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真的是人人想事、干事了,工作效率成倍提高! ”海城市副市长、海城经济开发区(辽宁西柳服装城)管委会主任范静国认为体制机制创新带来的变化立竿见影。目前全区加速推进投资10亿美元宏基工业城、投资150亿元义乌西柳小商品城、投资40亿元中央商务区等48个超亿元大项目落户、开工和投产,迈上产业新高地。上半年全区高质量完成“双过半”目标,其中实现两税收入3.68亿元,完成年计划57.7%。 年初以来,海城市委、市政府贯彻执行鞍山市委、市政府推进开发园区体制机制创新的战略决策,打破行政区划壁垒,按照经济发展空间布局和主导优势产业在全市重新规划确定了八大开发园区,最大限度下放干部人事权、财政管理权、审批权,使各开发园区拥有独立完整的财政运行体系和经济运行机制。 作为八大开发园区之一,海城经济开发区(辽宁西柳服装城)主要由原海城经济开发区与西柳镇成建制合并而成,其产业定位是建设中国北派服饰商贸名城和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基地。旨在建设鞍山体制机制创新先行示范区,管委会按照整合强化经济职能的要求,率先顺利完成了园区机构设置、职能界定、人员选聘、制度完善、权限承接等工作。特别是对聘用人员在档案封存的基础上,实行“全员聘任、目标考核、科学激励、奖优罚劣”的绩效考核机制,完成工作目标的,兑现相关待遇;完不成的,立即解聘,重聘能人。全员聘用制度和绩效考核机制,极大地激发干部全力破解项目用地不足、建设资金短缺等系列发展难题。 通过区划调整,也为新项目、大项目落地创造出了空间。7月23日,总投资10亿美元、规划占地3平方公里的宏基工业城开工大典暨全国招商启动仪式隆重举行,将建设集生产加工、研发培训、中试检测、电子商务、商贸娱乐于一体的现代化工业园区和楼宇经济示范区。建成运营后,利税将达30亿元。上半年,通过清理废弃地等举措,腾出项目用地55万平方米;与金融机构达成8亿元融资协议,已到位1.5亿元;与三冶集团、中体奥园等签署20亿元战略合作协议,推进园区开发建设。全区呈现新项目集中开工、老城区拆迁改造和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多点开花的崭新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