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军事干涉乌克兰的历史原因 桥本隆则/文 俄罗斯这个国家天生是有一个危机感的国家,为了国家利益可以做出很难使人信服的决定的国家。在俄罗斯的历史上曾经遭受过多次来自西方的入侵,这也是斯大林在二战以后,反复向西方国家要求建立缓冲国的原因。 这样的传统使俄罗斯民族在面对国家危机时可以很轻易地团结起来,同时对执政者的批判也减轻的理由。如1812年的拿破仑进攻时,当时的俄罗斯政府因为与法国战争失利,国内遭受来自各界的大量批评,这时有西方侵入俄罗斯的百万法国军队打来,使得俄罗斯民众团结起来,支持抵抗法国的战争,这也有了政府可以放弃莫斯科的可能。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又是来自西方的入侵,使俄罗斯损失了大约3000万人口,国家面临空前的危机。这样在战后面对波罗的海国家的独立要求,斯大林都一律拒绝,因为需要一个屏障来保卫苏联,保卫俄罗斯。特别是在雅尔塔会议上,英美的外交官回忆,苏联对安全保保障的关心,远远超过其他问题。 这种屏障的意识,也是的苏联一次又一次地发动对外战争,如苏联时代的从芬兰夺取卡雷利阿地区作为列您格勒的屏障,以及与德国分割波兰,试图获得苏联与德国之间的纵深地带。这种习惯也传到今天,在与格鲁吉亚的对峙中,俄罗斯一直支持南奥赛梯的独立,就是要让这个小国成为俄罗斯的屏障。http://sucimg.itc.cn/sblog/j6ZDzMyXBJq 乌克兰的政治冲突
为何普京总统这么快下决心向乌克兰动用军队?因为乌克兰的新政权的各种激烈的动作,如宣布乌克兰语为唯一的官方语言,俄语被取消了官方语言资格这样让俄罗斯方面没有了安全感,因为在乌克兰中有近20%的俄罗斯人,这种行为就是逼迫俄罗斯做出反应。 于是普京下令装甲部队在俄罗斯乌克兰便经集结,目的是为了俄罗斯利益要在乌克兰建立安全屏障,这样俄罗斯出兵克里米亚半岛在这里建立支点被俄罗斯民众支持就不奇怪了。 http://sucimg.itc.cn/sblog/o6ZDPNw7kcd 在边境的俄罗斯装甲部队
http://sucimg.itc.cn/sblog/j6ZDPZr8wWk 克里米亚半岛在俄罗斯控制下
http://sucimg.itc.cn/sblog/o6ZDPUwOWDd 克里米亚机场的俄军士兵
俄罗斯天生就是对周边的国家发展很警惕,如前苏联当时已经是超级大国,具有超级的军事实力,这样的超大国更使周围国家不得正视俄罗斯的存在。因为俄罗斯(苏联)对威胁自己国家生存的其他国家政权是不允许存在,这也是上个世纪60年代,苏联要核打击中国的重要原因。 这样的可怕的邻居如何相处呢? 我们可以用芬兰的例子说明。芬兰原来是隶属于瑞典,在16世纪时还是瑞典的一个公国,但是彼得大帝时代,俄罗斯为了打开出海口,就与瑞典进行了长时间的战争,其间还在俄罗斯与瑞典之间建立一个堡垒:彼得堡,作为军事要塞。 到了19世纪初,俄罗斯终于打败了瑞典,把芬兰划为自己版图,成为沙皇俄国的一个公国,沙皇兼任芬兰大公。10月革命以后,芬兰趁机独立,成立了共和国,其间有芬兰共产党人的起义被镇压。这样与苏联的关系一直不融洽,并且越来越紧张。 在苏联与德国签订和平条约以后,斯大林为了改善边境的安全,解决心解决芬兰的遗留问题,终于在1939年爆发了苏芬之战,苏联出兵入侵芬兰。 在经过近两年的战争,芬兰被迫与苏联签订了苏芬和约。芬兰丧失了卡雷利阿地区以及芬兰的第二大城市维堡,以及10%的耕地,20%的工业产值,并且割让了巴伦支海上的里奇半岛,芬兰湾中的四个岛屿,部分萨拉区域,甚至还把汉科半岛租借给苏联红军作为海军基地,为期30年。 这种仇恨有延续到德国进攻苏联时期,芬兰加入轴心国,与德国一起进攻苏联。直到1944年芬兰再次战败,又与苏联签订合约,向苏联赔偿了巨大的战争赔款。在了冷战中,芬兰巧妙地在东西方阵营之间保持中立,直到苏联解体以后,才放弃中立加入一直默默支持他的欧盟,但是芬兰割让给前苏联的卡雷利阿地区继续归俄罗斯所有。作为保护俄罗斯的屏障。 历史会不断地重演,今天在乌克兰发生的事情,与当年在芬兰发生的事情很相似,只不过,角色从芬兰变为乌克兰,而前苏联变为俄罗斯,斯大林变为普京,要保护的对象也从共产党人变为俄罗斯居民,可是目的都是一样保卫俄罗斯的利益,乌克兰会像芬兰那样给俄罗斯教训吗?我们将拭目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