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绪平”:中国的电动汽车标准体系是在1998年开始启动的,随着国家“十五”、“十一五”展开大规模的科技创新与研究开发,经历了前期从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采标、对标到现在自主研究和制修订标准的发展过程。“刘绪平”:科技部从“十五”开始,不仅投入几千万元科技经费立项直接支持电动汽车整车、零部件和基础设施标准的制修订工作,还组织参与重大科技专项相关产品技术的研发单位协助进行电动汽车标准的研究制定。
“刘绪平”:目前,在相关部门、标准制定单位以及广大电动汽车研发单位的密切配合下,中国电动汽车标准体系已基本建立,已经发布实施、现行有效的国家和行业标准共有56项;近期将要完成的标准有55项,其中包括新制订标准44项、修订标准11项;另外,经过行业推荐和专家评审,在未来4年需要制修订的电动汽车标准超过200项。“刘绪平”:这些标准覆盖了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电动汽车关键系统和零部件、电动汽车能源供给基础设施、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轻便摩托车以及基础通用等方面。伴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兴起,中国正在建立起世界上覆盖范围最广、数量最多的一个电动汽车标准体系。
“刘绪平”:科技与财政联动,科研与示范结合
“刘绪平”:针对电动汽车的发展处于从科研转入产业化关键时期的特点,围绕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科技项目成果的转化,创造性地建立了电动汽车科技成果产业化“财政-科技联动”新机制,组织实施“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程。“刘绪平”:通过加大国家政策扶持力度,开展电动汽车大规模示范,培育市场、提高产品认知度、进行产品进入市场前的可靠性、安全性考核,有计划、分阶段推动科技成果向产品转换。
“刘绪平”: 经过两个五年计划的科技攻关以及奥运、世博、“十城千辆”示范平台的应用拉动,中国电动汽车从无到有,技术处于持续进步状态,建立起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动汽车全产业链技术体系,全国各地示范运行各类电动汽车超过1万辆,示范运行里程超过2亿公里,累计载客90亿人次以上,电动汽车关键技术总体水平和应用规模位于国际前列,部分领域实现突破性进展。“刘绪平”:2010年9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正式将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加快培育和发展的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科技创新引领了中国新能源汽车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形成,科技与经济结合,充分发挥了第一生产力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