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确保节日安全 反扒民警在行动
●本报记者 钟林 实习生 周庆
提起扒手,人人都恨得咬牙切齿。在市区的商业中心,“三只手”四处游荡,他们的目光不停地“搜寻”着人们的钱包、手机等,让人防不胜防。与此同时,在茫茫人海中,还有一支反扒队伍,他们的目光随时紧盯“三只手”……为让市民度过一个祥和的节日,国庆节前夕,顺庆区公安分局加强了辖区内的反扒力度。9月28日,记者随反扒民警一起行动……
反扒现场 与扒手斗智斗勇
9月28日上午,记者随反扒民警在人头攒动的闹市区一带巡逻。
“这是个技术活,不仅体力要好,还要精力高度集中,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你一个女孩子能坚持吗?”巡逻开始时,顺庆区公安分局反扒民警刘警官询问记者。想着不就是在大街上走走看看,记者兴致昂扬地回答道:“没问题。”
随即,刘警官开始向记者介绍情况说,市五星商圈一带是扒窃案的高发地带,一些警惕性低的市民逛街时,往往会忽略随身携带的包,这恰恰给扒手们留下可乘之机。
上午10时40分,市模范街一带的市民特别多,记者和反扒民警一路同行。看似悠闲的行走,记者感受到,民警的警觉性特别高,似乎一眼就能看穿所有人。
刘警官告诉记者:“只要注意观察就会发现,一般人逛街就是看商品,但街面上两种人对商品不感兴趣,一种是警察,另一种人就是扒手。”谈话间,刘警官的目光一直在四处搜寻。行至市吉隆街时,刘警官对记者轻声说了句:“有情况。”便开始联系附近巡逻的民警。
随着刘警官目光所至,记者看到,街面上一前一后的两名男子,一人身穿花格子衬衣,一人穿着黑T恤,两人都手持报纸,一边行走,一边四处张望。“花格子”在前,几乎是挨家商店探头观察,偶尔和“黑T恤”碰头窃窃私语。为了不打草惊蛇,记者和反扒民警只能在他们后方100米远处默默跟着。
“看那个女士,可能挎包没拉拉链。”说话间,记者便看到“花格子”朝着刘警官所指的女士走去。嚣张的“花格子”尾随其后,两人身隔不到1米,“花格子”佝着腰,身体往前凑,眼睛直勾勾地往包里望。由于跟得太紧,被该女士发现,女士恶狠狠地瞪了“花格子”一眼,顺手将挎包拉链拉上。“花格子”假意拍拍脑袋,然后灰溜溜地朝另一个方向走了。
“花格子”没有得逞,转身走向“黑T恤”,两人似乎有“收工”的意思,径直拐进一条小巷子。可反扒巡逻并没有为此而终止。
“我们的工作,有时候受累不讨好,很多市民对我们有误解,弄得我们哭笑不得。”谈到群众对反扒民警的误会,刘警官有些无奈地告诉记者,国家法律规定,抓扒手力求抓现行,做到人赃俱获。这就意味着,民警即使发现扒手欲行窃,但扒手没得手之前,民警就不能直接将其抓获。一些不了解的市民会认为,明明知道是小偷,为什么反扒民警不去抓?“扒手可恨,抓是必然的,可也必须讲证据。”刘警官告诉记者,反扒民警和扒手的较量,既需要斗智斗勇,也需要市民的支持和理解。
背后故事 反扒铁汉也柔情
午饭时间,人流逐渐减少,反扒民警稍作休息后,开始了总结小会。
“要抓现行,就必须读懂扒手的心理。小张,你没经验,要记住啊,发现扒手,首先确保不跟丢,还要观察周围情况,提前判断扒手的行进轨迹……”反扒大队中,今年59岁的庞警官是这支队伍中最年长的,他在反扒战线上干了30多年。庞警官告诉记者,反扒民警几乎是天天和扒手较量。9月24日到28日,他共抓获3名扒手,其中,2人被治安拘留,1人被刑拘。
“扒手大多游手好闲,以偷为生。”庞警官告诉记者,9月26日被刑拘的扒手苏某,10年时间“四进宫”,这已是第五次被抓了,像苏某一样反复偷窃的扒手还不在少数。
“扒手干一天,我们就抓一天,哪能让犯罪分子轻易得逞呢?”庞警官坦言,他很痛恨扒手,特别是那些在医院对着病人“救命钱”下手的扒手,他更是恨得咬牙切齿。休息的半个小时里,民警讲了很多关于他们反扒的故事。谈话间,记者发现,他们都流露出了对家庭的愧疚。作为一名反扒民警,节假日对他们来说,忙碌是不可避免的。当记者问及他们如何处理工作和家人之间的关系时,他们只是说“会找时间弥补家人”,可是,大家都清楚,这样的承诺是难以实现的。
国庆长假临近,扒手开始活跃,反扒民警自然也要忙碌起来。
“现在作案的很多都是惯偷,他们对反扒队员已经脸熟了。”刘警官告诉记者,老队员一上街,很多扒手就不敢作案,或者跟老队员“打游击”。反扒队伍需要新鲜血液,但是对于没有反扒经验的新人来说,反扒技巧的提高只能靠时间和实践累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