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题:本课题市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的意义。2.内容: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包括视角、方法、途径、目的),主要观点。3.价值:本课题创新之处,理论意义,应用价值。4.研究基础:课题主研人员近年来前期相关成果,主要参考文献(限填20项)。(请分4部分逐项填写,限3000字内)。 1、《3D、4D打印与人学----绵阳人文始祖景区3D打印策划研究》是一个全新课题,横跨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对促进绵阳的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 2、绵阳市境内有人文始祖嫘祖故里、大禹故里、盘古故里、岐伯故里、李白故里、欧阳修故里、李调元故里等人文景区。如在这些景区3D打印其人体塑像,那么所用的主要材料可以就地取材——砂子或砂石,这在各个景区都可以就地取材。这是3D打印技术正逆应用的一种,它通过计算机软件对人像摄影或照片的数据化控制,将三维实体分解为许多二维片码,逆向把装在打印机内的整块石材分层加工剥落,或正向把装在打印机内的沙粒粉末及黏合材料一层层叠加,最终使计算机模拟打印出立体等身人像,从而变成实物塑像。 3、1984年成都电子科技大学的向国富老师,率先向四川盐亭县嫘祖文化研究学者王德奎先生提出,利用类似的3D打印技术正逆制作形象逼真的人体塑像,为嫘祖及相关历史人物造像的建议。向国富设想的奇特,是他类似从3D打印原理出发,设想的逆向工程3D打印,是剥刻整体材料的技术开发。方法是将盐亭县特有“泡沙石”,开采成人型大小(长短)的条石为基材,再将人体像貌数据输入计算机及其联网的雕刻器,就能把条石一层层剥落成立体人像。这和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完成的一系列数字切片一样,是将这些切片的信息传送到“雕刻打印机”上,再采用高压水喷嘴(水刀)分层加工剥落成形,把整体泡沙石连续地由外到内或由上到下地逐层剥落下来,直到一个塑像成型。这种逆向3D打印原理与喷墨打印机或普通打印机原理基本相同,都是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只是不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黏合材料,而是设计将整体材料分为若干薄层,每次将原材料剥落一个薄层,再逐层剥落获得3D实体“造型”。而正向3D喷墨打印机,是一条直线一条直线地喷,通过若干直线的叠加形成图像;或使用喷头将固态的线型成型材料加热成半熔融状态之后挤出来,和支撑材料自下而上,逐层构铸“堆砌”成实体产品。 这种“雕刻打印机”有广泛用途。例如在嫘祖陵附近的荒山石岭,可建立一处中华嫘祖炎黄子孙国际公墓园,凡在海外的爱国人士已故或健在的老人,愿意落叶归根、魂归故土者,只要寄上该人的照片、全身像、侧面像和身高等少量资料,交纳一定的费用,就可以用“计算机辅助雕刻打印机”的办法,将人像惟妙惟肖地复制出来,同时可在塑像的胸口或服部掏挖一个空腔,以用于存放安置死者的骨灰及遗物等。因泡沙石与花岗石比,较为疏松,计算机辅助雕刻打印较为容易,就地取材费用不会太高;而打印雕刻成型后,还可以在外表喷涂一层防雨蚀风化的高强涂料以作长期保护。这样嫘祖陵风景区既可以在海内外筹集到一部分炎黄子孙的建设资金,还可以吸引一部分观光游客。 4 、主研人员的要成果及参考文献:[1] 刘文传《科普创作通论》,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年3 月: ;[2] [ 英] 罗杰•彭罗斯《通往实在之路》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王文浩译,2008 年6 月;[3] 刘月生、王德奎等,《信息范型与观控相对界》研究专集,河池学院学报2008 年增刊第一期,2008 年5 月;[4] 王德奎《三旋理论初探》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 年5 月; ;[5] 孔少峰、王德奎《求衡论--- 庞加莱猜想应用》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 年9 月; ;[6] 王德奎,解读《时间简史》,天津古籍出版社 ,2003 年9 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