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难攻坚 真抓实干
千方百计确保全年目标圆满实现
——张根生同志在全县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会上的讲话
(根据录音整理,2009年7月20日)
同志们:
前面,向秘书长、谢县长分别通报了全县上半年信访稳定工作和经济运行情况,财政局、交通局和驷马镇分别作了很好的发言,李映书记还将作重要讲话,请大家深刻领会精神,狠抓贯彻落实。下面,我先就全县经济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上半年经济工作的反思和启示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上下认真落实中央“三保”、省委“两个加快”和市委“两个强力推进”的工作要求,以“加快提前”为主题,拼抢机遇,破难攻坚,县域经济呈现出“四个明显加快”的特点,即项目推进明显加快、产业培育明显加快、民生改善明显加快、环境治理明显加快;与此同时“四个滞后”也客观存在,即目标进度滞后、增长总量滞后、要素保障滞后、结构优化滞后。GDP、固定资产投资、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等七项主要经济指标,除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两项指标同比增幅在全市名列第二外,其他五项指标的同比增幅在全市名列第一。但是从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比重看,只有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要求,其他五项指标不仅没有任务过半,在全市比较还相对落后,与我们提出的“争当排头兵”的要求差距很大。从谢县长刚才公布的几个指标可以看出:经济增长但掉队,增幅虽快但增量减少且差距拉大。这就是上半年经济运行效益的本质概括。具体透视“四个指标”,我们会有更多的感悟。
(一)透视GDP看结构。上半年,全县GDP增速为11.4%,较年初既定目标差0.6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下降0.5个百分点,比今年全省低1.6个百分点,比周边的达州、南充、广元分别低1.4个、3.58个、3.1个百分点。我们的基数本身就小,增幅又相对较低,所以,总量上的差距在不断拉大,这就叫做“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进慢了也是退。因此,我们研究经济工作不能仅仅看增幅,如果只看增幅或者局限于增幅,对经济质量的认识就不全面、不科学。虽然我们增幅和其他发达地区一样,甚至高,但我们经济总量较小,所以随着时间的推进,“剪刀差”将越来越大。这里有个问题值得大家思考:上半年全县三次产业中第一产业增长4.3%,比全省高0.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长20.8%,比全省高0.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长10.2%,比全省高0.2个百分点,但是我们的GDP为什么反而更低?原因就出在三次产业的结构比。第一产业虽然基数相对较大,但增长幅度小,对GDP的拉动较小;第二、三产业虽然增幅较大,但基数又太小,对GDP的拉动乏力。所以,如果不改变三次产业的结构比,不千方百计把第二、三产业抓上去,我们贫困地区就只能永远在落后的边沿徘徊。“无工不强、无商不富”,这是真理。
(二)透视投资看增长。上半年,全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6.4%,增速比全省低13.2个百分点,比全市高3.9个百分点(在全市最高),但总额仅占全市的18.3%,比南江少2.95亿元,比巴州少4.13亿元,比通江少4.9亿元。上半年,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0.3%,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90.1%,这说明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够,投资不足是我们经济增长但掉队的根本原因,具体请大家关注三组数据:一是项目投资。上半年全县47个续建项目仍有10个未开工,85个新开工项目仍有13个未开工,过境路、巴河二号桥、垃圾处理厂、达通路改造等14个市重点项目仍处于前期阶段。“个数多、块头小,缺乏大项目的牵动”,这是我们经济工作的软肋。二是信贷投资。上半年,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高达49.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近10亿元,同比增长23.9%;贷款余额23.9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亿元,同比增长5.7%;存贷差25.3亿元。县内金融机构1-6月新增贷款1.5亿元,其中信用联社新增贷款1.2亿元,其余金融机构县内贷款投放加起来不足3000万元。这说明国家实行宽松的信贷政策在平昌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或者说只是在信用联社得到相对较好的体现。三是社会投资。上半年,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招商引资到位难度大,房地产市场不活跃,社会投资虽然有所增加,但增幅不大。综上所述,坚定不移保增长的核心就是保投资,投资是经济增长的动力源,只有加快项目推进,加大信贷投入,加强社会资金的集聚,圆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才有基础,才有条件,才有希望。
(三)透视财税看产业。从地税看财政,平昌财政是投资回报型财政。上半年,房地产、建筑业、金融保险业三个行业实现的税收占地税总收入的66%。因此,如果投资上不去,税收收入就会立即下滑,经济就会立即陷于困境。从国税看财政,平昌财政是单一风险型财政。上半年,酒类税收占国税收入的42.4%。因此,如果“两瓶酒”一有闪失,我们扩权强县三年目标就无法实现。从非税收入看财政,平昌财政是行政推动型财政。上半年,非税收入占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0%以上,非税收入过高说明我们税源贫乏、税收质量太低、发展环境堪忧。从一定意义上讲,非税收入是在特殊时期财政过难关的特殊措施,国家财政今年6月份增长了19.6%,其中非税收入增长了37%。从转移支付看财政,平昌财政是极度依赖型财政。财政转移支付达到财政可用财力的90%以上,一遇到特大自然灾害或国家宏观政策调控,本级财政运行就相当艰难。从收支缺口看财政,平昌财政是负重危险型财政。截止2008年底,县乡负债累计高达19亿元。从金融看财政,平昌财政是后续乏力型财政。工业企业贷款余额仅占整个贷款余额的1.5%,去年是2.15%,今年递减了0.65个百分点。综上所述,目前我县主要税源财源就是房地产、建筑业、金融保险业、“两瓶酒”和非税收入,除“两瓶酒”以外,其余都具有一次性、阶段性、过渡性的性质。缺乏稳定税源的产业支撑,财政持续增长的基础极其脆弱,甚至是越走越艰难,越走越危险,给人一种如履薄冰的感觉。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的主要差别不是反映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上,而是反映在财政的一般预算收入上,穷的是“地方财政”。为此,我们要千方百计培育含税产业,特别是高税骨干产业,这是当前乃至今后很长一段时间经济工作的生命线。
(四)透析增收看民生。我县城乡人均纯收入一直处在低位徘徊,2008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2972元,比全国、全省、全市分别低1789元、1449元、46元;今年上半年,我县城乡居民收入均呈增长态势,增收渠道主要是工资性收入、政策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生产性收入由于农产品价格下降反而减少。据统计资料显示,上半年农产品收购价格指数下降9.9%,与去年同期比较农业现价产值下降5.4%,尤其是农民牧业收入因价格下降8.8%。因此,当前保民生的重点是保农民增收,在抓好民生工程实施、惠农政策兑现和劳务输出的同时,必须把发展畜牧产业和特色农业摆在首位,确保农民收入稳定增长。驷马镇探索的“三小工程”(小菌棚、小猪圈、小鸡场)值得我们借鉴,这其实就是农民一家一户的“三个钱袋子”,千千万万个“小”,加起来就是“大”。既达到美化环境的目的,同时老百姓也有稳定的收入来源。
二、下半年经济工作的重点和措施
国家宏观政策是否调整,如何调整,这是我们运筹下半年经济工作的关键。根据中央领导最近一系列重要讲话分析,可以感悟到这样一个信号:在关键时刻需要关键政策,而现在的关键政策就是维持宽松的宏观政策基调;从当前国内外形势判断,宽松的宏观政策应该维持到今年年底。因此,这对我们争取项目,特别是重大项目提出了一个严峻话题,如果平营路、双桥水库等重大项目在今年年底前挤不进项目盘子,明年就没有多大希望了。当前,在坚持“三保”总体方针不变的情况下,宏观经济工作的重点会转向,政策也会有微调,调整的方向为“防风险、调结构、增优势”,把“调结构”摆在了重要位置,这又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真正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机遇。最近,央行重启一年期的票据发行,这可以看出央行有意识的加大资金回笼力度,宏观政策的基调还没有改变,银行信贷政策就已经悄然调整。这说明下半年“通缩”可能向“通胀”转变,“从宽”可能向“从紧”过渡,经济政策不十分稳定,经济形势异常复杂。为此,我们一定要在“危”中寻“机”,超前运筹,变被动为主动,确保经济稳定增长,确保平昌大局稳步发展,具体要紧紧抓住“四个关键”。
(一)紧紧抓住投资这个龙头。坚定全年固定资产投资突破37亿元、力争达到39亿元的目标不动摇,这既是经济增长的动力源,又是财政闯关的切入点,更是我们完成全年目标的希望所在。一要全力促进政府性投资。坚定不移抓好项目工作,对争取有望的项目关键在挤盘,特别是双桥水库、平营路、港澳援建项目、牛角坑水库调概、防洪堤、县城供水管网等重点项目,务必按照既定的专班专人专责推进,绝不能错过下半年最多可能还有三个月的机遇期。对已经进入前期工作序列的项目,关键在提前,特别是通达路改造、垃圾处理厂、县人民医院分院、江口醇宾馆、文体会议中心、过境路,力争在8月底前开工,倒排工期推进,否则从严问责。对在建项目关键是加快,特别是“三类项目”、民生项目、信义出口道路等重点工程务必倒排工期、挂图作战、限期完成。同时要及早谋划,主动争取2010项目,一步争先才会步步主动。二要全力引导社会性投资。主要有三条途径:第一,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招商局、经商委等各相关部门要有所作为。第二,抓住地价、房价回升的契机。现在地价、房价回升很快,专家预测在下半年也像2007年有一个峰涨期,遵循“规划先导、效益优先、净地出让、综合整治、确保稳定”的原则,依法做好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