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都在考虑是否写和公开这么一篇文章(当我还是此论坛新人时也写过此文章,但断断续续)!其实又有什么好保留的呢?因为以现在的我的各种实力只能触碰其一角,而且这种思考付诸行动后结果如何恰好需要验证!如果有人成功了,我也算是为通江银耳产业发展做了小小的贡献。同时,若成功了则会带给我们更多发展机遇,何乐不为?再者文章一出肯定会有很多人来讨论,若能探索出更适合的产业发展之路,岂不更是通江银耳之幸、我之幸?
(一)现阶段整个通江银耳产业的发展情况:
1、产量的扩增为重点。表现在菌种的把关与试图突破(试图基因诱变和广开门路引进专业技术人才);以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扩大种植规模;给予散户、种植大户扶持拉动其种植银耳。
a、菌种衰退已成不可更改事实,然“有利变异”不是通过一次实验就能有所保证的。菌种伴随“神八”的上天后,现已经过将近3年的实验,可是其所带来的产量的提高完全让我们大失所望。再者,大部分银耳种植大户或者散户因对太空银耳菌种到底如何持犹豫态度,都不太敢接受此菌种,更不利于此菌种产量提高的验证。每年引进的专业的优秀人才,我们暂且都认为他们有志于从事通江银耳事业,但是就目前看来,他们在技术上或成果上的突破大大跌破预期!
b、企业规模的扩大的确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产量、保证了品质、做大了产业,但巨额利润为企业所得,农户所得实惠少之为少;又加之各适合银耳生长的产区政府,重企业引进 轻耳林资源保护利用,已经影响到了通江银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c、政府的扶持使得归乡创业的优秀人士增多,散户、种植大户的增多在一定程度提高了产量,但因技术、管理差异大,造成银耳质量参差不齐、级别评定标准不一,使得粗加工产品相应缺乏竞争力,又加之销路不够广,农户忙碌一场但带给农户实惠的增加也不显著,甚至留下农户或者大户们“要是没有补助,这一年的银耳就白干了”的感慨!
2、精深加工摸着石头过河。关于银耳深加工曾在90年代探索出了银耳酒、银耳糖、银耳粉丝、银耳粉等但是市场反响度不尽人意,现在很多已绝迹!去年“银耳奶茶”问世,但口感很差,从诞生起就已决定了会很快在市场上销声匿迹。今年又有“银耳汤”(罐装)、“银耳蚕丝面膜”问世,但是市场反响度以及又能持续多长时间还是一个大大的未知。
3、市场营销、品牌策划基本沿袭旧状。 在市场占有率不到10%的“蛋糕”上,争先恐后的个人、组织、企业涌进通江银耳产业来瓜分这“芝麻”大小的市场。在残酷的相互“内斗”后,有能力的受伤幸存下来,失败的黯然退场,唯独不变的是:“这块蛋糕”始终未能扩大,甚至在强大的外部竞争力排挤下反而变小!我们再来看看对各大公司对银耳的宣传,还是停留在照抄书本、网络的阶段。举个例子来说,对于银耳耳片的描述“鸡冠状”,可是去市面上看看又有几多是鸡冠状的?宣传与营销缺少与时俱进,品牌与营销策划更多是寄望于政府,可政府有心无力、不知从何处作为策划切入点。
这种等待观望与有心无力是通江银耳发展几十年了但举步维艰的最根本原因。
(二)在这样内外交困的形势下,纠正或者反思现在发展模式,已迫切需要。 如何做大蛋糕?要做大蛋糕,毫无疑问会与外地银耳品牌、企业、组织在市场上正面交锋;在蛋糕做大后的利益分配如何实惠于民?出于企业家的怜悯的给予必然实惠少的可怜甚至没有,而以正当权益来保证实惠才底气十足!
转变观念:以市场营销、品牌策划为发展当务之急;以产量的提高为次重点;在市场定位基础上进行精深加工作为补充!转变观念才便于整合有限的资源,攻破一个点,以点带面。
切实践行: A、市场营销、品牌策划方面: 1、突出价值的唯一性与形象生动性。改变一直以来通江银耳为“老少咸宜、男女皆可”、“滋阴润肺、美容养颜、抑癌抗癌、含丰富氨基酸、提高肝脏解毒能力”等等各种优点面面俱到的宣传局面。
优点“过犹不及”。若没有可突出重点,功效形象就不显著,就如同“狗皮膏药”,就不容易被消费者、购买者记住,在同类产品中就不容易被选择,也就不利于忠诚消费者数量的扩大,蛋糕的增大的步伐就会不断被拖延。例如,若我们要突出银耳美容养颜功效方面,就整合银耳优点以及通江县有限的人力、财力资源进行这方面的策划和宣传,以便功效形象深入消费者人心!正确做事可能事倍功半,但做正确的事事半功倍!
2、突出通江银耳的独一性。 银耳发源于通江县,传统培育技术积累、总结、向外推广于通江县。虽然银耳培育技术可以被效仿甚至被超越,但这里大自然赋予最适合银耳自然生长的地理特质、土壤、气候、生物因子、人文因素是永不可被复制的!通江银耳是“大自然恩赐给培养师的孩子”——天地灵气精华孕育的结晶,培养师一丝不苟呵护的心血!
“天地精华”——独特的生长环境赋予银耳浑然天成的高品质禀赋; “一丝不苟”——在生产过程中,培养师们在选材、架晒、接种、发汗、进耳堂管理、烘烤等各环节时精益求精、力臻完美的态度。
3、开创“‘培育方式’+‘产区’+‘外观甄别’”的分级方式。“‘产区’+‘培育方式’”的组合是银耳质量评价体系的决定因素。
产区分为:a、发源地产区(陈河产区);b、优良产区(陈河周边如涪阳、新场、草池产区);c、其他产区(通江县其他产区)
培育方式分为:a、段木;b、袋栽。
外观甄别方面分为:a、散碎耳子 A级;b、3cm以下朵形完整 AA级;c、3cm—5cm朵形完整 AAA级;d、5cm—7cm朵形完整AAAA级;e、7cm以上朵形完整 AAAAA级!
“段木”+“陈河”+“AAAAA”则为通江的最高品质的银耳!
当然,这必须成立能严格把控质量关的“xx部门”以及严格甄选专、有责任心得部门人员。不过以目前的政风、市风与行风,这一点看似简单实则很难。
4、突出生态化发展。通江银耳受赐于大自然,当然应以感恩的心态珍惜自然本体及其对我们的“恩赐之物”。不盲目扩大规模,结合青杠树自然生长率、当地耳林资源有规划的砍伐和布局;用过的青杠段木棒资源回收粉碎作为平菇生长的基料,之后的平菇下脚料作为“生物肥料”可改良土壤以栽种鲜花、园艺植物、中药材等经济作物,形成银耳、香花、园林等相应的观光旅游带(这一点要完成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5、突出银耳产量的大小年。银耳产量的多少不仅取决于当前青杠树段木的砍伐量,更受制于与当年银耳生产时雨水多少、气温的高低、阳光的强烈程度。雨水、气温不适,则当年银耳的外观大小、产量不能与雨水均匀、气温调和时相提并论,但不影响通江银耳的特点和天成的“禀赋”,因为青杠段木已在灵气汇聚的环境中至少生长、呼吸了8年以上,银耳生长所需营养全来自于这些灵气充沛的段木。
通江银耳包装袋的正面标签上应标明该通江银耳的培育年份,通江银耳年指的是该银耳产出当年的年份。它与银耳包装出厂时年份无关,出厂年份在包装背面。通江银耳年份好坏差异,要根据通江银耳所属地区来查年份表。即使同一年份的同一产区,也可能稍有差异!
B、蛋糕做大后,利益分配方面: 成立新型的“合作社或企业+农户”的发展模式:在自愿平等的基础上,散户们以耳林资源折资入股方式进入合作社或企业。合作社或者企业考核和聘请最优秀的“培养师专家”负责整个企业耳棒的出耳技术把关,培育、考核和筛选最优秀的技术劳动力逐渐形成专业化生产队伍,以保证银耳的产量和质量,也便于建立品质的追根溯源系统,以从源头把控质量。
这样不仅有利于通江银耳品牌的发展,同时又能让入股农民悠闲的有权益保障的得到更多实惠。农民不参与管理,但是必须根据人数比例选举代表对合作社或企业的经营状况、盈利状况进行监督,合作社或企业透明化的方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