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5-1521:45四川日报
四川省统计局最新数据,2014年1月至3月
1-3月,全省商品房待售面积超过1880万m2,同比累计增长12%。其中,8个市州待售面积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增速排名前三位的广安、达州和德阳,分别累计增长114.2%、62.2%和61.2%。降幅前三位的是内江、凉山和南充,分别累计下降73.2%、67.7%和45.7%。
1-3月,全省商品房销售总量居全国第5,由于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以及近期房地产市场预期发生变化,全省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减缓,商品房和二手房交易量均有所下滑,房价有一定波动。
□本报记者文强
潜在风险开发商资金链断裂
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3月末四川省房地产业贷款不良率为0.18%,比去年末提高0.01个百分点;个人住房贷款不良率为0.18%,比去年末提高0.01个百分点,贷款风险保持较低水平。
一方面是个别楼盘大幅降价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值得关注。今年以来,成都市个别楼盘出现大幅降价情况。3月,铂雅苑大幅降价,单价下降6000元,套均直降150万元。铂雅苑是雅居乐和星河湾两大国内开发商联合打造的高端项目,前期市场定位不准确,销售不力,资金回笼压力等都是铂雅苑大幅降价的主要原因。铂雅苑降价带动了几个高端楼盘的变相降价,如世茂玉锦湾的“买一套送一套”促销,龙湖世纪峰景的开盘价低于预期价,以及九龙仓御园御公馆的让利促销等。但铂雅苑等几个项目属于高端楼盘,其降价是否会引发成都房地产市场降价潮尚需持续关注。
另一方面是中小开发商资金状况值得关注,银行信贷资金是开发企业资金的重要来源。据统计局数据,近几年,四川省房地产企业开发资金来源中,国内贷款占比在13-15%左右,其中成都市占比在17%左右,个别月份突破20%。据调查,目前商业银行逐步收紧房地产开发贷款,实行名单制管理,主要针对名单内的优质开发企业的优质楼盘投放开发贷款,因此,中小房地产企业获得银行信贷资金的难度加大,进而将融资渠道转向小额贷款公司、信托以及民间借贷。据分行营管部统计,3月末,成都市73家小额贷款公司房地产贷款余额10.1亿元,占小贷公司贷款余额的6.2%,同时,小额贷款公司贷款最高利率已达到20%以上。在销售回款不力、资金紧张的情况下,为了维系项目的运转,中小开发商向小额贷款公司、民间借贷获取流动资金,提高了融资成本,在销售不畅情况下,资金链断裂潜在风险需要关注。
五大问题制约房地产市场走向
从投资开发态势来看,四川房地产市场存在五大问题,影响着房地产市场的发展——
商品房供应规模有所萎缩。因经济增长势头放缓,以及信贷宽松政策的持续退出,为控制房地产市场信贷风险,银行业收紧了对房地产开发市场的信贷,而传统融资渠道不畅,导致房地产开发企业融资成本进一步攀升。随着开发资金压力的逐渐显现、新开工面积快速回落,房地产供应市场开始缩量。
刚性购房需求有所抑制。随着首套房贷利率折扣的“全面取消”,市场对刚性购房需求的信贷支持略显不足,部分银行对首套房利率存在不同程度上浮,有的甚至上浮高达20%。购房成本的间接增加,挤压了商品房市场的有效需求,使得当前处于下行通道的商品房销售市场越发疲软。从一季度销售看,当前刚需群体对高房价、高利率的妥协,与限购政策实施初期“一步到位”的销售格局形成明显反差。
市场观望现象有所抬头。自去年7月开始李嘉诚旗下的长江实业以及和记黄埔相继抛售内地物业,龙头企业对当前楼市的风险和泡沫的担忧引发了整个行业的恐慌。从杭州楼市打响今年以来降价第一枪开始,各地楼市相继释放降价信号。3月,位于成都市东二环的“九龙仓御园”降价幅度高达4000元/平方米,引发了情绪明显背离的部分老业主上门“讨说法”和为数不少想“拣相因”购房者的同时现身。一家行业龙头地产商率先“快闪”,会给其他的开发商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同时对潜在的购房群体释放出楼市的降价预期,引发房地产市场观望氛围。
中小房地产企业生存面临较大压力。2013年全国销售金额排名全国前十的企业已全部进入成都市场,前20强的18家,前50强的37家也都相继进驻。万科、龙湖、中海、九龙仓、华润、新鸿基、凯德、绿地等龙头房企的进驻,大大改变了成都市房地产业的发展格局。外来房企从资本实力、资源整合能力到产品布局能力,将成都楼市品牌格局竞争提升到了全新阶段,进一步加剧了房地产市场的竞争程度,越来越多实力不济的中小型开发商遭遇了边缘化危机。在外来房企的步步紧逼下,本土开发商的后续生存发展面临较大困难,中小房企的资金链问题,或将带来烂尾楼等市场风险。
防范楼市再次出现降价潮带来的社会影响。当前成都市房地产销售市场仍处于观望态度,在限购、限贷等政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一季度成都市商品房销售量同比下降12%,商品房待售面积大幅增长达56.8%。受房地产销售形势不佳影响,部分房地产企业为快速缓解紧绷的资金压力,纷纷推出了“一成首付”等营销措施。从某种形式降低了贷款购房者的首付比例的销售形势,在一定程度上将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生存风险转移至房地产金融市场。如若商品房价格进一步松动,或将引发市场出现断供现象,在引发系列社会问题的同时,房地产金融市场也将面临较大考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