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了四千多年时间的孕育,成都已经成为一个积淀了厚重历史文化的国际大都市了,也是西南地区科技、商贸、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
现在的成都,总面积为1.24万平方公里,下辖9个区、6个县,代管4个县级市,1个独立核算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23个街道。,户籍人口1371万人,常住人口1539万人。全市生产总值9000亿元,财政收入898亿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95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985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006亿元, 对外贸易总额500亿美元,社会消费品总额2861.3亿元。
工业
工业继续快速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77.9亿元,完成工业投资956亿元。电子信息、汽车、石化等重点产业增加值比重达73.4%。攀成钢、成飞等4户企业销售收入首次突破百亿元。80万吨乙烯、成都神钢、四川一汽丰田等58个重大项目加快建设,天威新能源、腾中重工等68个重大项目投产达产,1000万吨炼油开工建设。同时,中外合资企业自1982年初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成都正大有限公司成立至今,成都已与世界上81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济贸易关系。截止2004年底,全市已建有中外合资、合作和外商独资经营的企业3436家。美国英特尔、康宁、麦当劳、可口可乐、德国西门子、法国拉法基、日本丰田等92家世界500强企业来成都投资办厂或者设立办事处。
交通
在交通方面,目前已经形成以城区干道为依托,川陕、川藏、川滇三条国道公路和成渝、成绵、成乐、成雅、成达、成灌、绕城、机场等八条高速公路为干线,宝成、成渝、成昆、成达四条铁路为动脉,双流国际航空港为支撑的立体交通格局。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客流量居全国第五位,国内航线200多条,国际航线14条,开通了成都至新加坡、曼谷、广岛、莫斯科、汉城、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的定期航班和包机航线。至06年11月,成都机动车保有量已经突破160万辆,相当于浙江省一个省的保有量;私人汽车保有量为31.52万辆,仅次于北京和广州,被称为“中国汽车第三城”。
服务业
服务业恢复振兴。服务业增加值1814.2亿元,增长9.9%。成都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开工建设,成都航空物流园区、国际集装箱物流园区建设进展顺利,新开通成都至香港货运航班和成都至台北直飞航线。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新型商业业态加快发展,成都国际商贸城等项目开工建设。建设银行、太平洋保险公司等15家金融后台服务中心签约落户。
旅游业
旅游业快速增长,宽窄巷子、大熊猫生态园三期、欢乐谷等重大旅游项目建成投运,新天府文化艺术中心和天堂岛海洋乐园等项目开工奠基,乡村特色旅游恢复较快,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410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75.4亿元。承办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全国药品交易会等会展活动260多个,直接收入超过13.5亿元。
农业
农业保持平稳增长。全市财政支持“三农”资金147.7亿元,实现农业增加值270.1亿元。粮食总产量274.5万吨。建成生猪、茶叶、猕猴桃等优势特色产业规模化生产基地212个,中国川菜产业园、台湾农民创业园等农产品加工园区引进企业90家。建成区域特色产业科技示范基地65个。完善农村扶贫工作机制,落实扶贫帮扶产业类项目134个,贫困村人均纯收入4448元。
对外开放
对外开放成效明显。积极开展灾后重建招商及西博会等系列招商引资活动,全市实际使用外资22.5亿美元,到位市外内资 929亿元;新增BP、泰科电子、卡特彼勒等6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对外贸易持续增长,进出口总额154.1亿美元,其中出口90.7亿美元。对外合作不断深化,1981年以来,成都已先后与法国的蒙彼利埃市、斯洛文尼亚的卢布尔雅那市、奥地利的林茨市、日本的甲府市、美国的菲尼克斯市、加拿大的温尼伯市、比利时的马林市、意大利的巴列莫市、韩国的金泉市、印度尼西亚的棉兰市等11个国家的14个城市结为友好城市,还与五大洲34个国家的70多个城市建立了友好关系。在成都设立领事馆的有美国、法国、德国、韩国、泰国、新加坡、巴基斯坦等7家,另外,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在蓉派驻了商务代表。
天府新区
2011年5月,国务院正式批复《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规划》明确要求规划建设天府新区。建设成渝经济区,成都和重庆“双核”肩负着重大使命,支持成都加快发展,是大局的需要。规划建设天府新区,是从四川实际出发、推动科学发展的需要,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大程度发挥成都作为西部特大中心城市的竞争力和带动力,拓展成都和周边地区的产业发展空间,进一步凸显四川在西部地区的优势地位。
天府新区的总体发展定位是以现代制造业为主、高端服务业集聚、宜业宜商宜居的国际现代新城区。将建成现代产业、现代生活、现代都市“三位一体”的国际化新城区,再造一个“产业成都”,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为打造西部地区重要经济中心提供有力支撑。到2015年,天府新区将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00亿元,有力支撑西部经济高地建设;在2020年全面铺开,形成框架,以先进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为主的国家级现代产业高地基本形成,实现总产值6500亿元以上,再造一个产业成都;2030年,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宜业宜商宜居的国际化现代新城区。
目前,成都正以崭新的姿态,为建设成为中国中西部地区创业环境最优、人居环境最佳、综合竞争力最强的现代特大中心城市,重要的旅游中心城市和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而努力。在不久的将来,她将成为一座新兴产业城市、中心枢纽城市、宜居花园城市、魅力文化城市、山水生态城市和旅游中心城市,雄视天下,傲踞一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