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楼主: 374265904@qq.co

[交流共享] 川剧《双阳公主》重川熊玮等演出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4-7-7 17:12 | 显示全部楼层
山野老叟 发表于 2014-7-7 16:13
成都的太极老师,重庆的乔松老师,长期以来,不辞辛劳,坚持为大家制作上传精美的川剧视频,使我等随时都有 ...

谢谢山野了叟老师临帖,谢谢您的关心、支持和爱护!我真的是“其实难副”!
重川印发的介绍中,剧中人是岳雷。正如你分析,杨宗保应该是北宋人,岳雷是南宋人。但剧中杨宗保是白须老生,岳雷是年轻后生。两人年龄相差至少50岁,又还说得过去。但是,要说是南宋时期,长江以北已被辽兵所占,杨宗保不可能镇守延安。那这样分析,剧中的岳雷就不是岳飞之子,是另有同名同姓之人。
 楼主| 发表于 2014-7-7 17:1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郑兄临帖,谢谢您的关注和鼓励!

063408xb33qucqp7p1d5vm.gif
160332ldkl1tfdgtd8tdzm.gif
071733ev5yf770gft0z2pe.gif
174058thgyz3i55ciirrsi.gif
173546y38zbztslvo1sj3d.jpg
 楼主| 发表于 2014-7-7 17:25 | 显示全部楼层
签约Red 发表于 2014-7-7 16:18
看起不舒服!那么好的一出反宋寻夫/宰剮得面目全非!

这个戏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也看过,当然是《双阳公主》的幕戏,有时演上下集。剧情大慨还记得,可台词百分之九十九都搞忘了。我的记忆里,双阳公主只爱狄青。她的唯一就是狄驸马!
 楼主| 发表于 2014-7-7 17:43 | 显示全部楼层
zhengfeng1234 发表于 2014-7-7 16:25
现在时代,是"镜花缘"时代,没见咱们没胡子的唐明皇吗!哈哈!特别是重川的戏,都要改!改!!改!!!

郑兄所说的确很确实,重川演出的很多戏,台词和内容都有所改动。有的是人物、有的是台词。比如《李亚仙》从剧名《绣褥记》改名,剧中人少了郑北海;还有我马上要上传的《迎贤店》,就把赠送银両给常诗庸的“壮士”给“下岗”了。至于台词,不管是唱词还是对白,都有“精简”的。现场观众经常给演员和领导提意见的不少。我认为还是想把演出时间压缩在两小时以内的缘故吧!

发表于 2014-7-7 18:20 | 显示全部楼层
:):):):):):):):)

发表于 2014-7-7 19:03 | 显示全部楼层
374265904@qq.co 发表于 2014-7-7 17:25
这个戏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也看过,当然是《双阳公主》的幕戏,有时演上下集。剧情大慨还记得,可台词百 ...

重川走进的是误区/现在演出.每场戏的时间不就两个多点至多两个半小时/把四个折孑戏压为三个,或两个/走传统路孑.年青人先承袭下來/然后到了一定水平时;让后耒的艺人们自已再去提炼,升华等等.把根枝繁叶茂的长青树劈技剔叶仅仅剩下一棵干嗞嗞的树冠.亮露出的仅是那皮开竣裂的.形象丑陋的枯树杆.又还有什么存在的价值?已经被整朽了,不砍掉它.它也是无生命力的了.有关执川剧牛耳的先生们,要知道飾演双阳公主的旦角演员.是要具备五疋齐的先生才拿得下火啊"五孑登科"(要会唱弦子,能打靠子,能搬翎子,能踩翘子,能提把子,)废跷以后四子登科过是要的啥.罪过啊!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14-7-7 19:22 | 显示全部楼层
签约Red 发表于 2014-7-7 19:03
重川走进的是误区/现在演出.每场戏的时间不就两个多点至多两个半小时/把四个折孑戏压为三个,或两个/走传 ...

王老师所言极是。主要是川剧目前的生成环境,早先是各个团带徙弟,男女学员基本功十分扎实。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雷打不动。早晨六点台子上练功,河边上吊嗓。有付出才能有收获!

发表于 2014-7-7 20:13 | 显示全部楼层
牛东方 发表于 2014-7-7 19:22
王老师所言极是。主要是川剧目前的生成环境,早先是各个团带徙弟,男女学员基本功十分扎实。一年三百六十 ...

谢骆老师理解.谢谢!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14-7-7 20:29 | 显示全部楼层
签约Red 发表于 2014-7-7 20:13
谢骆老师理解.谢谢!

3976老师说五十年代看过阳友鹤这个戏,阳老那个时候正是黃金季节,技术上五子登科是齐了的。年龄四十左右而且还有老前辈给他扎起!川剧还是幼儿学起,将来成功把握性大些。

发表于 2014-7-7 21:03 | 显示全部楼层
牛东方 发表于 2014-7-7 20:29
3976老师说五十年代看过阳友鹤这个戏,阳老那个时候正是黃金季节,技术上五子登科是齐了的。年龄四十左右 ...

:):):):):):)

发表于 2014-7-7 21:17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7-7 22:0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川剧游子”临帖,谢谢您的关注和鼓励!

33_avatar_middle.jpg.gif
081910oi0ijenntt0i1oj0.gif
134218d35wg5uqru7z3qg0.gif
 楼主| 发表于 2014-7-8 16:53 | 显示全部楼层
签约Red 发表于 2014-7-7 19:03
重川走进的是误区/现在演出.每场戏的时间不就两个多点至多两个半小时/把四个折孑戏压为三个,或两个/走传 ...


昨天晚上给你回帖,打了很长两段字,因发生故障,全部被黑,前功尽弃。
我同意你前面所提建议,重川演出不要刻意去压缩演出时间,要保证演出质量,特别不要随便阉割剧情。短一点的戏每天排四折,长一点的戏可以排三折。不要演员说得快、唱得快、锣鼓也打得快,这样演出给欣赏川戏的人一种不舒服的感觉。
昨天晚上好久了,我还在回忆,川剧表演演唱速度加快是与十多二十年前,掀起的“川剧改革”不无关系。那时,一些川剧人提出,川剧锣鼓太吵人,乐队要离观众远一点,音量要控制小一点;川剧唱腔太慢,一句唱词咿咿呀呀要唱半天,不适应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演唱节奏要加快,以吸引年轻观众走进剧场。重川现在演出节奏快,这个也怕是其中一个原因吧!
前两天,我看了一个老师提出,重川有的演员把好几句唱词给唱没了,我们也发觉一点演员,把过去的一些经典台词给改了,我想没有这种能量,这就是你所指的执牛耳者们有很大的关系。但是,现在各地的川剧演出,台词、本子、戏路都有所不同。这里拿《经堂杀妻》一戏作比较,看出其中的差异有多大。一个是江津区剧协王锡根、戴信芸演出的净角胡琴版,一个是成都市川剧院孙普协、虞佳演出的净角胡琴版,一个是南充市川剧团胡瑜斌、吴永兰演出的生角弹戏版。都是从公主上场开始,到吴汉唱“叫声公主你快开门”止。看三个版本唱词和演出时间有什么不同。
江津区版:公主上场前在幕后放【头子】,上场后【夺子】转【一字】,唱词至少18句,念诗四句,接着又唱【一字】8句。
吴汉出场前:【倒板】“在楼堂我奉了老娘之命”,上场后接唱【三板】:命我经堂刺杀王桂英。实难舍夫妻结发之情份,老娘的为子命我怎敢不遵。
来在经堂我側耳听,(这时,公主大声唱:南摩多单多,南摩多多和)吴汉接唱:耳听得贤公主在念孝经。倒不如回二堂向老娘哀恳,又听得老娘在放悲声。
为子者怎敢有违娘命,叫一声王桂英快开门“。共用时18分54秒钟。
成川版:公主上场后唱:”昔日有个妙善女,每日皇宫苦念经。火焚百雀身飞去,南海岸上显慈悲。兰英经堂愿许定,保佑婆婆得康宁。”(这里公主是王兰英)
吴汉上场唱【三板】:“在二堂我奉了我老娘命,经堂去杀王兰英。公主自把吴门进,我与她情深义厚整一春。平素里对老娘百依百顺,无情剑斩贤妻我怎忍心。
来在经堂側耳听,(只听见公主敲木鱼声)但听公主念经文。手拍门环叮铛震,叫一声公主妻你快开门”!(用时6分半钟)(接看下页)

 楼主| 发表于 2014-7-8 17:41 | 显示全部楼层
签约Red 发表于 2014-7-7 19:03
重川走进的是误区/现在演出.每场戏的时间不就两个多点至多两个半小时/把四个折孑戏压为三个,或两个/走传 ...

现在看南充市川剧团胡瑜斌版的《经堂杀妻》,戏路和风格完全变了,吴汉是生角而不是花脸了,是弹戏而不是胡琴了。
公主由吴永兰饰,上场后唱【甜皮一字】:”老父王坐江山根基不稳,宠奸佞听馋言错杀贤臣,捻信香到经堂祈祷神圣,求保佑婆婆娘福寿康宁“。
吴汉内放【头子】:放关回听娘言如雷轰顶,(上场后念):满怀伤心事,尽在不言中。接唱:“复汉室娘命我先杀桂英。来至在经堂側耳听,(公主念:民妇王桂英,敬告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要保佑我家婆母添福添寿,长命百岁!)吴汉接唱:贤德妻替我娘祈祷神灵。桂英啊只怪你错许婚孽缘天定,
俺吴汉倒作了不义之人。守拍门环叮当震,叫公主停祝高与谋开门!”(用时7分10秒)
三个版本的《经堂杀妻》,差异太大了,唱词多,花费了不少时间,不一定取得到好效果。如果还要其他的经堂杀妻,路子肯定不会完全相同。有哪个说得清楚,哪个版本是最正宗的?

发表于 2014-7-8 19:01 | 显示全部楼层
374265904@qq.co 发表于 2014-7-8 17:41
现在看南充市川剧团胡瑜斌版的《经堂杀妻》,戏路和风格完全变了,吴汉是生角而不是花脸了,是弹戏而不是 ...

其实是看不过意/可惜了这几个可塑之材啊!亦许是杞人忧天吧?谢谢!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14-7-8 20:15 | 显示全部楼层
签约Red 发表于 2014-7-8 19:01
其实是看不过意/可惜了这几个可塑之材啊!亦许是杞人忧天吧?谢谢!

其实是各地流派,老师据我所知解放前50年几乎都不识字。演出是根据各人的师傅心传口授。川剧处在云,贵,川大西南,各地的地方方言加上各流派,同一个戏的戏文或多或少都有增减。但其精髓都一样。一般大家都能认可。

发表于 2014-7-8 20:22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经堂杀妻》的女主人公名叫王兰英,而不是王桂英;《二堂舍子》的女主人公才叫王桂英.一些川剧演员乱唱一通!

 楼主| 发表于 2014-7-8 20:31 | 显示全部楼层
签约Red 发表于 2014-7-7 19:03
重川走进的是误区/现在演出.每场戏的时间不就两个多点至多两个半小时/把四个折孑戏压为三个,或两个/走传 ...

现在我谈一点我对《双阳公主》这折戏的看法。
首先一点,这个戏能够传承下来,有人继续演下去总是一件好事!演出这个戏的青年演员毕竟只有三十多岁,能够较好的完成演出任务,应该给予肯定、给予鼓励,她们只要肯多演出,就会有进步。我们如果要求所有的演员演出,都要达到上一辈老艺术家演出的水平,是不现实的。就拿阳友鹤演《刁窗》来说,单脚脚尖(是否就是踩跷)从竹椅椅背上站立后跳下来,杨云凤演《斩杜后》的”飚台口“,几十年后,没有一人是按他们的技巧演出的。但是,《刁窗》还在唱,《斩杜后》还是在演。
再说熊玮演出的双阳公主,除没有踩跷外,她符合了”会唱弦子、能打靠子,能搬翎子、能打把子“其他条件。至于水平,靠演员刻苦努力,不断学习,不断演出,不断实践,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演艺水平。

发表于 2014-7-8 20:32 | 显示全部楼层
牛东方 发表于 2014-7-8 20:15
其实是各地流派,老师据我所知解放前50年几乎都不识字。演出是根据各人的师傅心传口授。川剧处在云,贵, ...

唱唸做打舞.手眼身法步/以及剧本等解放后都精炼过筛选过出版过/全行业交流过的那些戏已经精到了极致/何苦再去伤筋动骨呢/非遗,传存,承袭.必须步步到位,才有收获.只有一声长叹!

发表于 2014-7-8 20:41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