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546|评论: 0

官员多听骂声才能减少骂声

[复制链接]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14-11-25 09:34 | |阅读模式
官员多听骂声才能减少骂声
■张松超
http://hsb.hsw.cn   2014年11月25日 02:16:09      进入论坛
  20日,郑州空气污染指数爆表,网友“大花猫”通过网络发布《致郑州市长马懿的公开信》,信中称“对你和你的政府对雾霾治理非常不满。”公开信引起广泛关注。23日,在郑州市市长马懿的秘书对记者回应“骂骂无妨”后,马懿在郑州市政府官网发表《致郑州市民的一封信》,表示公开信对
大气治污建议富有建设性,政府应该认真对待。(11月24日《新京报》)
  客观来讲,雾霾问题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解决的,更不是能够凭市长一人之力完成的,但于雾霾的治理来说,市长自然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如今面对雾霾,百姓能够骂出来,却也足以证明公众对这一社会问题的不堪忍受之痛,而这些骂声也正是民意的最好体现。
  面对骂声,郑州市市长回应“建议富有建设性,政府应该认真对待”。是的,做好雾霾治理工作乃是政府的分内之事,可就现实情况来看,尽管雾霾治理是一个长期的艰巨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工作做了这么久,这么多,于公众切身感受来讲,空气污染似乎并没有太大的改变,甚至反而较之以前来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此时百姓骂市长自然不能把空气骂清新,这种骂声或许也是一种不理性的表达,但却足以显现出雾霾问题治理的严重性与紧迫性。
  骂声不好听,但这种原生态的想法却是对时弊的直言,朴素的表达折射出了相关部门的不作为,为官者更要善于倾听这样的声音,因为骂声正是对自己工作的最好评价。或许有些骂声不理性,但这也从另一个角度反映出了官方与民间沟通不畅,信息公开不透明,才致使公众对一些情况不了解,对于这种情况,更应该怀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反思自己的工作有何改进之处,切不可动辄拿起诽谤的罪名来吓唬百姓,这也是官员作为公众人物来说,权力让渡的题中之义。
  骂声同样是公众行使监督权利的体现。政府是纳税人供养的,对于公共政策和工作成果,公众自然有监督的权利,它反向督促和激励着政府改进工作方法,对于关乎民生问题的解决,尽最大努力给公众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而不是为了政绩工程而忽视民生问题的解决,对雾霾治理来说更是如此。
  说实话,公众监督政府,百姓骂官员乃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这本是政治伦理的内涵。观察现实,这种百姓“骂”官员的事件,总还能成为一种公共事件,这反而是一种不正常,它最起码反映的是民意沟通不畅,以及百姓对关乎民生问题解决的不满。
  对官员来说,在平日的工作当中应该多听听百姓的骂声,畅通民意表达渠道,了解一下百姓到底在关心什么问题,久而久之,骂声自然会减少。常言说“爱之深责之切”,骂官员说明百姓还对其改进工作抱有希望,假如面对关乎自身利益的问题,百姓都变成了沉默的大多数,这样的情况或许比骂声还要可怕。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