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阁县演圣镇天马村地处广元市剑阁县最南端,全村耕地面积1280亩,以种植花生、海椒、高粱和养殖生猪小家禽等为主要经济收入来源。全村常年在外务工人员大约450人,在家务农的大多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是典型的高山农业村。这些天,天马村正在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别个地方才在修建通村路,天马村却正在修建入户水泥路。 村头再响“集结号” “老婆子,起床煮饭啰,我听到上工的人都到院坝里头了”。“老背实的,修路把你修洋昏了,这才五点半的嘛!”3月19日一早,演圣镇天马村村支书何海全就开始催促家人起床干活。 和通村路建设由政府埋单不一样,天马村在入户路建设中是村民捐资兴建。当然这得有个主心骨,村干部再次敲响了村头那口大集体生产时的破钟:投资、投劳,自力更生。 多年来,公里建设一直制约天马村发展的瓶颈,解决出行难问题是村民的梦想。2012年,在剑阁县通村水泥路项目的支持下,天马村建成了近4公里的通村水泥路。可是通村水泥路只到村委会。村民贾雄远家的猪该卖了,但是连续多天下雨,猪贩子的车根本进不来;何映川家的海椒成熟了,由于路不通到家里,只有请人用背篓背到收购点去...... “要是我们村也能通上水泥入户路,该多好啊!可是如果一事一议通不过又咋办呢?”村支书总这样踌躇满志。“天马村得马上有入户路,我当了那么多年的干部,只要是为群众好的群众就喜欢,干部就应该带头!”于是村支书振臂一呼。 为群众办事,群众真喜欢 村民聚到了一起,开始还张家长李家短地说风凉话,当听到给自个修入户路,群众那股子热气神儿一下活过来。不但捐资积极,投劳更是积极。今天你1000,明天他2000,少的有1000元,多的有3000元。“我们买了机械设备,不请施工队,自己动手干。我们组成了2个班组,轮天换班干,既不耽误农时又不耽误修路”天马一组村民何浦海说,他们不仅自己捐钱,还用捐款买回来了“正宗”的修路机械。 哪里要开沟,哪里要做涵洞,哪里要砌堡坎,哪里要填坑,哪里要铲包,都由在家的村民一手一脚亲力亲为。施工需要支模板,大家就捐木材;施工需要劳动力,80岁的老大爷、老太婆都积极上阵,拌料的、提土的,整个工地上呈现出热火朝天的场面。 而更难得一见的是,修路村民开始吃“转转饭!”每家每户轮流为群众提供两天生活,每天早上和中午40多人一起吃饭,欢声笑语,热闹非凡。“看着成型的水泥路一步步向自家家门前接近,再苦再累我们都是高兴的,干起活来也更有干劲儿......”村民何东明高兴地说道,“我们不光要把路修好,还要把路管理好。”该组按照每户管养30米路的原则,将已建成的组道路养护、保洁责任分段包干到各受益农户,并在每段路面上写上责任人的名字,使户户成为修路者,又主动成为护路者。 截止目前,天马一组已建成到组入户水泥路1260米,投资22.70万元,投劳1609个,直接受益群众达50余户.270人。 天马村的修路启示 水泥路儿就是好啊,车子天晴下雨都能跑”“人走路还可以泥不沾脚呢”......村道水泥路修通以后,如今,天马村人时常高兴地交流着水泥路的好处。 天马一组捐资修建水泥公路一事逐渐被原天马籍的外地务工、经商、创业的能人才俊所知晓。祖籍为天马一组的广元市司法局退休干部何心瑜自愿捐款5万元;搞建筑的何昭明捐款3万元、重庆美院教师何健捐款500元;广元市人行职工何心志捐款5000元;广元建筑老板何伟捐款7500元...... “钱就是我们投给干部的信任和选票,因为他们在给群众办实事!”建筑老板何伟说。 “先前只有51户捐资投劳硬化组道和入户路,剩下的了23户坐不住了,按户平7000元的标准已经捐资11万多元,现在正式开工建设,计划在小春收割前竣工......”天马村驻村镇干部陈一贤无比自豪的向记者说道。3月18日,演圣镇党委书记罗映波说:在该镇天马村的带动下,演圣镇天井村和梁垭村群众通过一事一议决定拉通通村断头路,目前群众已经自筹资金14.1万元,占筹资总额的70%;亭坝村4个组的群众想修建组道水泥路,已经筹资14.6万元;寅圣村多方筹措资金2万多元,开始了对3处50多米长的水毁组道水泥路的维修工作。 为什么给群众修路,群众就有力气和钱呢?天马村给了响亮地回答。大家发现这里的干部和群众早已展现出了“鱼水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