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1187|评论: 1

[转帖]成都新津:城市管理的幸福变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2-1 11:48 | |阅读模式
新津最近变化很大。破旧的房屋被拆掉了,崭新的高楼拔地而起;泥泞的道路扩宽了,彩色方砖的人行道取而代之;过去每每封堵小巷的小商贩没有了,大家买菜买水果都喜欢进干净整洁的新建菜市场;每每入夜,走在新津的南河边,你一定会被河边波光粼粼的五彩倒影而迷恋,无论白天黑夜,人行其中,你总会不知不觉地感受到新津与“大都市”的距离在悄然缩短。

  于是,当一个县城优雅与精致并存时,幸福的起源开始了……

  题记

  水是生命之源。有水的城市灵气逼人,有水的城市别有神韵。

  五河汇聚的城市是什么样子?

  她婀娜多姿,优雅迷人;

  她绿意葱茏、繁花似锦……

  在这座亲水的城市里,良好的自然条件给予每个人天然的幸福之感。然而,当我们探寻水城之美的背后,会发现这是现代的城市管理带来的全新变局。2008年春天,新津县荣获了“2007四川十大管理模范城市”称号;与此同时,在前三季度考核中,水城的城市管理各项工作在“三圈层”所有郊县中均名列前茅。

  在此背景下,如果说新津的美浑然天成,那么倾力而为的城市管理,则为这份天然做了一个最佳注脚,让新津开出了美丽的花朵。它告诉我们,一个关于新津的幸福变局……

  变局一

  城市管理无缝化

  2008年11月11日下午两点。55岁的张秀华与邻居们相约到河边的音乐广场跳舞健身。住在新津已有55年,看着她变得越来越美,张妈妈心里特别高兴。她家所住的外东街在两年前还是一条只有10米左右宽的混合车道。那时没有人行道,汽车、自行车、人都往路上挤,每每到上下班高峰时期,原本狭窄的路上还要堆很多卖菜的摊子。“一到下雨天,这条路泥水多得很,脏得不得了呢!”现在这里道路扩宽到40米,而且两侧还多了人行道。“这些铺着彩砖的人行道上,居然还铺设了盲道!这在过去可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呢!”

  每天清晨张秀华去登老君山的时候,都会把垃圾装袋拿出家门。“新津自从垃圾袋装化后,每天都有环卫工人上门清运,小区里的环境好多了!”

  好事一件件,连成了新津城市管理变革史。按照新津县委、县政府实施“惠民”行动的统一部署,新津城管局也立下了自己的惠民目标——用科学的机构设置和标准化的制度建设,为新津的城市管理变革“谋篇布局”。

  外东街的今生和老百姓的赞叹,不是偶然。

  新津城管局负责人告诉记者,为适应城市发展需要,架构一个职责更明晰、管理更通畅的城市管理机构,原新津市容局、新津执法局、新津市场管理局于2007年上半年合并为一个局“新津城管(执法)局”。同时成立了以县政府主要领导为主任、各镇乡和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城市管理委员会,统筹全县城管工作。

  自2007年3月开始,新津县先后制定并出台了《新津县城市管理实施意见》、《新津县市容环境管理考核实施细则》、《新津县城市管理联席会议制度》、《新津县城市管理奖惩办法、责任追究办法》、《新津县“门前五包”责任制管理办法》、《新津县人力客运三轮车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标准化管理制度……

  从此,新津将城市管理纳入了全县一级目标考核。并实行“以路为界、地块包干、管理互动、责任到岗”的标准,大力推行市容市貌管理责任区和行政执法勤务区工作模式;城管局成立了镇乡工作办,在全县各镇乡组建环卫作业机构,组建了6个城管执法中队,在重点镇花源镇组建了城管办公室,把城管工作延伸到了乡镇、中心村。整个县城开始实行“无缝化”城市管理。

  2008年3月,新津县所有镇乡还与县城管局签订了《新津县2008年城乡环境整治工作目标责任书》,将城市管理延伸到乡村。县城管局自身也加强督查考核,局班子成员实行了挂片包街负责制,细化城市管理责任,制定考核奖惩办法,全面健全工作效能督查机制。

  变局二

  城市管理服务化

  在新津,城市管理是一项“惠民工程”,“惠民城管”在新津深得民心。城市管理者被新津老百姓亲切的称为“城市服务者”。每每遇到城管难题,镇乡管理者会联系县城管局,社区管理者会联系大队科室,而老百姓都可随时拨打投诉电话寻求帮助……“服务化”管理,在新津成为城市管理践行“惠民”二字的重要方式。

  2008年11月,年近50的雷翠蓉在西仓街摆摊不再东躲西藏了,因为有了“合法”身份。10年前,夫妻俩下岗后,女儿的学费和一家人的生活成为了难题。为了贴补家用,雷翠蓉在西仓街摆了一个缝纫摊,每月收入400元左右。缝纫摊是自己随意沿街设的,没有店面也没有临时占道证,每次看到城管队员,她就和队员们“捉迷藏”。去年夏天,在一次例行检查中,新津西城片区管理中队的唐晓攀了解到雷翠蓉的窘境后,在雷居住的南江社区里帮她申请一张《临时占道许可证》。这样一来,雷翠蓉的缝纫摊就合法了,只要保证不影响交通、市容,把缝纫摊四周的卫生保持好。拿到证件那天,雷翠蓉感动得热泪盈眶……

  感谢者远非雷翠蓉一人。很多商家住户都感谢城管工作者的贴心服务。

  2008年11月11日,21岁的欧师剑和周永松骑着自行车已经在五津北路和五津东路走了几个来回。这一天,两位同龄的年轻人有一个特殊任务。“我们要检查店铺外的空调外机,如果这些外机脏了,有碍市容市貌了,我们就要和店家沟通,希望他们能及时清理。”从清晨8点30分到现在,两位年轻人一路走一路看,一路解释下来,已经有30多家店铺同意把外机清洗一次。

  欧师剑告诉我们,今年9月,五津镇成立了城管协勤中队,自己报名竞聘时,经过了严格的笔试、面试,通过培训合格后才执证上岗。“每天我们都骑着城管标志的自行车,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对商铺门前的非机动车乱停乱放现象进行劝说,并协助商家将车辆统一停放,对商铺占道经营,流动商贩堵塞交通的现象,我们还要一一做工作,文明劝导,规范纠正。”2个月下来,切身体会到他们热情服务的群众,配合他们的工作更积极了,新津的市容秩序越变越好。

  变局三

  城市管理社会化

  除管理“无缝化”和“服务化”外,新津城市管理还有一个显著特色,那就是城市管理社会化。新津城管局以落实普法工作为基础,以提升城管人员法律素质和广大市民城管法律意识为目标,在全县广泛开展城管宣传活动。

  2006年6月到2007年5月,新津城区7个社区与商家签订“门前五包”责任书。一年时间签下5000份责任书,健全“门前五包”责任约束机制,强化督查落实。

  2007年4月,五津镇社区97名文明劝导员全面上岗。针对白色垃圾污染严重的问题,新津城管局采取在重点时段采取保障化管理,对问题商家采取反复化监管,对蛮横商家采取联合化帮教,共清理整治全县大中小25条街道122家小吃餐饮店。

  与此同时,新津城管局还组织居民参加城管宣传,争当城管志愿者,参加“城管开放日”体验活动,建立互动模式,坚持主体参与、市民互动、实践育人的原则,把城市管理法律法规的宣传和市民行为习惯的培养作为重点。聘请了10名城管协管员和20名城市管理义务监督员,组建了由120余人组成的城管志愿者队伍,加强城市管理劝导、宣传和监督工作。此外,新津城管局还深入开展了城市管理进店门、厂门、家门和城管知识进广场、学校、社区等社会宣传活动;在电视、报纸等宣传媒体上开辟城管专题、专栏,广泛发动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和关注城市管理。

  充分社会化的城市管理赢得了社会的广泛支持,城镇居民积极参与和融入现代的城市管理工作,实现了新津城市管理的华丽转身。

  样本

  从花源镇看新津乡镇

  作为我市14个优先发展重点镇之一的新津花源镇,也有自己美丽蜕变的故事。过去,她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小镇,没有多大特色。今天你再走入花源,你一定会为花源整洁的环境,优美的镇容所打动。为提升花源的城市管理,该镇管理者探索创新,还曾到春熙路去“取经”!彩色小方砖、仿古花台、果屑箱、店招……这些只在大都市常见的设施,如今在花源镇比比皆是。

  管理提升价值,被花源演绎得活色生香。

  2006年8月,花源成立全县首创的“乡镇城管”。从城管机构诞生伊始,花源每年投入100多万元,设置垃圾房、配置人力三轮保洁车、购买垃圾桶、果皮箱,添置现代化的多功能洒水车,并在全镇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农村垃圾集中清运处置体系……花源的城市管理开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花源在迎来老百姓赞誉时,以其优美的自然环境和超前的城镇管理,迎来了更多的社会关注。

  点击花源镇的新闻。你会发现这样一个山水小镇,居然会盘踞这么多优势房产。

  2007年,以环境改变生活为理念的置信、龙湖房产登陆花源镇。一个个别具风情的低密度高端住宅开始成为花源的名片,花源从此以自然秀丽的宜居环境,吸引所有人的目光。

  2008年,作为牧马山片区最完美的板块,花源未来的蓝图初现。依据规划,未来花源镇的核心区,将建广场庆典区、创意遐想区、音乐漫步区、餐饮娱乐区、滨水游览区、滨水住宅区等多个主题街区。大型中央广场,大片绿地、音乐喷泉、艺术大剧院、高耸的教堂等欧式建筑特色明显的公共设施将为游人活动提供充裕的空间。

  一个着力打造居住、旅游、运动休闲及教育文化产业为支撑的都市功能区,开始在我们眼前悄然成为现实……

  数字

  清扫保洁——截止2008年10月已完成清扫保洁36000万平方米(城区日清扫保洁面积为120万平方米);克服垃圾长途外运的困难,加强巡回收集,保证了城区每日130余吨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加大街道冲洗力度,专门成立了街道冲洗组,今年已出动人员1200余人次,冲洗街道960万平方米,有效降低了城市道路扬尘。

  设施维护——今年已修复破损路面1000余平方米,抢修电缆1000余米,维修更换路灯500余盏,维护人行道50余处,花台、路沿100余处,疏通水篾子200余个,恢复更换窨井盖30余个,城市亮灯率达到了98%以上。开展户外广告专项整治11次并积极配合东西干道风貌改造工程,清理拆除不规范户外广告300余个、各类横幅200余幅,拆除防护栏、雨篷6000余平方米,清除各类非法喷涂、张贴小广告1500余处。

  农村垃圾——全力推进“农垃”惠民工程,共建成垃圾房394座,垃圾桶点1380个,投放垃圾桶3546个,配置三轮车607辆,培训保洁员607人上岗,购置垃圾运输车24辆,在5个新型社区配置果屑箱130余个,总投资1200余万元。正进一步完善设施设备和运行机制,全县“农垃”体系全县满覆盖目标已基本实现。

  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在相关单位和镇乡的全力支持配合下,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厂工程建设进展顺利。截止目前,已基本完成厂区主体工程建设,正在进行设备安装调试,12月中旬将开始试运行,12月底投入正式运行。

  农贸市场——目前正在规划建设儒林综合市场,该市场净占地约18亩,总投资1500万元,现已完成施工图设计和征地赔偿等前期工作,正在进行项目招投标,年底前将进场施工,明年4月底将建成投入使用。本报记者 康庆

  后记

  环境与生产力 互为驱动

  新津是一座亲水的城市,这里古朴的文化气息以及优良的自然环境引来很多投资者和外来者的青睐。通过持续、连续、深入的努力,新津日益创新的城市管理显著提升着这个城市的幸福感。

  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环境与生产力开始相辅相承,互为驱动。有资料显示,在新津日益宜居的背后,2008年1-9月全县累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5.6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7.6%,增幅居全市第5位,三圈层第1位。记者从刚刚公布的“2008年度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评价体系研究成果”获悉,新津县凭借优越的投资软硬件环境和良好的发展潜力,进入 “全国中小城市最具投资潜力百强”,名列第58位,成为全省仅有的进入百强序列的3个县之一。

  经济运行总体质量和效益的不断改善,给这座以水文明的城市带来了活力与梦想。对此,新津坚持长效与创新并重的城市管理功不可没。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169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09-6-22 11:24 |

“破旧的房屋被拆掉了,崭新的高楼拔地而起;泥泞的道路扩宽了,彩色方砖的人行道取而代之;过去每每封堵小巷的小商贩没有了,大家买菜买水果都喜欢进干净整洁的新建菜市场;每每入夜,走在新津的南河边,你一定会被河边波光粼粼的五彩倒影而迷恋,无论白天黑夜,人行其中,你总会不知不觉地感受到新津与“大都市”的距离在悄然缩短。。。。。。。。。”

 

 

如果我们还生活在80年代,啥子高楼啊,宽马路啊这样的东西还有点吸引力。走在南河边,我不晓得什么叫“波光粼粼的五彩倒影而迷恋”,只晓得喝茶打牌的起串串,水帮臭,还有那个时不时要出点问题连人都不敢过的步行桥!!!!!!

 

把新津写的哦,就像我们生活在天堂一样,呼哪个哦!!!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