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现实生活中,面对别人的晋级晋职、某方面有长处,甚至穿了一件高档的漂亮衣服,有的人心理就会无端的生出不平衡,嫉妒的要死,会想方设法的给那个人难堪,看到别人的懊恼,终于可以求得平衡了。动物世界里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我们来看看下面三组画面。蚂蚁是普通不过的小动物。当一只蚂蚁发现食物,就会发出信号,引来一群蚂蚁,大家齐心协力把食物搬回家,美美地共享一顿大餐。 蜜獾是生活在南非丛林中的一种动物,它最喜欢吃野蜂和蜂蜜,遗憾的是它发现蜂巢的本领欠佳。指蜜鸟是一种小型的非洲小鸟,它最感兴趣的是组成蜂房的蜂蜡和野蜂幼虫,但它要弄啐蜂巢又有一定的难度。于是它们互相依赖,取长补短。当指蜜鸟发现树枝上的蜂巢,就会马上飞到蜜獾身边。蜜獾获得最新情报,就会乖乖地跟随指蜜鸟来到蜂巢树下,爬上去,将蜂巢咬啐,美美地吃上一顿蜂蜜大餐。指蜜鸟则不慌不忙地停在附近树枝上,看着它狼吞虎咽。待蜜獾饱餐离去后,它才飞过去,独享被蜜獾咬啐的蜂房蜡和野蜂幼虫。 牧蚁和蚜虫是铁哥们,生死相依。因为蚜虫的排泄物蜜露含有氨基酸和糖分,很能刺激牧蚁的味蕾。一旦牧蚁饿了,就会用触角去拍打蚜虫的背部,促使蚜虫分泌蜜露。有时,牧蚁会用树叶和小树枝专为蚜虫搭一个小巢,每晚将蚜虫集中在小巢内,甚至迁徙时,牧蚁也会带上蚜虫。一旦发现有其他昆虫企图侵害蚜虫时,牧蚁会义不容辞地保护蚜虫,对来犯者群起而攻之。玉米地里的牧蚁会在秋天来临时,将玉米上的蚜虫卵收集起来,藏到地下的蚁穴中,使之冬天不被冻死。当春回大地时,牧蚁会将蚜虫卵取出让其孵化,孵化后的新蚜虫又可以为牧蚁提供新鲜的蜜露。 看了三幅画面,或许你要说它们都是为了生存的需要各取所需,互相配合而已。 但是有灵性的人,却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嫉妒心理,导致不同程度的给别人带来伤害。不是有“ 一个中国人是一条龙,三个中国人变成一条虫”的说法吗?姑且不论这个说法是否正确,但是却道出了人的嫉妒心理确实存在的事实。台湾著名作家柏杨著《丑陋的中国人》,以“恨铁不成钢”的态度,强烈批判中国人的“脏、乱、吵”、“窝里斗”、“不能团结”、“死不认错”等,指出中国传统文化有一种滤过性疾病使我们的子子孙孙受感染,到今天也不能痊愈。确实我们的劣根性到了不得不改的地步了。 据报载说日本人见到别人比自己强,通常会主动接近,以便把他的长处学到手,再设法操过他。这不给我们树立了学习别人的榜样吗? 这个弱肉强食、竞争激烈的社会,我们是选择排斥异己,唯我独尊呢?还是选择精诚合作,生死相依呢?选择权在你的手里,看了动物世界里的景象给你什么启发呢? 尝试合作,取长补短,共同进步,齐心协力,战胜困难,皆大欢喜,其乐无穷。这确实是一种最好生存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