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会理县县委书记李怀良:护千年古城、兴旅游产业、促全面发展
http://www.scol.com.cn (2014-07-15 08:40:07) 来源:四川在线凉山频道
评论共 0条
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人人网微信
编辑:李正勇
四川在线凉山频道讯(周朝斌 周迪)凉山州会理县,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目前,正值会理古城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之际,会理县围绕“保护一座古城、新兴一个产业、带动一方发展”思路,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就其具体规划和实施举措,四川在线记者对会理县县委书记李怀良进行了专访。
http://liangshan.scol.com.cn/sdtp/img/attachement/jpg/site110/20140715/c81f662d08f8152ebf2b01.JPG 记者:我们知道会理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历史遗存丰富,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之年,请李书记介绍下会理是如何在保护历史文化的同时发展经济的。
李书记: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按照“保护一座古城、新兴一个产业、带动一方发展”的思路,坚持保护历史文化与经济发展两手抓、两促进,以规划为纲,以政府为主导,以市场为依托,将保护与开发结合起来,具体做了以下工作:一是坚持科学规划。制定了《凉山彝族自治州会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将古城保护导入了法制“轨道”,目前正在抓紧编制《会理县历史名城保护规划》《古城街景立面规划》《古城修建性详细规划》等专项规划,让古城保护有规可循。二是实施重点保护。近年来投入资金1.07亿元,拉动社会投入古城保护治理资金1.5亿元,全面开展了民主巷改造和古城保护治理等工程50余个。三是配套新城建设。将南北新城作为古城功能配套、产业转移的重要载体,完成了滨河路南北延和绿地广场、石榴文化广场、“三馆”、体育运动中心、瀛洲园四星级园林式酒店、九榜物流中心会理会议遗址等项目的规划建设。四是引入市场机制。聘请了专业的运营公司,对会理古城标志性建筑物进行修缮管理,打造了一批古城民居客栈。下一步,我们将以历史文化为依托,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加快会理古城创建4A级景区步伐,建立适合会理文化旅游发展的模式框架,以点带面,做大会理古城经济圈,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http://liangshan.scol.com.cn/sdtp/img/attachement/jpg/site110/20140715/c81f662d08f8152ebf4102.jpg 记者:相比凉山州其他县市的经济发展情况,会理是如何立足于自身特色,更有哪些相比于其他县市的优势?
李书记:会理地处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核心地带,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大力实施优势资源开发与保护并重战略,抓住试验区建设机遇,依托资源、发挥特色,形成了自己的独特优势。一是区位优势更加明显。主动融入昆明、西昌、攀枝花三大经济圈,打造四川突出向南发展、融入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桥头堡,成为凉山实施对外开放、向南突进、融入滇中经济区的重要联接带。二是资源禀赋更加突出。土地资源丰富,全县可使用土地面积44万公顷,规划到2020年各类建设用地控制总规模为6849公顷,项目建设用地储备充足;矿产资源富集,全县已探明的金属、非金属矿达60多种、300多处,被誉为中国的“矿产博物馆”。 三是文化底蕴更加深厚。会理建县有2124年历史,有着完整的明清古城及一批保存完整的古近代建筑群,有新石器时期遗址7处,春秋战国至明清时期遗址210处,是首批省级历史文化名城,2011年被国务院批准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四是产业基础更加雄厚。已基本形成铜镍、铅锌、钒钛铁、新能源、电煤、特色农产品加工、黄(烤烟)、红(石榴)、黑(猪羊)、绿(生态)加现代流通服务业和文化旅游产业的“10+2”产业构架。
http://liangshan.scol.com.cn/sdtp/img/attachement/jpg/site110/20140715/c81f662d08f8152ebf4b03.jpg 记者:会理地处攀西资源开发腹心,自然资源得天独厚,素有“聚宝盆”、“攀西明珠”美誉。会理有哪些举措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李书记:我们始终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的主路径,顺应国家产业调整政策方向,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发展水平,大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具体来说,一是实施工业强县“五十百千”工程。以培育500亿级有色产业园区为目标,以10户10亿级中型企业为支撑,100户规模以上企业为依托,带动1000户小微企业发展。在昆鹏公司10万吨/年阳极铜、鸿鑫工贸300万吨/年铁钛精矿、三峡新能源3万千瓦光伏发电等120个工业重大项目竣工投运的基础上,加快推进红旗风电场15万KW风电、昆鹏公司15万吨/年阴极铜、泓兵镍业10万吨镍镁冶炼等55个重大工业项目建设,打造百亿级铜镍集群和钒钛集群、50亿级铅锌集群和新能源集群,把会理建成全国有色金属材料基地、全省新能源产业示范基地。二是实施农业稳县“五大富民”工程。大力实施烤烟富民、石榴富民、畜牧富民、生态富民和特色果蔬富民工程,加快形成80万亩基本烟田、30万亩石榴、10万亩特色果蔬、100万头生猪、100万只黑山羊、100万亩生态产业林规模,努力建设全国重要的优质烟叶基地、全省现代农业重点县、现代畜牧业重点县、现代林业产业强县。三是实施服务业活县“2+3+2”工程。以旅游、文化产业为龙头,大力发展金融、商贸、物流业,加快发展信息服务、居民服务业。抓紧规划启动五金机电建材市场、大中型购物中心、汽车交易市场、商业金融文化综合体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整合大宗商品物流资源,规范和培育一批矿产品、农产品大中型第三方现代物流企业。
http://liangshan.scol.com.cn/sdtp/img/attachement/jpg/site110/20140715/c81f662d08f8152ebf5004.jpg 记者:想请李书记介绍下,会理实施“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以来,在教育事业方面都有哪些重要的扶植政策和推广措施,预期的目标是怎样的?
李书记:多年来,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实施“科教兴县”和“人才强县”战略,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扶植政策方面,一是优先保证教育经费投入。实施《十年行动计划》期间,全县预算内教育经费逐年增长, “十一五”期间,全县教育经费总支出近14亿元。二是全面实施寄宿制教育。实施《十年行动计划》期间,全县建设学生住宿项目15个,各类寄宿制学校54所,在校寄宿制学生3.5万人,占中小学在校生总数48.7%,寄宿制学校办学、生活条件极大改善,办学水平不断提高。三是全面实施惠民政策。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教育惠民政策,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水平,每年出资500万元,用于教育教学质量考核奖励、表彰先进和激励优秀学生;新建教师周转房1024套,大幅改善教师生活条件;加强对全县教师、校长业务培训,参训面达100%。在推广措施方面,一是适时调整全县小学、初中布局,逐步实施相对集中办学,实现小学向乡镇集中,初中向县城集中。二是在民族地区实施民族团结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改善、教师队伍保障体系建设、学生保障体系建设、双语教育五大工程。我们的预期目标是到2020年,通过集聚资源,优化结构,促进教育全面提质,实现教育大县向教育强县的迈进,建成富有活力、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的现代教育体系,主要指标与国民受教育水平力争基本达到同期全省平均水平。
http://liangshan.scol.com.cn/sdtp/img/attachement/jpg/site110/20140715/c81f662d08f8152ebf5905.jpg县委书记李怀良(中)在杨家坝乡新桂村张文昌家中座谈。 (黄正伟摄) 记者:会理因“川原并会、政平颂理”而得名,历来是川滇两省交界的军事和经济重镇,是川滇两省商旅物资的集散地,古代南方丝绸之路从县境南北贯通达100多公里,途径44个乡镇,会理县城是这条古道的重要驿站,素有“川滇锁钥”的美誉。会理在交通建设方面有怎样的规划和发展。
李书记:近年来,我县在省、州交通主管部门大力支持下,按照“竣工一批、在建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的思路,着力加强主干公路和农村公路建设,有效提升了路网通行能力。全县实施交通建设项目142个、1028.99公里,投入资金接近15亿元,完成了G108线示范改造、S310线改造、会攀路、会皎路、施鱼路、和大路、会太路等主骨架公路工程,全县50个乡镇,已有46个建成或在建通乡通畅公路,303个村已改扩建通村道路119条,基本形成了全域覆盖的交通路网体系。
未来会理的交通建设将以建成“凉山州南部区域综合交通枢纽”为目标,以“交通大会战”为载体,在“打通大通道、畅通内循环”上下功夫。一是在打通大通道方面。北向主要以总投资92.97亿元,总里程209.1公里的永会快速通道、米会路、宁会路、云岩村至米易界公路、G108线至龙肘山公路等五条道路为重点;南向主要以总投资36亿元,总里程490公里的金沙江沿江公路和金沙江鱼鮓大桥为重点,分步实施、逐渐推进,同时,我们还将极积配合抓好宜攀高速公路、攀枝花经昭通至遵义铁路建设,规划建设金沙江码头,构建成为“南北贯通、东西连接”的现代立体交通主干道骨架,三小时内可直达10余个县市。二是在畅通内循环方面。加快推进总投资1.1亿元、总长110.27公里15条的通乡通村公路建设,争取年内全部完工。规划建设总投资3.52亿元、总长234.66公里的12个通乡公路项目,逐步启动总投资8.48亿元、总长1211.2公里的204个通村公路,彻底改善县、乡、村交通状况,实现全境覆盖公路路网,形成南外环线、东内环线、力马河环线等10条主要内循环线的骨架。与此同时,我们还将进一步健全县、乡镇、村分级负责的公路养护机制,按每公里国省道11000元、县道10500元、乡道3500元、村道1000元的标准落实给各责任单位,专项用于公路日常管理养护,全力提高会理公路管理养护水平和交通保障能力。
记者:五月初会理已正式启动古城国家4A级旅游景区创建,请问李书记,在旅游方面有怎样的规划,同时对旅游带动经济的增长有何预期目标?
李书记:会理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在旅游业发展方面,我们始终坚持以规划为统领,目前已启动《会理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修编和《会理古城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把旅游产业发展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全力打造红色遗迹、川滇风情、古城文化、生态观光、阳光休闲度假等旅游品牌,力争创建A级风景区3-5个。当前,积极做好会理古城4A级景区创建各项工作,确保在年底前完成省检;分步启动龙肘山4A级风景名胜区、月鲁山古战场遗址4A级景区创建工作。通过发展旅游产业,带动经济增长,近期确保到会理旅游人数增速达20%,到2020年,到会理旅游人数增速达到40%,每年接待游客300万人次,旅游业年总收入38亿元人民币,使旅游业成为会理县的支柱型优势产业,使文化旅游产业占GDP比重达5%以上。届时,会理将成为以古城旅游为核心,红色旅游、民俗文化风情游和休闲度假生态游为主线的西南第一休闲度假目的地。
记者:今年的自然条件,对会理的石榴收成有无影响,有着怎样的措施?对于今年的石榴节,准备如何进行推广?
李书记:今年以来,我县受低温雪灾、持续干旱等异常天气的影响,少部分乡镇石榴预计有减产情况,给全县石榴生产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为有效应对自然灾害,县委、县政府积极行动,组织相关部门,投入各类抗灾资金1262万元,通过深入受灾乡镇加大技术服务,因时因地而宜,采取清除冰雪、剪除冻枝、适量补水等措施,全力发动果农抗灾自救,最大限度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目前,除部分受雪灾影响的石榴产区外,其它石榴产区石榴生产状况良好,一番、二番果比例较高,全县30万亩石榴预计产量将达35万吨(较2013年增1万吨),石榴果品产值13.62亿元(较2013年增0.5亿元)。
按照县上总体安排部署,“中国会理国际石榴节”原则每届任期举办一次,本届任期已于2012年举办。下一步,我们将抓好五方面工作,促进石榴产业上档升级,提高农民种植效益,实现石榴种植大县向产业强县的跨越。一是规模化发展。以省级现代农业重点县建设为契机,全力推进省级现代农业千亿示范工程建设,打造“现代石榴万亩亿元示范区”,力争石榴种植规模稳控在30万亩。二是标准化生产。加大石榴良种的选繁育体系建设,强化“产学研”联动,推进技术升级,实施标准化生产。完善石榴质量生产过程追溯体系,探索建立基地准出、市场准入制度建设。三是品牌化提升。抓好石榴品牌提升保护工作,放大会理石榴品牌效应,培养生产者、经营者的品牌保护意识,强化石榴营销市场秩序维护,开展会理石榴品牌维权活动。四是精深化延伸。抓好产地批发市场建设,引进和培育壮大农业龙头深加工企业,促进果品就地加工转化,推进石榴浓缩汁、饮料、果酒等系列产品投放市场进程,提高产业附加值。五是市场化营销。建立完善市场营销网络体系,做大做实石榴交易电子商务平台,确保石榴果品产地信息、市场信息畅通;搭建合作与联合平台,促进产销对接,扶持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对接国内出口贸易商,拓展石榴产业国际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