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的历史坐标点上,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部署,发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动员。《中共四川省委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指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核心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快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步伐,努力使经济发展更有活力更有效益更有质量。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四川彰显“放”与“收”的大智慧。
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追求GDP增长,盲目上工业项目,造成产能过剩、环境污染,妨碍了市场优胜劣汰功能的发挥。政府直接操办项目,由官员决定发展什么产业、上什么项目,造成产业发展同构化、同质化,且投资效益没有保证。政府违法设立行政许可和市场准入,过多的行政审批严重影响经济活力……这些“发展起来”之后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也大量积聚,是制约经济发展的症结,非改不可。
《公报》提出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制定负面清单,实行“非禁即入”,各类市场主体可依法平等进入清单之外领域。
“收”是政府改革是一场自我革命,要啃“硬骨头”。因为触动了利益,这在好多部门、领导的旧思想中还“舍不得”,还存在着不愿放、不敢放、不会放的问题。随着新一轮行政体制改革开启大幕,国务院推进机构改革、取消下放数百项行政审批事项、实行公司注册资本“零门槛”……诸多改革释放出调整利益“动真格”的攻坚信号。
推行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进一步加强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等职责,加快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建设。地方政府改革,首先改变以GDP为中心的“增长主义”,进而改革行政管理体制、财税体制、干部选拔体制等,主动自觉地进行“壮士断腕”的改革,通过厘清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实现科学的宏观调控和有效的政府治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