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楼主: 223红豆

[以文会友] 大山 老人 石磨(配图散文)

[复制链接]

2017年优秀网友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6 11:26 |
舟戈 发表于 2014-10-16 08:52
哈哈,老头儿的叙说,是你的散文的精华,比你的叙述精彩得多,可以说你整理的老头的叙说,完全一首《老石磨 ...

       谢谢老师,我的散文功底很差,写这类文体少之又少。我用那个“细”字也费了些心思,还是拿捏不准。实话说:我是常看老师的文字这方面才稍有了些加强。

2017年优秀网友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6 12:05 |
退役士兵 发表于 2014-10-16 07:46
楼主半生戎马,却又能笔下生花,真的是文武兼备,27军的人才,巴中市的骄傲!

40岁以上的老兵因种种原因被网络边缘化了,因此我有义务适时宣誓我们的存在(这里指整个老兵群体)。一年多来发过十多个这方面的帖,链接几个战友有空了看看,

铁马冰河入梦来http://bbs.mala.cn/thread-7732082-1-1.html[url=http://bbs.mala.cn/thread-7722918-1-1.html]

庆“八一”―共和国不该忘记! 咐老山作战巴中籍烈士名单 http://bbs.mala.cn/thread-7722918-1-1.html[/url]


震撼越战伤亡战友。 血晕者切记,切记勿入http://bbs.mala.cn/thread-7655807-1-1.html



震撼越战伤亡战友。 血晕者切记,切记勿入http://bbs.mala.cn/thread-8800381-1-1.html

“八•一”前夕 27军500四川老兵广安联谊活动花絮 http://bbs.mala.cn/thread-10645374-1-1.html
本帖最后由 223红豆 于 2014-10-16 12:06 编辑

发表于 2014-10-16 12:16 |
点赞

2017年优秀网友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6 13:42 |

谢谢老师点赞支持!

发表于 2014-10-16 14:41 |
好去处!有空了一定去看看!

发表于 2014-10-16 15:00 |

记忆中的农村越来越遥远,现实中的农村越来越孤独。。。。。。

2014年度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14-10-16 17:01 |
老人还说:“我那些儿子孙子们都有出息哈,都搬到街上去暂;过去人家经常说乡里的狗儿上不得街,老人还说:“我那些儿子孙子们都有出息哈,都搬到街上去;过去人家经常说乡里的狗儿上不得街,我们老汉儿家在街上就是占不习惯。——————————————————————
红豆这篇短散文,写得不错,画面感很强,也就铺展的画面多。
我平时有机会也在乡间的茶铺喝茶,运气好碰上八九十岁的老人,我爱想办法同他(她)摆这摆那,其实就是在听老人的纯正的乡音,人老了后半辈子的事总是记不大清楚,前半辈子的却记忆犹新,我早就有这种体会了,你笔下的老人,话中在留恋三合院早先的闹热,尤其是那个石磨给他留下的故事。
“过去人家经常说,乡里的狗儿上不得街”,这句话非常生动也很哲理,一是乡里的狗是土狗,土狗上街是诧的,土狗没见过街上的市面,街上狗儿要吆它,因为地盘是街上狗儿的……二是“我们老汉儿家在街上就是占不习惯”,老人的比喻是自谦,又有一种无奈,不说老人在街上住不惯,就是我这种岁的人,都不想住楼房,很留下早先的小青瓦房,何况出门就要说钱……
望红豆多挖掘、打捞、传承乡土文化。

2017年优秀网友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6 22:12 |
舟戈 发表于 2014-10-16 17:01
老人还说:“我那些儿子孙子们都有出息哈,都搬到街上去暂了;过去人家经常说乡里的狗儿上不得街,老人还说 ...
       老师:我文化底之太浅,比如那个“暂”“占”我就思考了好一阵子,最后两处各用了一个字了事。“细”字也想过“岁”“碎”,最后用了“细”。看来我在文字工作这方面做不了太多,:lol但我在摄影上面比较注意收集即将消失或需要抢救性保护的文化,比如古建筑,旧民居,我会很详细的拍照,还有旧时手工艺,生活中的一些特殊场景,前后收集了上千张图片。有很多东西今年能见到,明年就消失了,很是遗憾,却又无奈。唯有抓紧收集些影像资料而已! 本帖最后由 223红豆 于 2014-10-16 22:17 编辑

发表于 2014-10-17 08:44 |
22222222222223333333333

发表于 2014-10-17 16:34 |
不错的文章和图

2017年优秀网友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7 19:01 |

谢谢夸赞!

发表于 2014-10-21 11:41 |
     好贴,处境忆景思往事。
   其实现在的农村生活部尽是发展和繁荣,也有N多的萧条。特别是偏远山村。
忆想当年儿时人丁欣望、热闹非凡的老院子,随着时间的流失早已新望尽失。让人感慨,急待关注改善。

发表于 2014-10-21 11:51 |
223红豆 发表于 2014-10-16 22:12
老师:我文化底之太浅,比如那个“暂”“占”我就思考了好一阵子,最后两处各用了一个字了事。“细 ...

我认为文章的“暂”、"细"、“碎”等子用得好,乡土乡音、原味十足。但是,要注解,不然一些人不懂。

2017年优秀网友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4-10-22 02:52 |
亲缘泪影 发表于 2014-10-21 11:41
好贴,处境忆景思往事。
   其实现在的农村生活部尽是发展和繁荣,也有N多的萧条。特别是偏远山村。
...

往事不堪回首……
向你学习,谢谢顶帖!

发表于 2014-10-22 15:49 |
乡村现状啊

2017年优秀网友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4-10-22 17:56 |

谢谢点评!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4-10-22 19:20
好文,好图。

发表于 2014-10-23 07:57 |
赞,多给我们的后辈留下些历史的记忆吧。

2017年优秀网友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4-10-23 10:40 |
巴河水清清 发表于 2014-10-23 07:57
赞,多给我们的后辈留下些历史的记忆吧。

谢谢,我会努力收集即将消失的农耕文化!

2017年优秀网友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4-10-23 23:11 |

谢谢浏览!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