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血性、没头脑、没形象,不锻炼、不学习、不忠诚,是中国男性的现状。很多男人虽然成家,但还没有正式断奶;许多男人网上特牛逼,但生活中就是个怂蛋。这是自中国家庭和社会教育种出的恶果。
闲来无事,我曾在人蜂拥的北京国贸地铁站驻足1个小时,拿小本本记录从10号线倒1线号的男人们。拼命挤滚动电梯上来的共684位男性,其中423位大腹便便,一半以上的人目光呆滞,表情木然,只有7位男人目光较为清亮(其中4位是中年男人)。在高度危险的滚梯上,居然有一半以上的人在看手机。有9个人在电梯上仍然高声打手机。1小时的时间里,台阶式楼梯不挤,而就算是下行通道,男人们也跟女人们一样拼命往电梯口挤。
没有看见1个面带微笑的男人!
这只是一次集中的观察,并不代表什么。前段时间天涯有个帖子曾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甚至国际媒体的关注,说是中国男人配不上中国女人。我对此倒不担心。我认为中国男人的深层原因还不是配得上配不上的问题,而是青年一代男人正在大踏步倒退。
试举一例。我原单位一位高级技术专家,退休了,老伴儿也早退休了。他俩有一个儿子,今年35岁,研究生学历,但没有任何工作,也没有正式谈过女朋友。现在,天天在家打游戏,老两口不敢说半个不字,否则发狂发飙。这都不算啥,关键是根本不与老爹老娘沟通。譬如,中午要吃什么,老娘要是问他,必定烦躁,因为影响他在网游世界的快活。那怎么办呢?发短信。老娘在隔壁发短信:儿子,中午吃什么?儿子回:随便。老娘回:吃黄豆炖猪蹄怎么样?儿子回:随便。老娘回:那就再加个西兰花。儿子:发一个拇指的符号。老娘就屁颠颠买菜去了,临走时把门轻轻带上,好像里屋的儿子是陈景润,正在搞“哥德巴赫猜想”。
再举一例,是一个网友,通过我的微信公号发来的求助。她30岁,老公33岁。三年前,因为生娃,老公回家“照顾”她,从此就没再上过班。现在,娃娃上了幼儿园,家庭生活较为困难,她催老公出去工作,老公大发雷霆,说我带娃这么辛苦,你还想让我去受苦?老婆想整一个店,老公骂她没眼光,整的东西不上档次。我分析后说,这叫“精神路径依赖”,不是啥大问题,不能吵,不然他会愤怒发火的,因为他微弱的自尊轻如蝉翼,禁不起哪怕一丝微风。你该干啥就干啥,不跟他争论,女人的路要自己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