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盐亭县城挖出古城遗址的消息不胫而走,一个月以来,绵阳晚报对考古进展连续报道,相信喜欢看晚报的坛友应该注意到了这些报道,时至今日,绵阳市文物考古队队长宋建民先生仍然带领考古队奋战在盐亭考古前线。听一直报道此次考古进展的张登军记者说,到现在,出土的文物越来越多,文物从唐宋延续到明代。各位坛友可能不知道,这次考古活动,是从一位叫潘磊的盐亭小伙子的偶然发现开始的。
潘磊大学刚毕业不久,是一个热爱文物古迹的小伙子。他以前听老人讲,上世纪6、70年代,在修建县公安局时,挖出了很多元宝。4月某日,潘磊经过此地,看到在原公安局位置,正在进行某步行街和商业综合体地基的开挖。凭着一种特有的敏感,他在工地上发现了唐代的莲枝纹瓦当,这让他兴趣大增,继而又发现唐代瓦当、宋代陶片、明代瓷片和疑似象牙。潘磊通过麻辣论坛发出了这个石破天惊的消息。
潘磊把自己捡的文物视作宝贝,并对它们进行了断代:他捡的两个略微不同的莲瓣纹,属于唐代,陶片属于宋代,带“大明年造”款的是明代,潘磊认为自己捡的牙骨为象牙。潘磊分析,有所发现的这个工地,很可能就是唐代节度使严震的家。
潘磊发现盐亭古城的消息得到了盐亭县、绵阳市、四川省各级文保部门的重视在前期考古中,潘磊不经意捡的东西,品相反而是最好的,文保部门期待他能捐出文物。潘磊在短暂的迟疑之后,特委托二哥把所捡文物全部捐献给绵阳市文物局,希望为此次考古活动作一点贡献。
2014年5月19日中午,二哥带着从潘磊那拿到的7件文物到绵阳市文物局“献宝”。市文物局副局长唐光孝先生代表文物局接收了捐赠,现场对宋代两个陶片进行了拼合,亲自拟定了“2014年盐亭老县城遗址标本采集”(2014MYJZ001-006)编号目录。市文物局保管部都云坤先生和龚迎春女士等对所接收的捐赠文物进行了编号入库。
唐副局长介绍,潘磊捐赠的6件文物中,以唐代瓦当和明代带款瓷片价值最大。唐先生特别强调,以前还没有收藏有唐代瓦当,这两件瓦当填补了库藏空白,今后可以作为展品与市民见面。唐副局长特别指出,潘磊作为一个文物爱好者,关注家乡的人文古迹,他的发现很有价值,而把自己所捡的文物标本捐献出来,更是高尚。唐副局长进一步说,“二哥”(实名隐,下同)作为一个市文物局的志愿者,为市文物局在驿道石板征集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这种不求名不求利的精神同样是高尚的,初步拟定对潘磊和二哥进行表彰。
在此,谨对捐献文物的盐亭小伙子潘磊点个赞,同时对无私付出的二哥表达最真诚的敬意。
(李戴于2014年5月19日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