔬菜相得益彰;庭院中,绣娘们正聚在一起琢磨竹丝画帘的新工艺;游乐场里,孩子们自由自在地快乐嬉戏;众多游人或垂钓湖面,或流连田园风光,或悠然品茗……如今,武胜县白坪—飞龙乡村旅游度假区千亩蚕桑园、千亩花卉苗木园、万亩“千万工程”示范园、万亩柑橘品比博览园、万亩精品蔬菜园等现代农业基地初具规模,尽显大气之美。

发表于 2014-1-28 10:26 | 显示全部楼层
美丽飞龙之“断桥”


说到“断桥”,人们的脑子里立刻就会浮现出白娘子与许仙缘起于斯、断于斯、而又续于斯的那个杭州西子湖畔的断桥。但我这里所讲的却是四川省武胜县飞龙镇的断桥。

西子湖畔的断桥之得名有三说:

一是白娘子与许仙缘起于斯、断于斯又续于斯的美好传说。

二是断桥是白堤的起点,因从孤山来的白堤到此而断,而名断桥。

三是由段家桥来。西湖白沙堤原只有一座无名小木桥与湖岸相连,桥板因日晒雨淋经常要烂断,游人十分不便。桥旁—对姓段的夫妇因仙人指点酿酒术赚了钱,将小木桥改造成了一座高高的青石拱桥,还在桥头建了一座亭子。从此,游西湖的人,再不怕路滑桥断了。乡亲父老怀念段家夫妇行善造桥的好事,便把这桥称为段家桥。后来,因为“段”、“断”同音,使被称为断桥。

飞龙镇的断桥之得名则缘于其独特而神奇的自然景观。出飞龙镇东门,有一条小溪绕过山岗,流经森林,傍着田野,蜿蜿蜒蜒来到了廖家石坝,河床突然断陷,河水飞流直下,形成了一个壮观的瀑布。在河床断陷上方,架有一宽三尺,长三丈的一座石板桥,即断桥。其含义显然是指河床断陷处的桥。由于桥的左面是湍急而深不可测的河流,右面是飞流直下的瀑布,桥的两边又无栏杆,因此,没有一定胆量,是不敢过这个桥的。但要到达彼岸,这桥又是不得不过的。于是人们从小就要接受过桥的训练。记得我第一次过桥,妈妈本来是背着的,但到了桥边,却硬把我放下来,扶着我的双臂到桥上说:“乖乖,和妈妈一起过桥桥。”第二次过桥,妈妈就不扶我了,而是在前面保持二三尺的距离,叫我跟着过。第三次过桥,妈妈则要我走前面,鼓励道:“不要看两边,看着前面大胆走!”经过这样几次的训练,我走在桥上,虽然还免不了胆颤心跳,但终于可以一个人过桥了。

说到断桥,不能不说说廖家石坝。这是断桥一端200平方米的大青沙石坝。石坝为周围的农民提供了一个优质的天然晒场。特别是秋收时节,石坝上总是晒满了火红的高粱、雪白的棉花、金黄的稻谷,给人们一种特别狭义、舒心、满足的享受。

廖家石坝虽然是一整块大石坝,但石坝上面仍然长着五棵黄角树,每棵黄角树大约要四~五人才能合抱。黄角树枝叶繁茂,树冠开阔,遮荫面宽,召来的风也大,热天无疑纳凉的好去处。村里的大小集会和唱戏、说评书等文化活动都在这里举行。对于方圆二三里地的人们来说,《白蛇传》、《西游记》等名著名戏的启蒙教育,大概都和廖家石坝及石坝上的黄角树分不开。对于小孩子来说,不仅有在树下玩捉迷藏、打仗等游戏的乐趣,而且还有爬到树上去摘黄角泡吃的口福呢!

断桥特别吸引人的地方,还有白鹤园。过断桥下行500米,有一个100来亩面积的青杠树林。那些青杠树小的一人合抱、大的四五人合抱,棵棵高耸入云,因而受到了丹顶鹤的青睐。每年春暖花开时,丹顶鹤便飞来觅食、筑巢、下蛋、育雏、直到秋末冬初才向南方飞去。丹顶鹤全身雪白,头上一咎红缨,特别讨人喜爱。丹顶鹤被人们视为吉祥鸟,受到人们的特别关爱。春耕时节,经常可以看到农夫在田里耕地,丹顶鹤跟在农夫后面的犁沟里觅食的美丽图画。丹顶鹤的巢筑在青杠树顶端的树叉上,一般来说人们是够不着的。但也免不了有一些特别能爬树的顽童,将鸡蛋带上去,将丹顶鹤蛋换下来,让丹顶鹤为他孵化小鸡。这样孵化的小鸡的鸡冠特别红,眼睛象丹顶鹤,翅膀和尾巴也稍微长一点,非常好看。但这些顽童有时也要受到偷吃丹顶鹤蛋的蛇的惊吓。一次,我带着鸡蛋爬到树上去,手刚伸到丹顶鹤窝边,嗖的一声窜出一条菜花蛇,吓得我差点掉下树来,从此之后,我再也不敢去掏鸟窝了。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4-2-3 16:36
真想看看,不过是歌功颂德,就不要了,不是说不好,感觉有点假,喜欢看发自内心的东西。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4-2-3 16:49
美丽飞龙断桥,这篇文章绝对是一个没有阅历,没有故事的人写出来的。因为全篇看不到一点真挚的感情,可能是一个有点文彩的所谓文化人写的,一编没有一点血肉的文章。不是说能用几个成语,能在学校编作文就可以写文章。没有阅历,没有进入景里面,写的是干憋的。

发表于 2014-2-3 19:33 | 显示全部楼层
《美丽飞龙之“断桥”》所描述的应该是1958年前的情景。那时确实很美,但是,1958年大炼钢铁的破坏,让这一美景只能存在于50岁以上的人的回忆之中。现在,虽然断桥犹在,但什么激流、瀑布、白鹤园都早已荡然无存。我想,《美丽飞龙之“断桥”》这篇文章是空想不出来的,想必也是一位老年人对当年美景的素描吧

发表于 2014-2-4 10:3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觉得《美丽飞龙之“断桥”》是一篇对上世纪50年代及其以前飞龙美景-断桥进行客观描述的文章。那时的飞龙的确是美不胜收。小小一个飞龙场,上有文庙,下有禹王宫,外围有观音阁、玉和观、黑神庙、五家岩石刻。自然景观有庐山、拱桥、白鹤园、断桥、七根大柏树、五排水、五家岩、果园等等。如果有关部门能够组织一些老年人将当时的景色描述出来,相信会让没有亲眼见到的当代青年惊叹不已,也对打造今天的所谓生态旅游大裨益。

发表于 2014-2-16 00:3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笑了

 楼主| 发表于 2014-2-25 17:3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不过就是一个新闻而已啊,:o 还特地转了     《四川日报网》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