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902|评论: 2

[文学.历史] 地方语言也不能各说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0-19 17: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地方语言是语言文字学科中的一种,本人非专业,但要说话,也就有点儿关系,因而仍然可以是个诚实的守望者。当看到省内媒体间或展示出四川地方语言有盐有味的桥段,也会伙到闹不扯票,跟到笑欺头。不过,川话多口语,嘴巴一揸,出来一扒拉,难免不整拐。作为成都刁嘴耗儿恶习难改,碰到起就想弹嫌几句,冒点儿皮皮,下面就是。
“颇烦”,可能是偏爱,某君把很口语的”泼烦”认为是很书面的”颇烦”,用来表证乡音也很雅,用心良苦,可惜有误。”泼烦”和厌烦差不多,厌烦是内心反感以致厌倦,而”泼烦”是厌恶情绪溢于言表。”泼烦’不是”颇烦”的理由:1发音是”泼”不是”颇”;2以颇字为头的川版词语有颇到、颇到脸不要、颇到坛坛冲罐罐、颇得、颇死忘生等,意思是不惧怕。而颇烦,属于普通话书面语言,仅表示一定程度的厌烦;3在厌烦程度上,泼烦较重,颇烦为轻;4泼烦在使用时前面可加修饰,后面可加补充,如”好泼烦”、”很泼烦”、”泼烦得很”、”泼烦惨咯”,而颇烦则不能,不能说”好颇烦”、”颇烦得很”,因为”颇烦”这个偏正结构词巳经对厌烦的程度作了认定,不必再加修饰、限制或补充。结论:”颇烦”并非川话中的”泼烦”。
“晒话”,它可能是套用”晒工资”这类新词演绎而成,以为它就是川版中说的吊甩甩的那种话。新词”晒”,表示公之于众,属中性词,与有点儿年辰,很江湖的”筛话”完全两回事。川话中有”筛边打网”这个熟语,指用筛子筛出的[荒壳一类]、网网收罗的[杂物一类],比喻不正经、不实在、不重要的[闲言碎语、繁杂琐事]。筛话可以说就是筛边打网的话的缩略语,市井味浓,略含贬意,有时表示俏皮装怪。至于这”筛”和那”筛”发音上为何不同,说来话长,以后再来摆。
“清早巴晨”、”冷秋巴淡”,应为”清早八晨”、”冷秋八淡”。句中,”清”指宁静,而”巴”有粘连、依附、靠拢之意,无厘头地把这个动词”巴”到晨光之上,不知所云,明显不妥。而”清早八晨”中的”八”,十有八九,八九不离十,表示属性程度高,晨味正浓。同理,”冷秋八淡”中的”八”,形容寂寥程度,表示甚为冷清。在川话中,这类”八”字的使用,多为帮腔和占位,可以起到反映状态,加强语气,琅琅上口的作用,如冰冷八冷、稀脏八脏、揸胯八胯等。
“十大十里”、”百大百块”,应为”十打十里”、”百打百块’。原句意图表示十里路不近,一百元不菲,虽有些畏难,有些看重,但并没有打算改变数值本身,十里还是十里,百块还是一百块。如若与”大”联用,就变成超过十里长,不止一百块了,词意明显走样,肯定整拐咯。”十打十里”、”百打百块”中的”打”,属于夹在数量词中间的衬字,起着夯实,再确认的作用,虽同样有看重的感情倾向,但并没有改变原来的数值,这才能准确表达词意。类似的句子有”老打老实”,如果按错句改成”老大老实”,就会背离原意产生歧义:老大老实,莫非老二狡猾?奇葩式的结果更能说明原例联用不当。还有”实打实”如果改变为”实大实”,那就只有生造词句的人自己才整得醒豁了。
是”马到”,不是”抹到”。川话中有”马起脸”一句,含意就是拉长脸,像马脸,这是对人生气发怒时的形象比喻,并延伸出强制,以势压人等内涵,衍生”马到”、”马到吃”、”马得交干”、”马干吃净”等用语。有人写成”抹到”、”抹干吃净”等是错的,理由是:1相关方言词语发音是马,不是抹;2方言中”抹”有去除之意,如抹脱[拉下脸,恶言相向;去掉],抹尾[以猜手心手背来淘汰少数的方式进行筛选,女生多采用],抹脸子[掩藏真相,拐骗小孩的坏人],抹起胆子[去掉顾忌]等,因其只有去掉、隐藏,而绝无强制,以势压人的含义,无法承载和传达列举词语所指的内容,不能成立。
“叼”与”刁”,近来有报称成都人”叼得很”,应写成刁得很。这个”刁”是从挑食演变成挑剔,川话也可叫牙尖的。该”叼”是动作,假如借来比喻过场多,尚无大错,只是太小众,如果能引起很多人追随,音相同,意思接近,以后或可变得互通也未可知,就像噻和撒,大家随便整都没来头一样,但不是现在。
最近,有方言达人类节目公布的标准答案不够标准,试举二例:
1”爬皂角树”,栏目答案指不务正业。其实,此句过去一般用于打趣小儿顽皮,常说”喊你读书喃,你要切爬皂角树”,从不用来形容成人,改一个字,说成不务学业就可以了,原答案有误。
2”门槛汉儿”,栏目答案”窝里横”。此名词的意思有内外两个方面,即对外稀松软弱,对内逞能强橫,缺一不可。原答案只提及对内的状况,不完整,如说成”外头虾,窝里橫”还差不多。
地域文化其实水很深,哪个都不能够包打天下,笔者呱呱呱几句,也不必说是在纠错,只是供探讨而已。地方语言是文化珍品,它自有规范,不能各说各,谙到整,捞起半头就开跑。不要仅仅抓住本地与外省的音差,用不着把小地方语气助词的不同发声反复咀嚼,那是皮毛,绝非方言本身。主体是至少已有一万多条的常用词语,保持和发展巴蜀父老乡音原汁原味的丰富性和趣味性才是根本。不要到了有一天,半罐水为王,歪货盖过了正品,自家婆娘打成刁拐案,就喊错远咯。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2015年优秀版主团队 2018年优秀版主 2020年优秀版主 2024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4-10-20 10:41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费心了,谢谢您用心收集

 楼主| 发表于 2014-10-20 16:10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审看。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