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民服务要让人民满意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不变的宗旨、永恒的坚守和持久的动力,是党的生命工程、长青事业、成功密码。为民服务只有让人民满意,才能获取无穷的力量、得到无限的支持,这也是我们一切服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自中国共产党1921年成立之日起,就契守着一个中心—“人民”,就坚持着一种行动—“为人民服务”。历93年风雨兼程,至今天,人民仍然是我们党经受“四大考验”、抵御“四大风险”的智慧源泉和力量根基;为人民服务依然鲜活于我们党的伟大实践中,依然擎举在我们每名党员的各种行为之上。近日,有人在网络发问:什么是为人民服务?乍一看这是一个貌似很浅显的问题,但仔细揣摩,却也琢磨出一些哲理味道。 为民服务无止境,但有指向。为民服务是长久工程,既非一朝一夕,更非一事一举,但却需要一朝一夕的坚持、一事一举的积累,需要有恒久的温度、持久的热度和永久的色度,决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三分钟热血、五分钟凝结。为民服务更是指向工程,不能想当然的凭主观臆断,必须以人民是否欢迎、是否满意为行为指南和评判标准。也就是说,服务只有契入和迎合人民的意愿,真正与人民群众的需求对接、期盼并向、渴望同步,才能得民心、合民意,受欢迎、获拥护,有意义、有价值,才能真正实现心贴心、零距离、无障碍,最终让群众满意。否则,人民就会排斥、就会反感,服务就会变味儿、走调儿,甚至跑偏。 为民服务无定式,但有定位。为民服务没有固定模式,不需要初始设置,更不需要轨道预定。任何带有功利性的、带有程式化的“服务”都不是纯粹意义上的服务,既缺少真情投入,也没有受众根基。服务其实很简单,只要秉持一颗忧民的真心、为民的公心、惠民的诚心、乐民的爱心,一言一行就可以体现为民服务的宗旨,随时随地就可以诠释为民服务的真谛,这样的服务发自内心、率性真实,群众喜欢、百姓热爱。为民服务不能低水平、无水准,要有定位、有追求。要全心全意去服务,三心二意、半心半意换不到真效果,无心无意、假心假意迎不来真满意;要立说立行去服务,切忌做“说唱功”、发“空头票”,言百声不如行一举,光说不做,说的久了不但说者嗓子会哑,听者耳朵也会生茧子,心里更会起疙瘩;要精益求精去服务,服务没有最好、最优的极限定义,只有更好、更优的无限追求,要把为民服务作为每名党员干部的终生事业,通过服务手段、服务质量的不断完善和提升,使服务始终保持动态的过程,不止步于人民满意,而是追求让人民更满意。 为民服务无边界,但有境界。为民服务没有边界、地域限制,没有性别、年龄区分,没有职业、身份差别,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服务者,每个人又都可以成为被服务者;每个行为都可以切入服务的主题,每件事都可以见证服务的真义,关键看选择。不同的选择,决定不同的态度,影响不同的人生。凡是选择一心为民的人,都是心存大公、身怀大义的人,党放心,群众满意。相反,那些打着为民服务的旗号行私心、喊着为民服务的口号谋私欲、借着为民服务的名号干私活,党不答应,群众不拥护,甚至遭唾弃。我们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做到“但力行好事,休问穷通”,真正怀着一颗宽善和豁达、坚韧和执守的心去为民服务,讲奉献,不计得失;讲付出,不求回报;讲境界,不争名利,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忠诚践行党的宗旨,权用于民、情系于民、利谋于民,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用辛苦指数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这样的服务才能持久有动力,才能赢得群众的真满意、更满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