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726|评论: 1

[泸州杂谈] 你准备好了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11 15:44 | |阅读模式
英国女作家多丽丝·莱辛,2013年去世,2007年88岁高龄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她当年的获奖演说《读一本丢弃在垃圾堆里的书》,其中一句话:“写作有必要的前提,作家不能出自没有书的房子,有难以逾越的鸿沟,难以克服的困难。”这句话对于今天追求写作的青年是非常有启迪意义的,更长远一点说我们做任何事不是一样的有必要的前提吗?其前提也不是一样的吗?
莱辛在这句话里给我们提出了成就一件事情的必要的三个前提。一是做必要知识贮备。“作家不能出自没有书的房子”,就是希望我们充分拥有书本知识的积累(对于作家而言,就是素材积累,语言功底积累,架构文章的技法积累),把书本知识化为自己的东西,形成自己的系统化、高效化、自由提取的知识系统。二是要有敏锐的眼光和判断力。“有难以逾越的鸿沟”,这鸿沟不是一般的,而是难以逾越的,说明我们要面对的危险之大、之艰巨、之莫测,要求我们必须要有敏锐的眼光、胆识和判断力,排除一切干扰才能前进。三是要有坚毅的毅力和意志。“难以克服的困难”,我们面临的困难非常艰巨、难以预料,克服起来非常难,就需要我们要有坚毅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意志,才能逐步战胜困难,最终取得胜利。
人类历史上凡是取得成就的人,都是建立在掌握系统的书本知识的基础上的,古今中外概莫例外。马克思著《资本论》,每天上午9点就去伦敦大英博物馆阅览室查找资料,研究文件,一坐就是一整天,孜孜不倦40年。曹雪芹作《红楼梦》,是他“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产物。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据他说在生活艰难的年代,没有其他的书,就把《新华字典》背得滚瓜烂熟。他们的成功告诉我们要有所作为必须读书,必须艰苦地读书,用功夫掌握书中的知识,化作自己的知识系统的一部分,逐步形成自己的系统化的高效化的能够自如提取的知识系统。
莱辛在演说中提到“一个令人惊异的现象,对图书的渴望,从肯尼亚一直到好望角,无处不可以发现。”越是贫穷的地方,越是深藏着对知识渴望的眼睛,因为他们盼望用知识装扮自己的眼睛,提高自己眼光的敏锐性和判断力。西部高考状元县甘肃会宁,自然条件恶劣,教育成“救命稻草”。会宁的学生们,把获取知识作为提高自己敏锐眼力,为自己壮胆,增强判断力的法宝。由此看来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是逾越鸿沟的有力因素。
司马迁著《史记》时,以私意修史,自然为当朝所不容许,又对汉武帝多有批评,且以为李陵辩护而受刑,但他含垢忍辱,百折不挠,终于写成了全书。张海迪高位截瘫,在死神的威胁下,用勤奋的学习和工作去延长生命,成就了作家梦。美国奥运英雄威尔玛·鲁道夫,因小儿麻痹症致残,11岁之前不能走路,穿上铁鞋才能勉强跟着别人走路。她凭着坚毅的毅力和坚强的意志,到了12岁完全摆脱铁鞋,16岁参加奥运会成为女子4X100米接力队员,为美国队夺得铜牌,后来多次获得金牌。1983年,她入选美国奥运名人堂。看来要夺取最后胜利没有坚毅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意志是不行的。
我们要干成一番事业,知识、眼力、胆识、决断、毅力和意志几者都是缺一不可的,其中读书,储备知识是最重要的。
    读书要用敏锐的眼力,快速地做出于己有用的知识的决断,眉头一皱计上心来,把当下的知识融进自己已有的知识系统中,增强自己判断问题的胆识,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信心和勇气。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2 10:47 |
做好前行的思想准备,以便轻装前进。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