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高起点规划,提升城市竞争力。按照“一心五片、十字环湖”新城布局,聘请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四川奇点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等规划设计院,编制完成第三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城市主体功能区规划等119个新城建设规划,构建45平方公里区域性中等城市;按照“旅游品牌化”战略和“全域旅游”推进要求,编制完成旅游资源保护开发利用总体规划等15个旅游规划,科学布局“游、购、娱、吃、住、行”旅游产业;启动编制《隆昌县城市地下综合管网系统专项规划》前期准备工作,对新建城区市政、供水、燃气、通讯、电力等各种地下管线统一规划,打造支撑城市持续发展的综合管廊。
二是高标准建设,提升城市承载力。依托孝子总坊等17座牌坊、南北关古驿道、五通碑刻,挖掘牌坊文化、驿道文化、青石文化、客家文化等古文化,建成南关古镇、北关景区、莲峰公园、白庙子水库生态湿地等城市公园和隆昌河绿化长廊;巩固石牌坊AAAA旅游景区、古宇湖国家水利风景区和省级湿地公园建设成果,同步推进国家级湿地公园创建,配套落实古宇湖绿化、水源保护、候鸟保护、鸟文化打造、景观文化五大工作,设计推出“牌坊文化节”、“古宇湖观鸟节”等节庆活动,将古宇湖旅游区建设成为川滇黔旅游线、川东南旅游环线上集体验、休闲、度假、养生、观光为一体的旅游休闲度假区,力争2014年成功创建省级“旅游标准化示范县”和“旅游强县”,2015年古宇湖景区创建AAAA旅游景区,打响“中国石牌坊之乡”旅游品牌;完成旧城区21万平方米道路黑化升级、9条主次干道绿化提升和人民中路AB段、隆华路等6公里道路建设,实施中山路、环城西路、环城南路等14条道路建设,基本形成隆昌新城“四横三纵半环”路网构架;加快推进城市旅游生态休闲走廊等5个旅游重点项目,形成体现隆昌牌坊文化、青石文化、驿道文化的南北关牌坊等旅游景区6处,“城市变成景区”景城一体建设步伐加快;同步推进“三校四馆一中心”和青年路马家巷棚户区危旧房改造等91个重点项目,全面延伸城市骨架迅速拓展隆昌新城,力争2014年底莲峰小学等12个项目投入使用,隆昌新城建成区面积达24.5平方公里。
三是高水平管理,提升城市软实力。推行城管、交通、巡警等7个城市管理部门分工协作机制,采取“引”+“管”+“罚”方式,对城市交通、卫生、工地乱象、占道经营及店招店牌等实施精细化、网格化、规范化、长效化管理;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建成垃圾收集点528个、垃圾收集中转站2个、配套建设垃圾处理场1个,全面提高垃圾收集、运输、处理和综合利用水平,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4%;制定绿化管护制度,完善园林绿地养护管理制度及养护标准,采取“电视+网络+LED”宣传形式,动员全社会参与城区绿化建设,鼓励社会资本、民间资本和广大市民参与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实行公共绿地和树木认建、认养、捐建,实现城区52株古树名木、14936株行道树、21.3万平方米绿化带科学管护,力争2015年底,实现省级园林县城建设目标。
四是高品质服务,提升城市吸引力。启动旅游集散中心、旅游信息咨询中心、旅游购物推荐店、绿色旅游饭店等争创工作,在全县旅行社、饭店、农家乐、购物等行业内确定22家旅游标准化示范企业,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围绕“游、购、娱、吃、住、行”,加快凯信国际商贸城、西区城市综合体等商务聚集项目建设,青石雕刻、文化观赏旅游等本土文化产业发展,南、北关石牌坊特色餐饮、旅游观光等消费热点培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