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尚未成年的成都男孩吴少成告别父母,跟着川军47军178师533团,奔赴到了抗日战场。1940年4月24日,在山西陵川附城镇五虎山对日作战中,吴少成头部被子弹击穿阵亡,年轻的生命定格在了18岁。碍于当时条件有限,战友们匆匆泪别后,又投入到了新的战斗中,英雄的尸骨被就地掩埋。
350万川军64万阵亡 占全国抗日阵亡士兵1/5
时间回溯到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30万川军于当年9月分三路奉命开赴抗日前线。随后四川成为抗战大后方,四川人民为前线提供粮食、赋税,也为各个战场补充兵员。
姬勇提供的一份资料显示,八年抗战期间,国家总计支出14640亿元(法币),四川负担了约4400亿元。1941年至1945年,四川共征收稻谷8228.6万市石,占全国征收稻谷总量的38.75%、稻麦总量的31.63%。八年抗战期间,总计在四川征兵约300万人。根据当时军政部长何应钦发表的数字,抗战以来,全国征兵配额16641802人、实征额为14050521人,四川省的壮丁 配 额 3193807 人 、实 征 额2578810人,无论配额与实征额,四川均占全国总额的1/5左右。
日本投降后,1945年10月新华日报发表社论《感谢四川人民》。文中说:“四川人民对于正面战场,是尽了最大最重要的责任。在抗日军队中每五六人中就有一个四川人,出川抗战的350万川军,有64万多人阵亡,其参战人数之多,牺牲之惨烈,居全国之首,占全国抗日阵亡的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