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春节传统不等于因循陋习 写春联、贴门神、包饺子、舞狮子……这些传承千年的春节习俗,都能烘托出浓浓的节日气氛,传递春节特有的温情。与此同时,诸如女儿不准回娘家过除夕、初五不许走亲戚、正月里不能理发、农村赌博等很多地区春节期间的“传统习俗”,则在割裂家庭温情,约束人们行为,影响社会风气。 眼下,不少人都在抱怨春节越过越没劲,“守住年味”的呼声日渐高涨。不过,守住年味并不等于一味地因循陋习,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要对缺乏正能量的落后民俗说不。 老祖宗留下的未必都是好东西,对传统应该批判接受,这是最朴实的理儿。如何对待传统?鲁迅就曾提出“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今天的我们更有理由懂得扬弃,对春节陋习毫不犹豫地摒弃。 作为一项有着几千年历史的传统节日,春节习俗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看春晚、短信拜年、旅游过年、电子鞭炮等为节日注入新元素,成为新民俗。 春节意味着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在除旧布新的同时,不妨盘点一下还有多少过年陋习在因循守旧。最好让这些越来越跟不上时代节拍的节日元素,也能早日“辞旧迎新”。只有不断革故鼎新、与时俱进,春节才能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荡漾出浓浓的中国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