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地震一来 教师先逃
 四川一所中学教师范美忠表白地震先逃命,引发争论。图/张兮兮 “在这种生死抉择的瞬间,只有为了我的女儿我才可能考虑牺牲自我,其他的人,哪怕是我的母亲,在这种情况下我也不会管的。”近日,北大毕业后在四川一所中学教书的教师范美忠这番地震后的“表白”在天涯论坛掀起轩然大波。(5月25《新快报》) 与其针对性地评判范老师的言行,倒不如由此而引发对师德建设的重新思量,即如何真正确立合理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震灾中,教师表现出来不同的行为,先跑是一种本能,先救学生也是一种本能。前者是作为普通人的本能,后者是作为人民教师的职责本能。也许,长期以来,师德的内容里未提及或者未明确,在危急时刻,教师该如何做的规范,更多的是强调如何规范教学之类的。那么,震灾之后,就有必要赋予师德建设新的内涵。(来源:西安新闻网-西安晚报 文/王旭东)  你除了是范美忠,还是范老师
四川汶川地震,有不少学校的教室坍塌了,当时正在上课,危急之时,涌现了不少像潭千秋这样的老师。他们有的用身子挡住变形的门,呼喊着让学生逃出教室;有的把学生护在身下,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给学生构筑了一道生命的屏障。人们传诵这些事迹,但人们未必不知道,并不是每个教师都这样做的,而且,也没有人因此而去苛责教师,包括那些在地震中失去孩子的家长。要知道,道德表现可以有差异,但生命的重要是没有差异的。只要能够生还,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一样的让人欣慰。 但一个叫范美忠的老师,在自己的博客上,以“地震亲历记”的形式,诱发了一个引人争议的话题。据他自述,当时他正在上课,开始以为是轻微地震,叫学生不要慌,随即地动山摇,他立刻意识到是大地震,什么话也没说,他一个箭步冲出教室,冲下楼梯,甚至还跌了一跤,第一个冲到了足球场的中间。等到学生陆续来到操场后,他问学生:“你们怎么不出来?”学生说:“我们一开始没反应过来,只看你一溜烟就跑得没影了,等反应过来我们都吓得躲到桌子下面去了!等剧烈地震平息的时候我们才出来!老师,你怎么不把我们带出来才走啊?”面对学生的质疑,范老师作了这样的解释:“我是一个追求自由和公正的人,却不是先人后己勇于牺牲自我的人!在这种生死抉择的瞬间,只有为了我的女儿我才可能考虑牺牲自我,其他的人,哪怕是我的母亲,在这种情况下我也不会管的。”因而,他说自己“没有丝毫的道德负疚感”(5月25日《新快报》)。 我不想在这里讨论什么是“自由和公正”,也无权苛责范老师能“先人后己勇于牺牲自我”,甚至也不愿去分辨究竟该救母亲还是该救女儿。因为换作我,我未必就能像潭千秋老师那样无畏和高尚;作为一个人,我也没有任何在道德上优越于范老师的地方。但我想说的是,撇开道德,这里还有职责,这值得一说,而且不能不说。 需要提醒范老师的是,你不要忘了,你除了是范美忠,你还是范老师,尤其是发生地震的时候,你是在上课。那么,你首先是范老师。作为范美忠,你可以不管你的母亲,这涉及到的只是做儿子的道德;但作为范老师,你不能不管你的学生,因为这涉及到的不仅是做人的道德,首先则是做老师的职责。有一个自称是执业律师的网民,在跟帖上提醒范老师:学生在校期间的人身安全,老师负有保护的职责;如果确如范老师所言,范老师的行为有可能引发法律责任。道理很简单:就因为你是老师,所以学生要埋怨你;也因为你是老师,所以网民要指责你。你可以“没有丝毫的道德负疚感”,但你却不能无视教师的职责。 其实,人们对范老师的职责要求,仅止于在逃离之时,能向学生喊一声:“地震了!”就算这要耗费范老师宝贵的逃生时间,但这也是你做老师的职责所在。且不说事先范老师以为是轻微地震的时候,要求过学生“不要慌”,当范老师确认是大地震了,就该修正一下自己的要求,否则,岂不等于误置学生于死地?就因为刚听范老师说“不要慌”,又见范老师一溜烟地逃了个没影儿,学生才不知所措的,如果不是因为教室特别牢固,真的坍塌了,范老师是不是也“没有丝毫的道德负疚感”呢? 还是一句话,范美忠在家怎么对待母亲是道德问题,范老师在校怎么对待学生是职责问题。道德是自律的,职责却是他律的;不讲道德只能谴责,有违职责却要处分。两者不可混为一谈。(来源:红网 作者:慕毅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