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大学生就业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所以这样,就是因为大学生毕业后就业很难。许多人从大学三年级甚至更早些时候,就开始做就业的准备,临近毕业时到处找工作。但是,令他们自己想不到的是,踏破铁鞋找到的工作,却在不知不觉当中又丢掉了。于是,他们又重新踏上了寻找工作的道路。 职业再生能力是指从业人员对职业深化和职业转变所需能力的再创造。“职业再生能力”应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个人职业发展中所需的再生能力;二是职业转行时应提前预备的职业再生能力。如今,谁要不具备这种能力,谁将面临着下岗就找不到工作的可能。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提示大家: 第一,要了解职业危机的信号。大学生就业后不能认为万事大吉了,而是竞争更加激烈了。因为这是与同行真刀真枪的较量,具体来说,也就是是否真正胜任工作。职场竞争中的成功案例和失败教训都告诉我们,当发现不了自身从业中的弱势及缺陷时,就会成为职业淘汰者。成功的职业人士善于发现不足和差距,及时迅速地加以调整和补充,以适应职业对自己的动态要求。 其次,要不断对自己进行职业潜能的开发。有资料显示,我国的专业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在本职工作中,能力的应用和潜在能力的开发不足65%。由此可见,35%的潜能没能得到开发。职业的潜能多少,也决定自身有多少职业的再生能力。开发潜能首先要发现、认识自身的潜能,并适时、适度、适量地进行转化,使其变成能力。人的潜在能力包括:思维方法、知识向能力转化、团队精神、自我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创造力以及战胜自我的能力等等。 再次,要作好职业发展的自我规划。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职业再生能力的增强,侧重点要放在职业发展上。入世后的中国职业标准、职业要求、职业习惯、职业道德等都在与世界接轨。职业的内涵与外延也由过去的地域性向国际性发展并重新定位。因此,作为就业后的大学生,同样应该为自己做好职业发展规划,这个规划要放到国际化职业规范标准中去定位,从而知道自己应该学习些什么、在哪些方面提高、在什么时间达到什么程度。另外,个人职业发展规划要与自己本行业的发展前景相一致,要把握职业前沿理论和前卫信息,适时掌握和实施好自己的终身学习计划。这样,才能使自己在本职岗位上得心应手地工作,永远处于主动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