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663|评论: 13

西充版《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感天动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2-23 16: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的小说《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中,一对世人眼中极不般配的夫妻间的感人爱情,曾打动了万千读者的心。而在西充县双洛乡,就有着一对不离不弃患难与共的夫妻,他们经历了疾病、贫穷、分离的考验,又在苦尽甘来中相互扶持,圆满着共同的梦想。

  惺惺相惜喜结一世姻缘

  至今,45岁的苏伟还记得22年前初见李小平的情景,“清纯、善良、聪敏是她给我的第一映像”,相对于高挑漂亮的李小平,苏伟不仅瘦弱矮小,且因患过黄疸肝炎、败血症、脑膜炎等疾病而体弱多病,“当时他是英语教师,我从小就佩服教师,也被他的才华吸引。”谈起当年恋爱的经历,二人十分坦然。

  原来,毕业于义兴中学的苏伟上学期间一直成绩优秀,尤其是语文和英语成绩在全校都拔尖。在当时极流行的“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引导下,苏伟选择了自己的弱项理科,三次高考失利。之后,苏伟参加了双洛初中招考英语代课教师的考试,成为一名初中英语教师。

  对教学成绩斐然的苏伟,李小平很是佩服,得知他高考失意的经历,联想到自己成绩优秀却因家境贫寒而辍学,更是觉得同命相连,惺惺相惜。于是二人很快结婚,并生下一个可爱的女儿。期间,好学的苏伟通过自修取得了四川外语学院英语专业大专学历,圆了大学梦。

  爱的坚守撑起丈夫脊梁

  1994年10月的一个雷雨天,苏伟突然觉得天旋地转,四肢无力,倒在家里。被送往南充市医院救治后被确诊为间歇性精神分裂症。从此,苏伟开始了长达5年的卧床就医之路。很快,家里变得一贫如洗,负债累累。

  “这样下去不是办法。”李小平看着卧病的丈夫,年迈的父母和幼小的女儿,决定外出务工,为丈夫赚钱治病。临行前,她握着婆婆的手说:“妈,你放心,我绝不会离开这个家。”李小平揣着卖血换来的100元,紧咬嘴唇哭着离开了家。

  务工的第一站是成都,李小平说,选择这里是因为离家近,能两三个月回家看看丈夫和女儿。尽管来去匆匆,对于卧床的苏伟来说,这是莫大的安慰。“她每次回来都叫我好好养病,说她永远不会离开我。”长时间躺在床上,苏伟上身长了很多褥疮,妻子每次回来都要帮他擦洗,并从精神上安慰他,让他意志不垮。

  一个月近400元的工资,李小平毎次都是仅留100元,余下的300元全部寄回家,从不间断。后来听说广州工资高,她又远赴广州。由于聪敏能干,她渐渐从工人成为管理人员,工资也从500多变成2000多。期间,很多人劝李小平离开苏伟,说“你年轻漂亮又能干,肯定能找到更好的,守着个病秧子有什么希望。”但李小平从不曾动摇,坚持-有空就写信鼓励丈夫,至今,他们家里还保存着李小平寄回家的1000多封信件。

  96年春节,李小平回家过年,苏伟注意到她腿上一个很大的伤疤,便追问原因。在丈夫的再三追问下,李小平才告诉丈夫因为腿被开水严重烫伤,她又舍不得花钱治,便让一起打工的姐姐挖蚯蚓用土方法治疗,一个多月没能上班。没上班就没有工资,那两个月,她寄回家里的钱是从姐姐那里借的。

  看着妻子为了自己吃这么多苦,苏伟心如刀绞,为了减轻妻子的负担,他开始躺着研读医术,自己给自己开药治疗。1999年,虽然仍是药不离口,但苏伟终于能下地了。一家的生活来源,仍靠李小平在外务工,但李小平觉得“有希望了。”

  比翼双飞情系留守儿童

  2002年,身体渐渐恢复的苏伟受聘于自己的学生,来到北京某保洁公司承担管理工作。在北京期间,他看到公司附近有一所双语幼儿园,联想到家乡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留守儿童无人照管,便萌生了回乡办幼儿园的想法。这一想法得到妻子的支持,其实她和丈夫心中都有一个讲台梦,这个梦曾经断了,现在,她要帮丈夫再续上。

  2003年,苏伟租了场地,赊了桌椅电视,招收了6个孩子,他的幼儿园开园了。随着孩子越来越多,租用的场地有限,苏伟便和妻子商量想建一座幼儿园。“你想干就干吧,大不了我再多打几年工还账。”

  苏伟向亲友借钱、从银行贷款,在双洛场口建起一座两楼一底共400平米的楼房,并硬化了近100平米的操场,底层地下室安放玩具滑梯等,一楼做教室,二楼住宿。还聘请了教师,办起一个有模有样的幼儿园来。

  幼儿园处于投资阶段,偿还债务的重任,大多落在了依然漂泊在外的妻子身上。直至09年,还清了贷款的李小平终于结束长达15年的务工生涯,回到丈夫的幼儿园当起幼儿教师来。苏伟发挥自己的英语专长,采用双语教学,吸引了附近几个乡镇的众多家长。园里的104个孩子分别来自双洛、双江、鸣龙、青龙等乡镇,几乎全是留守儿童。夫妻俩除了教学,还要帮中午没法回家的孩子做饭,甚至帮特别困难的家庭照顾孩子。

  园里的吴杰豪小朋友就是被苏伟夫妇特别照顾的孩子之一。小杰豪的爸爸妈妈在外打工,他和爷爷相依为命。苏伟并不接收全托孩子,去年,杰豪爷爷找到苏伟求情,说“你要是不帮我全托,我就没法让他读书了,我实在没法照顾他了。”看着年迈的老人,苏伟不忍心让小杰豪失学,终于承担下来。从那以后,小杰豪就和苏伟夫妻同吃同住,俨然成了他们的孩子。

  私立幼儿园没有国家扶助资金,苏伟就自己为困难家庭、离异家庭的孩子减学费,附近有一位孤寡老人,他和妻子经常照顾老人,为老人治病买药,送衣买肉。苏伟说:“是妻子的爱与善良,让我从一个瘫痪的人变成一个有用的人,我应该怀着感恩的心,尽自己的能力帮助困难的人。”

  比翼双飞情系留守儿童

  2002年,身体渐渐恢复的苏伟受聘于自己的学生,来到北京某保洁公司承担管理工作。在北京期间,他看到公司附近有一所双语幼儿园,联想到家乡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留守儿童无人照管,便萌生了回乡办幼儿园的想法。这一想法得到妻子的支持,其实她和丈夫心中都有一个讲台梦,这个梦曾经断了,现在,她要帮丈夫再续上。

  2003年,苏伟租了场地,赊了桌椅电视,招收了6个孩子,他的幼儿园开园了。随着孩子越来越多,租用的场地有限,苏伟便和妻子商量想建一座幼儿园。“你想干就干吧,大不了我再多打几年工还账。”

  苏伟向亲友借钱、从银行贷款,在双洛场口建起一座两楼一底共400平米的楼房,并硬化了近100平米的操场,底层地下室安放玩具滑梯等,一楼做教室,二楼住宿。还聘请了教师,办起一个有模有样的幼儿园来。

  幼儿园处于投资阶段,偿还债务的重任,大多落在了依然漂泊在外的妻子身上。直至09年,还清了贷款的李小平终于结束长达15年的务工生涯,回到丈夫的幼儿园当起幼儿教师来。苏伟发挥自己的英语专长,采用双语教学,吸引了附近几个乡镇的众多家长。园里的104个孩子分别来自双洛、双江、鸣龙、青龙等乡镇,几乎全是留守儿童。夫妻俩除了教学,还要帮中午没法回家的孩子做饭,甚至帮特别困难的家庭照顾孩子。

  园里的吴杰豪小朋友就是被苏伟夫妇特别照顾的孩子之一。小杰豪的爸爸妈妈在外打工,他和爷爷相依为命。苏伟并不接收全托孩子,去年,杰豪爷爷找到苏伟求情,说“你要是不帮我全托,我就没法让他读书了,我实在没法照顾他了。”看着年迈的老人,苏伟不忍心让小杰豪失学,终于承担下来。从那以后,小杰豪就和苏伟夫妻同吃同住,俨然成了他们的孩子。

  私立幼儿园没有国家扶助资金,苏伟就自己为困难家庭、离异家庭的孩子减学费,附近有一位孤寡老人,他和妻子经常照顾老人,为老人治病买药,送衣买肉。苏伟说:“是妻子的爱与善良,让我从一个瘫痪的人变成一个有用的人,我应该怀着感恩的心,尽自己的能力帮助困难的人。”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4-2-23 19:55 | 显示全部楼层
顶贴

发表于 2014-2-23 23:2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顶贴

发表于 2014-2-24 10:11 | 显示全部楼层
感动ing!!!

发表于 2014-2-24 10:57 | 显示全部楼层
陆琪说:心安就是赢了一辈子。
发表于 2014-2-24 11:2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社会这样的女人不多了

发表于 2014-2-24 12:56 | 显示全部楼层
感动!支持!

发表于 2014-2-24 13:50 | 显示全部楼层
除了感动!......就想流泪!!!!!

发表于 2014-2-24 13:51 | 显示全部楼层
除了感动!......就想流泪!!!!!

发表于 2014-2-24 14:13 | 显示全部楼层
:):):):)

发表于 2014-2-24 14:38 | 显示全部楼层
真的很感动,

发表于 2014-2-24 20:43 | 显示全部楼层
感动中~~~~~~~~

发表于 2014-2-25 08:52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着帖子,眼泪流了下来。好感动。
发表于 2014-2-26 00:35 | 显示全部楼层
真的好感动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