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水窖 为会理县20万亩旱地解渴 http://www.scol.com.cn ( 2011-07-04 11:18:28 ) 来源: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一口口微型水窖,储存了大量水源,在高山旱区抗旱发挥了重要作用。近日,记者走进凉山州会理县,感受村民们口中称的“救命池”、“致富池”。
方改圆,小水窖更节水
6月3日,记者在凉山州会理县南阁乡黄虎村山坡上看到,一个个圆孔口的小水窖遍布田间,几乎每隔不到10米就有一个。
“原先的水窖是方形的,后来经过改进,就变成圆形了。”会理县水务局局长王明海说。
“方改圆有很多好处,”方形水窖占地面积大,水窖内壁的受力不均匀,目前的圆孔水窖,地面上的取水孔直径只有60厘米—80厘米,节约了土地面积,同时,水窖内壁的受力均匀,水不会泄漏,更节水,圆孔水窖还加了盖子。
会理县的小水窖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年的水窖,直接将雨水通过沟渠引入水窖中,随之而来的也有淤泥、小石头等。“你看,这批小水窖就比较科学了。”南阁乡水管站站长郑世军告诉记者,“在水渠和水窖之间修了两个浅水塘,这样,淤泥就沉入水底,干净的水再流入水窖储存。”一个小水窖一般能蓄水30立方米左右。
小变大,大水池肚量大
走进会理县鹿厂镇铜矿村,一片片石榴园映入记者眼帘,每个石榴上都套了一个白色的口袋。
“这些石榴的灌溉用水都是这些水池提供的。”王明海指着一个水池说。相比小水窖,水池的容量更大。“每个水池可以蓄水500立方米左右。”该村最大的一口水池,可蓄水3000立方米。
铜矿村可以说是会理县小水窖的发源地,1988年1月至8月20日,会理县的降水量仅60毫米,全县出现历史上最大一次干旱。然而,在有着146口“山茅坑”的铜矿村,却是一片烟绿苗壮的景象,铜矿村的经验很快在全县得到推广。截至今年,会理县已经建成每口蓄水20—30立方米的水窖19.8万口,解决旱地浇灌面积近20万亩。
为推动微水工程建设,会理县利用烟水配套微水工程建设资金,实行补助农民1.2吨水泥扶持政策。从2008年开始,每年县财政预算投入1000万元。2005年烟草行业实行补助农民1800元钱扶持政策,近年来,仅烟草部门就投入1.2亿多元,扶持农民修建了67100多口水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