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漢服複興十一周年】
2003年11月22日中午時分,在中國漢族男子日常生活中絕迹了長達358年之久的漢族服裝,重現神州街頭。
當天,電力工人王樂天穿著由薄絨深衣和繭綢外衣組成的漢服,在河南省會鄭州市區的廣場、公園、商場還有步行街穿街走巷。他說,他這樣做是希望以個人的微薄力量“推廣漢服”,讓漢族重新接受此一傳統服裝。
王樂天穿的這件漢服是由薄絨深衣和繭綢外衣兩部分組成,不同于長袍馬褂的是,漢服沒有紐扣,全部都是系帶。這件漢服雖然簡陋,甚至有點不合身,卻是由王樂天和他的朋友們一針一線縫制的,這幫志同道合的大男人甚至組建了一個工作室,他們查文獻,找規制,甚至手腳笨拙地拿起了縫衣針,有人因此刺破了手指,卻樂在其中。
事件:
那天,王樂天身著漢服行走在鄭州市區。但當他路過一家商場時,卻聽到門口的迎賓小姐沖裏邊的人大喊:“快來看呀,日本人,穿著和服的日本人!”經過步行街的拐角時,幾個小孩子看見他,也哄笑著說“八格牙路”。
盡管有人嘲笑,有人不解,王樂天還是坦然地穿過人群,走在鄭州最繁華的街道上。這壹行,愈加堅定了他推廣漢服的決心,他希望用自己有限的力量去影響他人。
很快,網絡上出現了很多王樂天身著漢服的照片,那天風很大,他的頭髪有些亂,但飄逸得充滿漢韻古風。新加坡《聯合早報》的記者張從興偶然看到了這些照片,並據此寫成一篇報道,這篇文章也成爲第一篇報道漢服的文章,並引起了國內外媒體的廣泛關注。王樂天的舉動因此廣爲流傳,也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響應,並在全國掀起了漢服複興的浪潮。
史鑒:
明末天崩地裂,滿清暴力剃髪易服,千百萬漢民為保衣冠而壯烈死於胡虜屠刀下,明末大儒顾炎武賦<斷髪》詩憤慨:"“一旦持剪刀 ,剪我半頭秃,華人髡为夷,苟活不如死!",後期被迫屈服之漢族人因野蠻剃髪易服感覺非常屈辱和痛苦,由於害怕祖先不認識自己因此在死後都著漢服下葬;並在臉上蓋上白巾,意爲無顔見到祖先。今天漢族人大膽地穿上了自己民族的服裝自信地走上了街頭示眾,這的確是百年來的盛事!在這之後,中華大地上的漢服復興運動,如火如荼的發展了起來。而王樂天作爲漢服運動的前輩,著漢服上街的第一人,其勇氣和自信值得我們敬佩,其所形成的影響,將永遠激勵著大家爲復興華夏而奮鬥。
魂兮歸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