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过紧日子”,这是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各级政府总的要求。这也预示,2013年中国政坛所刮起的反腐风暴有望在今年持续延续。 两会伊始,大老虎的提问率先引爆了反腐话题。而据 人民网(70.04, 0.26, 0.37%)、新华网等多家网站的调查显示,自十一届全国两会召开以来,反腐倡廉一直位居每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夕网友最关注的热点话题的首位。众多目光聚焦的背后是民众沉甸甸的期待。 “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坚决查处腐败案件,对任何腐败分子都要依法严惩,决不姑息”,这是本年度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关制度反腐最精炼的概述。这似乎也在表明,一场以制度建设为核心、惩治和预防并重的反腐大幕已悄然拉开,而治本的核心就是制度的建设。 对于2013年的中国民众而言,反腐决不仅仅是那些被统计出的众多的“下马官员”数据,而是切切实实的身边点滴的变化。2013年的反腐风暴虽然说是席卷了“长城”内外,但业内人士却很明了,中国式反腐仅仅拉开了序幕,更艰难、更惊心动魄的时刻还未到来。“运动式”的反腐归结会有偃旗息鼓的那天,只有建立官员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才能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里,才能标本兼治。 “总的来说,部署得当,进展有序,反腐大大提高了老百姓对政府的信任度和政府的公信心。”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竹立家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下一步反腐的核心问题就是制度反腐、标本兼治,只有制度反腐才能从根源上治理腐败,消除腐败的土壤,腐败才不会像韭菜一样割了一茬又一茬。 将反腐制度化已成为全国人的共识。中纪委书记王岐山在去年年底“坚持标本兼治,当前要以治标为主,为治本赢得时间”的表态即透露出中央高层建立反腐制度性框架的构想。 2013年,中央首次明确了改革纪检双重领导体制;启动了问责巡视制度,发现不了问题或发现了不报将被认定为失职或渎职;推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一些地方的书记可能会因为反腐不力被问责……制度反腐的架构在一项项推进。 总体来看,201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虽然对于反腐内容着墨不多,但却语气坚决,在短短一段话中,先后用了必须、坚持、严格、一律不得、决不等多个命令和否定词语。在宏观要求各级政府过紧日子的同时,并要求各级政府严格执行“约法三章”:政府性楼堂馆所一律不得新建和改扩建,财政供养人员总量只减不增,“三公”经费只减不增。 在宏观部署的同时并重点突出今年要完成的工作:启动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尤其强调“今年要对土地出让金收支和耕地保护情况进行全面审计”。 “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坚决查处腐败案件,对任何腐败分子都要依法严惩,决不姑息”,这是本年度《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关制度反腐最精炼的概述……这似乎也在表明,一场以制度建设为核心、惩治和预防并重的反腐大幕已悄然拉开,而治本的核心就是制度的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