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给你回帖,打了很长两段字,因发生故障,全部被黑,前功尽弃。
我同意你前面所提建议,重川演出不要刻意去压缩演出时间,要保证演出质量,特别不要随便阉割剧情。短一点的戏每天排四折,长一点的戏可以排三折。不要演员说得快、唱得快、锣鼓也打得快,这样演出给欣赏川戏的人一种不舒服的感觉。
昨天晚上好久了,我还在回忆,川剧表演演唱速度加快是与十多二十年前,掀起的“川剧改革”不无关系。那时,一些川剧人提出,川剧锣鼓太吵人,乐队要离观众远一点,音量要控制小一点;川剧唱腔太慢,一句唱词咿咿呀呀要唱半天,不适应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演唱节奏要加快,以吸引年轻观众走进剧场。重川现在演出节奏快,这个也怕是其中一个原因吧!
前两天,我看了一个老师提出,重川有的演员把好几句唱词给唱没了,我们也发觉一点演员,把过去的一些经典台词给改了,我想没有这种能量,这就是你所指的执牛耳者们有很大的关系。但是,现在各地的川剧演出,台词、本子、戏路都有所不同。这里拿《经堂杀妻》一戏作比较,看出其中的差异有多大。一个是江津区剧协王锡根、戴信芸演出的净角胡琴版,一个是成都市川剧院孙普协、虞佳演出的净角胡琴版,一个是南充市川剧团胡瑜斌、吴永兰演出的生角弹戏版。都是从公主上场开始,到吴汉唱“叫声公主你快开门”止。看三个版本唱词和演出时间有什么不同。
江津区版:公主上场前在幕后放【头子】,上场后【夺子】转【一字】,唱词至少18句,念诗四句,接着又唱【一字】8句。
吴汉出场前:【倒板】“在楼堂我奉了老娘之命”,上场后接唱【三板】:命我经堂刺杀王桂英。实难舍夫妻结发之情份,老娘的为子命我怎敢不遵。
来在经堂我側耳听,(这时,公主大声唱:南摩多单多,南摩多多和)吴汉接唱:耳听得贤公主在念孝经。倒不如回二堂向老娘哀恳,又听得老娘在放悲声。
为子者怎敢有违娘命,叫一声王桂英快开门“。共用时18分54秒钟。
成川版:公主上场后唱:”昔日有个妙善女,每日皇宫苦念经。火焚百雀身飞去,南海岸上显慈悲。兰英经堂愿许定,保佑婆婆得康宁。”(这里公主是王兰英)
吴汉上场唱【三板】:“在二堂我奉了我老娘命,经堂去杀王兰英。公主自把吴门进,我与她情深义厚整一春。平素里对老娘百依百顺,无情剑斩贤妻我怎忍心。
来在经堂側耳听,(只听见公主敲木鱼声)但听公主念经文。手拍门环叮铛震,叫一声公主妻你快开门”!(用时6分半钟)(接看下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