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1951|评论: 5

农业部决定在全国农业系统开展向沈乾文同志学习活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8-15 09: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网讯 近日,农业部下发通知,决定在全国农业系统开展向沈乾文同志学习活动,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坚定信念、为民服务、爱岗敬业、勇于进取、清正廉洁,为稳粮增收作出新的更大贡献。通知指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各地农业系统涌现出一批为民务实清廉的党员干部先进典型,沈乾文同志是优秀代表,他用生命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赢得了群众的高度赞誉,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沈乾文同志生前是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蔬菜局党支部书记、局长,因积劳成疾,今年3月份突发心脏病不幸离世,年仅48岁。他植根农业战线31年,先后任县果树站农艺师、信息站站长、蔬菜局局长,是首届广安市委直接联系掌握的高层次人才、四川省农业项目专家评审组成员。他一生扑在服务“三农”、服务群众、服务发展上,为当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用生命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通知要求,要学习沈乾文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政治品质,始终坚持以“把果蔬产业做大做强、让农民增产增收”作为最大梦想。从果树专家到信息站站长,再到蔬菜专业“活字典”,沈乾文同志在每个岗位上都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生命不息,奋斗不止。要学习沈乾文牢记宗旨、为民服务的公仆情怀,始终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践行“只要群众多赚一分钱,我们就尽一百分的努力”的诺言。沈乾文同志坚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真心为农民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要学习沈乾文爱岗敬业、勇于进取的奋斗精神,始终做到敢于担当、恪尽职守。作为长期奋战在农业一线的基层干部,沈乾文同志把全部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工作上,以“拓荒牛”的精神,不断攻坚克难、开拓创新。5年的时间,他带领初创的蔬菜局把岳池建成了全国蔬菜产业重点县。要学习沈乾文清正廉洁、无私奉献的道德情操,始终做到为人厚实、生活朴实、工作务实。沈乾文同志生活中简单朴素、淡泊名利,工作上身先士卒、公而忘私,高标准严要求,用崇高的品格、良好的形象和出色的业绩凝聚了民心、赢得了口碑。
  通知强调,农业系统广大党员干部要把学习沈乾文同志崇高精神转化为为民务实清廉的自觉行动,转化为积极进取、敢拼敢赢的精神状态,立足岗位创先争优、为民服务,为农业农村经济改革发展创造一流业绩。要运用多种形式,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以先锋模范为镜,践行“三严三实”要求,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奉献意识、自律意识,保持和发扬农业部门的良好作风,以作风建设的新成效激发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新动力。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95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4-8-15 22:29 | 显示全部楼层
沈乾文同志生前是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蔬菜局党支部书记、局长,因积劳成疾,今年3月份突发心脏病不幸离世,年仅48岁。他植根农业战线31年,先后任县果树站农艺师、信息站站长、蔬菜局局长,是首届广安市委直接联系掌握的高层次人才、四川省农业项目专家评审组成员。他一生扑在服务“三农”、服务群众、服务发展上,为当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用生命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值得学习。

发表于 2014-8-15 22:29 | 显示全部楼层
7月初的四川盆地,溽湿闷热。一连下了20多天雨,这天刚刚见晴。李桂兰正在地里收豇豆角,这茬是沈乾文帮忙引进的新品种,口感好、卖相好、产量高。连续的阴雨天还是让她不觉叹了口气:“光照不足,菜就长不好,沈乾文如果还在,又要担心菜的长势了。”

沈乾文是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蔬菜局局长,距离他去世已有3个多月,遇到种菜的难事儿,李桂兰还是忍不住想起这个和农民一样整天泡在菜地,总能在第一时间帮他们解急救难的“菜局长”。沈乾文高个头,总是一脸憨厚的笑容,戴顶草帽,穿双筒靴,衣裳比农民还不讲究,手上的茧子比农民还厚,岳池县的蔬菜种植户们从没把他当局长。没了他,菜农们心里都觉得缺了一份实实在在的依靠。

眼前这片望不到头的蔬菜基地葱郁得如同一片绿海,丰收的丝瓜、茄子、辣椒挂满枝头,散发着生命的活力。沈乾文在任5年,岳池县现代农业蔬菜示范园从弱到强,从初期30亩发展到10万亩,去年被评为全国蔬菜产业重点县。有人说,这是沈乾文用生命换来的。2014年3月23日,因积劳成疾,年仅48岁的沈乾文突发心脏病,永远离开了他热爱的土地,离开了他未竟的蔬菜事业。

一辈子坚守在基层,实践着为农服务终身的承诺

1983年从南充农校毕业后,沈乾文回到岳池县,立志用知识为农民服务。从果树站农艺师到信息站站长,他在每个岗位上都踏实苦干,表现优异。2009年,县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成立了广安市首个蔬菜局,沈乾文被选为第一任局长。

学果树栽培出身的沈乾文,对蔬菜产业其实是个外行。但他明白,岳池县人多地少,农业要增效,农民要增收,不仅要在粮食种植上做好文章,还要把蔬菜发展成一个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大产业。为此,他查资料、拜专家、搞试验,短短几年,便从果树专家成了蔬菜专业的“活字典”。

事业初创期,人少事多任务重,蔬菜局只有10人,却承担着全县的蔬菜产业规划、技术指导、新品种引进等任务。沈乾文从此有了下不完的乡,写不完的材料。如今,他空荡荡的办公室里,还放着那顶他一年到头带着的草帽,几双沾满泥巴的筒靴,和一辆已经生锈的自行车。办公桌上散落着几袋丝瓜、豇豆角种子,这是他生前正在试验的新品种。书架上有他20多本工作笔记,最近一本的最后一篇记录着:2014年3月17日,岳池县大春生产现场会……

来自浙江的种植户李贵明跟沈乾文相识于一次西瓜种植现场会,当时他在广安市郊区种植,虽然效益还不错,却面临着一个难题:他种的西瓜品种必须像打游击一样,一年换一个地方,当年投入的基础设施只能浪费,而水利、供电条件都好的土地又十分有限,成本加大不说,为找地愁破了头。沈乾文当即对他保证,如果到岳池来种植,这些问题都可以解决。

沈乾文向蔬菜专家请教,给李贵明推荐了可以多年种植的西瓜品种,并且在他承包的地块,协调供电局、水利部门解决了基础设施问题。如今,李贵明的蔬果合作社在岳池已经达到3000多亩,200多合作社成员都实现了增收。

这样的诚心和责任心打动了很多本地和外地的种植大户,他们带着自己的技术、资金、管理经验,踏踏实实地跟着这位“菜局长”干,有了困难,只要找到他,就能听到那句让人安心的“要得,马上!”他们渐渐习惯了依赖沈乾文,把他当做知己。

“他是一头牛,作为岳池蔬菜产业的拓荒者,他勤勤恳恳埋头苦干,任劳任怨;他是一部机器,没有休息日,没有上下班;他是一本字典,只要问到专业技术,他一定能钻进去,搞个水落石出。”岳池县农业局局长何朝晖认识沈乾文20多年了,在他眼里,这位老友加老同事就是这样一个人。

顽强地与病魔斗争,始终放不下需要他的农民和蔬菜产业

2009年5月,沈乾文在县医院被诊断为心肌炎,医生劝他打吊瓶、休养。刚刚走马上任蔬菜局局长,要申请项目、试验新品种、做产业园规划……沈乾文哪有时间休养,他开了几瓶药就出院了。

沈乾文犯病时,上楼梯都很艰难,有时四层楼需要走上半个小时。他的家在最高的五层,每天从家到单位往返一趟,总共十八层楼。“他经常到家门口要歇缓好久才能迈步进家门。”妻子罗莉回忆起丈夫,满是心疼。

发表于 2014-8-15 22:31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共产党新闻>>领袖人物纪念馆
这片土地深情地记着他——追记岳池县蔬菜局局长沈乾文
2014年04月28日09:38    来源:广安日报    手机看新闻
【字号 [url=]大[/url] [url=]中[/url] [url=]小[/url]】【留言】【论坛】【[url=]打印[/url]】【[url=]关闭[/url]】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图为沈乾文(左)生前在蔬菜基地调研。(资料图片)
  艾青《我爱这土地》
  ——代题记
  两双筒靴,一高一矮,在办公室静静放着,他永远不会再穿上,沾一脚那熟悉的泥土芬芳;
  一顶草帽,早已破旧,挂在墙上蒙着尘灰,他也没有机会再戴上,挡一挡夏日那毒辣的太阳;
  那辆停在墙角的自行车,不知道随他行了多长的路,他再也不会听到吱呀吱呀的声响……
  时间在2014年3月23日定格。年仅48岁的岳池县蔬菜局局长沈乾文,猝然离开了人世。
  沈乾文的父母亲还记得,生长在岳池县伏龙乡的他,当年眼看贫瘠的山丘让农民世代受穷,毅然选择就读农校,立志改变家乡贫困落后的状况;
  许多农民和业主没有忘记,在这片令他钟情的土地上,印着他深深的脚印,他短暂的一生就在这土地上打转转;
  同事们眼含热泪诉说,是高负荷的工作让他积劳成疾,过早燃尽了生命——直到去世那天凌晨,他还在赶写发展岳池循环农业经济的材料。
  起早贪黑,栉风沐雨……沈乾文从果树专家很快跨界成为蔬菜专家。他一心扑在现代蔬菜产业发展上,引种、试验,每一次失败,都会让他“像被挖了祖坟那样难受”,每一次成功,都会让他“像发现了宝贝一样兴奋”——
  群众眼中的“大专家”
  2009年,岳池县成立了全市首个蔬菜局,在考察推选中,沈乾文获得全票,后被组织任命为第一任局长。
  沈乾文所学专业是果树栽培,对蔬菜产业,他其实是个外行。
  然而,组织选择他却有着充分的理由。
  南充农校毕业后,在县农业局果树站担任农艺师的沈乾文,钻研于果树栽培和技术推广,选育的4号脐橙、78-1锦橙分获省名优水果金奖和中国农业博览会银奖,这在全市都是独一份。
  2001年,表现出色的沈乾文被安排担任农业信息服务站站长。在那个一穷二白的部门,沈乾文四处借钱买来电脑、打印机等办公用品,既便于开展信息工作,又通过承接打印业务替补工作经费,维持信息站的正常运转。其间,他撰写了大量农业调研报告和信息,成了岳池农业系统“一支笔”。
  蔬菜局成立后,查资料、拜专家、搞试验,短短几年时间,沈乾文便从果树专家成了蔬菜专业的“活字典”。
  沈乾文明白,农业要增效,农民要增收,不仅要在种植粮食上作好文章,而把蔬菜发展成一个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大产业,满足市场之需,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出路之一。
  沈乾文为了快速推进发展蔬菜产业,经常出差。
  和沈乾文一起出过差的同事们都说他出差很抠门:总是精打细算,舍不得住好宾馆,舍不得打出租车,有时甚至一碗小面就是一顿午饭。在买种子时,他却大手大脚,看到好的品种就像发现宝贝一样兴奋。
  每次出差回来,妻子罗莉收拾行李,见他带回的除了换洗衣服,剩下的全是各种各样的种子。
  沈乾文的心思都在引进新品种上。2012年,沈乾文得知紫山药是一种新型保健食品,价值高、产量也高,便从浙江引回岳池试种。他三天两头往试验田跑。观察墒情、记录长势,笔记本记了厚厚几十页。因气候条件不适,试种失败了。那段时间,县农业局副局长王建秋说他像“被挖了祖坟那样难受”。
  自此以后,沈乾文对引进新品种的技术要求,严格得近乎吹毛求疵。为了一个新的辣椒品种,他宁可多跑三四十公里山路,来到中和镇的油沙地去试种,他说那样可以实现最好的种植效果。在沈乾文的精心管护下,该品种试种成功,并在全县大面积推广,每亩可增加产量上千斤。
  对待种植技术,沈乾文是一个近乎固执的人。有一次培育新品种丝瓜苗,大家建议用穴盘进行培育,虽效果会稍稍差点,但工序会节省一半。沈乾文却坚持用效果最好的营养袋育苗,他不惜和分管领导“吹胡子瞪眼”。领导最终让了步,说他拗,沈乾文报以嘿嘿一笑。
  平日里,沈乾文思考得最多的是如何让有限的土地产生最大的效益。
  气候、土壤、品种、市场,哪一环都出不得差错。不分天晴落雨到田间地头测量,不分昼夜翻阅各种资料……沈乾文发现,田坎土层深厚、通风透光、经干耐旱,正好具备丝瓜旺盛生长的条件,株产量可达10公斤。利用田坎种植丝瓜,空闲的田坎得到了充分的利用;丝瓜开出的黄颜色的花朵,产生的黄板效应,还能够防御害虫,这种成本低、产出高,且绿色环保的种植模式很快在岳池推广开来。
  这个春天,岳池就种植了15公里的田坎丝瓜。
  躬耕于阡陌中,穿行在菜园里,察墒情,观效果,沈乾文倾真情促示范,一点领导的架子都没有。几年来,全县蔬菜种植示范园从30多亩快速发展到10万多亩,岳池现代农业再折桂,被省政府命名为蔬菜基地产业强县——
  业主眼中的“自家人”
  头衔挂着蔬菜局局长,但在业主眼里,沈乾文不是领导,是“自家人”。
  戴草帽、穿汗衫、蹬筒靴,每天骑着一辆除了铃铛不响哪都响的破自行车,西瓜业主李贵明说:“你这个局长,比我这个农民穿得还寒碜。”
  李贵明的西瓜基地,沈乾文一年要去四五十次,授技术、谈管理,技术比他这个种了十几年西瓜的老业主都精,手上的茧比他还厚。
  2009年大旱,40多度的高温连竹子都晒死了,此时正是西瓜生长的关键期,可因为缺水,原本该长到七八斤的西瓜只有三四斤。眼看着一年的收成就要泡汤,李贵明急得嘴角都起了水泡。
  沈乾文成了李贵明的救星。联系农机局、铺设管道、提灌引水,沈乾文忙得几天没回家。等到清凉的河水汩汩流进瓜田,沈乾文心里的大石头才落了下来,一下瘫坐在地上,半天站不起来。
  那一年,西瓜获得了大丰收。李贵明亲自挑了几个肚圆皮薄的大西瓜送给沈乾文解暑。李贵明说,你为我们做了这么多事,从来没有吃我们一顿饭、抽一包烟,这几个瓜你一定得收下。沈乾文拗不过,收了一个瓜,马上切开和大家一起品尝,瓤红汁多,真甜!
  每年春节,在岳池种瓜的浙江业主都回不了家,那时是育苗的关键期,离不开人。沈乾文自掏腰包在饭馆摆上几桌,把业主们都请来,和大家一起团年。吃完饭还把自家做的腊肉、榨的菜油送给大家。看着这个平时舍不得吃穿,常年都穿着那几套“起皱皱”、洗得泛白衣裳的贴心人,大家的眼泪直在眼眶里打转。
  2007年,在重庆打工的李桂兰返乡创业,在裕民镇承包了200亩地种植蔬菜,可因为不懂技术和管理,当年就亏了几十万。沈乾文及时给她提供技术指导,分析市场行情,并建议她把蔬菜基地搬到条件更好的乔家农业园区。
  2011年,眼看着基地发展稍有起色,一场突如其来的狂风把50亩豇豆架全部吹垮,损失又是几十万元。接连的打击让李桂兰缓不过气来,心灰意冷之下决定放弃蔬菜种植。沈乾文得知此事,不断给李桂兰打气,“一定要让你尽快种上第二季豇豆!”不久,李桂兰收到了沈乾文送来的10吨复合肥和其他种子。李桂兰不知道的是,当时沈乾文为了扶持她,不知道跑了多少路。
  如今,李桂兰的李二姐蔬菜已成为了岳池蔬菜产业的一张名片。李桂兰哽咽地说,没有沈乾文就没有她的今天。
  在四川享有盛名的三安蔬菜联合社,理事长周文利至今不忘,2010年以前,联合社每年都有三分之一的蔬菜白白烂在地里。旺季时蔬菜价格贱、人工成本高,采摘成本和售价基本持平,压根没收入。沈乾文得知此事后,积极帮助向上争取、包装项目,前前后后跑了几个月,终于争取到了气调库、泡菜厂、包装厂三个项目,拉长了产业链,增加了产品附加值,每亩蔬菜增值500多元。周文利长舒了一口气,再也不用担心收购商“杀”价了!
  2013年7月13日,是现代农业示范园业主们难忘的一天。50年不遇的大风让农业设施受损严重,甚至有的地方被夷为平地。没等业主们找沈乾文,他却挨个儿打来电话,了解损失情况。
  第二天,沈乾文冒着大雨,一家一家拍照、记录情况。之后的一段时间,沈乾文每天在园区忙着灾后恢复工作。益民蔬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杨文柱感动万分,原本想着要一级一级往上汇报,还得自己想办法补种蔬菜,没想到沈乾文把什么事都办好了。
  沈乾文的辛苦没有白费,从他来到蔬菜局任职起,全县现代农业示范园从30多亩发展至10万亩,成功引进的新品种、新技术更是多达数十种,岳池县被省政府确定为蔬菜基地产业强县。
  实实在在的变化摆在眼前,业主们都说,沈乾文和他们一条心。他们不叫他沈局长,而直呼其名沈乾文,是因为在他们心中,沈乾文没有领导的架子,巴心巴肝为大家服务。他们说:“谁办实事,谁就是‘自家人’。”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沈乾文并未获得劳模的称号,但他的勤奋、敬业和忘我的奉献精神,让干部群众打心眼里佩服——
  同事眼中的“省劳模”
  岳池县农业局只有一个省劳模,可是大家都说有两个,另一个就是沈乾文。
  沈乾文并未获得过劳模称号,但同事们都习惯叫他“省劳模”——因为他姓沈,谐音。更重要的是他的勤奋、敬业和奉献,大家打心眼里佩服。
  蔬菜局一共只有9个人,人不多,事情却不少:争取项目,落实资金政策,招引业主,新品种培育,研究套种模式,对接市场……
  每天工作到深夜是常事,就连双休日也常加班。长期如此,难免个别同志没有一点怨言。
  沈乾文却说,如果工作不适应,大家都可以走,但是他不能走。
  蔬菜局副局长唐敏慧说,沈局长常说的这句话有两层意思,不想加班的,可以不加班;嫌太累不想在蔬菜局干的,可以向组织申请调换岗位,而他自己必须留下来,把岳池蔬菜产业发展起来。
  骑自行车回家只要10多分钟,沈乾文中午却很少回家吃饭。往往过了中午,他才到单位附近的小餐馆里煮上二两面就着馒头吃。这对他来说是最省事最省时的午饭,因为吃完饭还得到办公室继续赶材料,或者到蔬菜基地查看。
  让唐敏慧印象深刻的是,蔬菜局的工作就已经忙得不可开交,沈乾文还常常管“闲事”。
  既是农业专家,又对农业产业发展情况熟。不管是单位还是个人,凡是有涉农的工作汇报和项目申报材料,大家都爱找他帮忙提建议,他来者不拒,甚至亲自动手帮忙撰写相关材料。
  他始终钟情于这片土地,并不计得失。甚至因为机构编制变动,个人职级待遇受到影响,他也仍然服从大局。去年底,经县编委同意,农业局全盘考虑,把蔬菜局减少两个编制,内部调剂给其他事业单位。作为高级农艺师,沈乾文的工资和职级挂钩,从6级降为7级,每月工资减少100多元,他没有去找过上级。
  他的心全都扑在工作上了。和他共事15年的王太益常常告诫他:你这样下去身体会吃不消的。
  其实,在蔬菜局的几年里,沈乾文一直都没断过药,他的办公室里、家里、手提包里,总是有一大堆药。
  2009年,沈乾文患上心肌炎,医生说多加休息、用心调养就能康复。可那时,正是蔬菜局成立起步的关键时期。作规划、访业主、搞调研,哪一样都离不开他,沈乾文把医生的劝告置之脑后。
  2010年,他又患上了冠心病。病痛的折磨,让正值壮年的他走路都气喘吁吁,下次乡更是连衣服都要湿透。但他没当回事,认为人年轻,挺一挺就熬过来了,仍然一周三四天都耗在地里,晚上还经常熬夜写材料。
  2013年,沈乾文病情恶化,发展为心脏衰竭。
  病情越来越重,县医院不敢接手了。沈乾文被家人强行送到重庆新桥医院。但每次住上没几天,他就溜了回来。去年12月,医院下了病危通知书,要求立即动手术。沈乾文又一次瞒着家人和同事,回到了工作岗位。因为,他要去忙大春生产的事了。
  结婚20余年,家里大事小事,沈乾文都不拢边。深知丈夫对工作的执着,妻子罗莉只能像呵护小孩一样督促沈乾文爱惜身体——
  妻子眼中的“倔丈夫”
  每天深夜回家,沈乾文扔下一堆满是汗渍和泥巴的脏衣服,就不想动弹了。因为忙,从幼儿园到大学,他连孩子在哪个班都不知道。
  在父母眼中,沈乾文也是个大忙人,忙得都没有时间好好尽孝。2005年的一天,老父亲卧病在床,沈乾文好不容易抽出周末回老家服侍。可中午才到家,夜里一点,接到一个工作电话,他就找了一辆摩托车连夜赶回了单位。
  一家人仅有的一套房子是十年前妻子单位分的,天花板上的石灰都大块大块地脱落了,沈乾文却连维修的时间都没有。
  妻子罗莉心疼他,担心他的身体,但也知道他对工作的倔劲儿一上来,十头牛都拉不回来,只能像对待小孩一样在生活上督促他。
  今年3月16日,罗莉因事要去南京。实在放心不下丈夫的她在梳妆台前贴上一张温馨提示:去医院复检,注意按时吃饭、吃药。虽然离家在外的罗莉每天都给沈乾文打电话叮嘱他,但还是连丈夫最后一面都没能见上。就在她返家的当天清晨,沈乾文因突发心脏病,英年早逝。这成了罗莉心里永远的痛,也成了同事们心中永远的遗憾。
  那天是3月23日,星期天。就在前一天晚上10点过,唐敏慧到办公室拿材料。沈乾文办公室的门虚掩着,借着灯光,唐敏慧看到他正在对着电脑打字。见惯不怪的唐敏慧没有打扰他,悄悄离开了。没想到,那竟是沈乾文留给同事最后的背影。
  而他起草的这份发言材料还工工整整地放在身边的公文包里。
  后记:
  沈乾文走了,走得那么突然,给亲人、同事还有朝夕相处的业主和农民们,留下了无尽的伤痛与遗憾。
  他来不及参加全市农业循环经济试点工作会,他留下了还来不及实施的农业发展梦想。
  唐敏慧已经填好了一张“特殊门诊”申请表,但是她再也不用去办理了。此前,唐敏慧多次对沈乾文说,你常年吃药工资吃不消,完全可以申请一个“特殊门诊”。然而,沈乾文总是摇头,我的病我清楚,没有那个必要,再说也没有时间去办啊。唐敏慧背着他详细了解了申报手续,还没有来得及申报,沈乾文就与世长辞。
  让李贵明遗憾的是,2012年下半年,他向沈乾文推荐引进的野生百合,2015年才能培育出来。这个被沈乾文极为看重的经济价值极高的中药材,再过一年就可以在岳池大面积推广了,一大批业主和农民可以借此致富,但沈乾文再也看不到了。
  李桂兰至今仍然不敢相信,那个经常到基地来帮她的沈乾文离去了。每天晚上,李桂兰翻来覆去难以入睡。
  是的,沈乾文还有牵挂的事。沈乾文一直呼吁在农业园区建一个派出所,他说那样业主们就可以更加放心地发展产业了;今年3月,裕民镇妇联希望发动妇女,在当地发展蔬菜产业,沈乾文调剂给她们的100斤豇豆种子,还没有开花结果。
  他离去了,这些曾受过沈乾文帮助的群众自发来到追悼会现场。他们说,要实现沈局长的遗愿,完成他的未竟事业,才是对这位公而忘私、鞠躬尽瘁的好干部最好的怀念和告慰。
  诗人艾青在一首诗中曾这样写道:“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这首诗写给了沈乾文——他对这片土地爱得如此深沉,这片土地自然深情地记着他。


发表于 2014-8-15 23:24 | 显示全部楼层
楷模!

发表于 2014-8-18 15:23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