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吗?攀钢二基地涉及的产业群不说金额,仅从业人员有四、五万人(包括带动的第三产业),一个新钢业3000多人转岗就足以引起社会波动,何况如此。再有静态投资200多亿,动态投资400多亿,连国家、省上都不会轻易否定,何况州、市。再有,州、市政府应该说已经引起对环保的高度重视,强制关停处于市区的新钢业、全城限制烧煤、禁摩、改火炭烧烤为无烟烧烤都是环保举措。我们应该现实一点,凉山的经济还是要靠大工业,仅仅因为少数人自己的生活条件好了,就忽视全州400多万人的整体致富。北京没赶首钢,上海没赶鞍钢,成都没赶攀钢清白江分厂,攀枝花没赶攀钢......就一个西昌在闹嘛了的。有人把天气变热也归咎于二基地,试问宁南葫芦口46.3度,云南巧家44.3度也与攀钢有关???本人认为现实的做法可以是:在政府环保部门的加大履职的同时(不作为就追究不作为责任),加强人民代表、政协委员、民间环保组织、舆论的监督,有超标排污那就依法处置,该动刑法就上刑罚,该巨额罚款绝不手软。总之,在木已成舟的情况下,多想些办法,而不是随口咒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