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道义:格兰特先生提出来,可以根据国外教科书的做法,设置一些贴近学生实际的话题,对此设计一些故事、情节,我非常赞成。所以就设置了中外学生同班上课的情景,为此再设置了几个中外家庭,当时国际班、国际学校还很少,所以是非常具有新意的。人名上,我们选了很多典型中国孩子的名字,让外国人选,他们选择了李雷、韩梅梅这样发音简单的,当然Jim这样的外国名字,也是由中国人选的。编写上,注意孩子熟悉的领域,比如从家庭、学校渐渐走向社会,比较自然地进行跨文化交集,比如外国小孩到中国小孩家吃月饼,中国小孩到外国小孩家吃fish and chips,这样就很自然地介绍了不同文化。很多人跟我说,是从这本书里首先接触到外国人的生活和文化的。另外还有孩子们去摘苹果,去工厂、博物馆参观,到高中版,越来越多的社会话题。这样由近及远的编写,让孩子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即便也有“what’s this”这样的句型教学,但放在情景对话中就非常自然。有的老师在教学时会把课文当小剧本,让学生一幕一幕表演,学生自然会印象深刻,不容易忘记。我们的初衷也就是让孩子在用中学,学中用。但现在孩子们的这些话题,我确实没有想到。(大笑)他们联想到自己,衍生一些异性的八卦,确实是我没有想到的,但对我来说很有启发,小孩子是这样的,一旦喜欢学习,就进入状态中去,进入人物的思想情感中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