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896|评论: 0

夹门关拴马林的来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2 16:36 | |阅读模式
王文才主编《水寨茶乡夹门关》第22期第三版


夹门关拴马林的来历
白沫江
     拴马林,即四川省邛崃市夹关镇拴马村。
     传说在清朝年间,拴马林有一郑姓,文武双全的大户人家。十分勤劳,舍得干,吃得苦,又很会持家,家道逐渐由弱变强,由强变旺。最后,他家拥有了很广袤的土地。据说从与临济接壤的今拴马村青岗林,到现在夹门关的石灰桥止,这个范围内都是他家的地盘。
     那时候,夹门关韩铁夫、“熊飞刀”、李道子……的武名,是“懒虫子(蝉)的屁儿——昂登”。人们一提起夹门关,就有人说我知道,那是“武林之乡”。在此环境里,郑家人自然都喜欢习武。在郑家,郑元亨、郑元钦被人称为武生;郑继川被人称为文举人。郑常和(又名郑安国)是清朝辛卯年间的武举人。今天,我们自然没有机会目睹当年郑家的风采,只能从拴马林的“花碑坟园”里,郑成松、郑显智、郑守珍的墓碑文中了解个大概。在郑家,郑本清和郑本雾也都是有用之人。看到郑家老房子后面那片茂盛葱郁的青岗林,就让人感觉那是一块人杰地灵、人财两旺的宝地。
清朝辛卯年间,朝廷实行科举,集纳文武贤才。郑常和一举考中武状元。中举后打马游街、衣锦还乡时,朝廷差人护驾,乡人在距青岗林三里路以外的洪福寺列队迎接。沿途轰轰烈烈,前呼后拥,吹吹打打,锣鼓暄天,火炮连天。郑家大办酒席,宴请宾客,四面八方都有远客赶来祝贺。酒席间,郑常和喜笑颜开,向众人宣布:承蒙皇上厚爱,赐名鄙人郑安国。寓意安帮定国之意,意欲让我郑安国为朝廷培养大批武才。从现在开始,我就大开武棚子,广纳有意向为朝廷效力之人,让英雄有用武之地。
青岗林
     次日,将告示四处张贴,招募能人异士,训练千里良驹。告示一张贴出来,就得到了热烈响应。邛州、雅州、新街子、五叉口、洪雅……四面八方的学子都来到门下。郑安国(本名郑常和)名声远播,朝廷见头炮打响,就拨下黄金万两专款,供郑安国培育骑射人才使用。郑安国信心倍增,当机立断买下从吴坝头石桥到指路碑,这一段的几十担租田,修了占地4000多平方米的新房子,还修了龙门子。龙门子是大白粉墙,以鲤鱼跳龙门为饰,龙门上高挂皇上御赐“武魁”匾额。新房子分前大厅、中大厅、后大厅。新房子天楼地证,花窗格门。规模之恢宏、气势之壮观,实乃夹门关第一。新挖十五米水井一口,新建屠宰场(如今叫杀房头)一处,每天都杀4头猪供习武人食用,可见前来习武人数之多、规模之庞大。新修风水埂(如今叫墩子田)、跑马道(如今叫道子上)。几十担租田,分别叫做大沙帽田、磨坪子田、磨盘子田、撮箕子田、风谷机校条田、马安腰田等。郑安国每天训练骑射,骑射训练一结束,就把马拴在青岗林里休息。天长日久,人们就习惯地将习武人拴马的青岗林,叫作拴马林。今沿用习惯,将该村叫做拴马村,也叫拴马林。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