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4日
星期五(闰九月廿二)
温馨提示:将白醋喷洒在菜板上,放上半小时后再洗,不但能杀菌,还能除味。
★本期导读★
★指甲越长越爱感冒
★盐蒸橙子可以止咳
★候鸟式养老需谨慎
★晚上容易犯六种病
★服胶囊药注意事项
★化妆品应如何保存
★宝宝为什么爱打人
★眼睛中风是咋回事
【新闻快讯】
电价“附加费”一年2千多亿,水电油附加费去哪了?
----------
细心的人,可以在一张张居民水、电、油的缴费单里,发现有多项“附加”的费用:每吨生活水价里,有公共事业费、排污费等“附加费”;每度城乡居民电价里,至少包括5种“附加费”,占电价的5%左右……这些“附加费”到底该不该收?它们最终流向了哪里?
>>电价附加费一年2000多亿
有记者拨打上海、北京、海南等省市的国家电网“95598”热线了解到,销售电价里的“附加费”现象在各地普遍存在,其中一些已收取多年。目前,电价里附加的主要是政府性基金及附加资金,全国性的就有5项,包括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基金、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基金、农网还贷资金等。此外,还有各种地方性基金。
业内人士表示,各地电价里的“附加费”标准差别大,少的2分多,多的5分多。按2013年全国用电量初步估算,仅电价“附加费”一年可达2000多亿元,其中居民生活用电“附加费”就达270多亿。
●过时收费和违规加价频频
据调查,“附加费”在水、电、汽油价格中普遍存在,且各地标准不同,项目易增难减。“附加费”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
>>名为临时性工程投入,但“过时”仍收取。比如,1992年起征收的三峡水利建设基金在2009年停止征收,但继续新设国家重大水利建设基金,仍按每度电0.7分钱标准收取。
>>以“价中费”代替其他收费,催生不公平均摊。海南成品油价中含车辆通行“附加费”,2011年后涨至每升1.05元。这意味着不上高速也要交“过路费”。
>>深圳、海南等地均规定,“附加费”中的污水处理费,优先支付排水、污水等设施运营,或通过服务采购向管网、污水处理运营企业补贴,直接变为企业的经营收入。
>>违规加价。几乎每年都有供电企业借“附加费”自定收费标准,这些“附加费”都是在政策规定之外收取的。
●观点
>>“附加费”挤压价格改革空间
业内人士表示,“附加费”现象源于计划经济时代,主要由政府进行资源定价,造成某些重要资源长期价格偏低。为了支持企业运营,政府额外收取“附加费”,形成专项基金,然后补充公共设施的计划性、临时性投入。但实际上,“附加费”种类偏多,增速较快,挤压了价格市场化改革的空间。
>>专家建议费改税减少寻租空间
水所增加的成本靠“附加费”的方式“暗地里”收取,不仅令公众质疑,也不利于推动企业靠自身效能提高节约成本、提高生产力。专家普遍认为,种种“附加费”问题需要理顺、规范,即使对一些合理并常态化的基金,也应加快“费改税”,减少随意性和寻租空间。同时,要加快市场化改革,让市场的归市场,政府的归政府。通过竞争理顺上下游成本机制,让“附加费”早日成为“明白费”。
>>“附加费”不能是一笔糊涂账
尽管几乎每一项收费都标榜是为了公共利益,但“附加费”收取依据、使用的不透明,令公众的切身感觉是:自己在“被收费”。这些费用为什么要收,到底流向了哪儿,不能成为一笔糊涂账!你对此怎么看?欢迎发送短信至10658678913分享您的看法!
【健康新知】
指甲越长,越爱感冒
----------
指甲虽小,却不能轻视,如果太粗心不勤剪指甲,会给健康带来许多影响。美国生活咨询网“互动村”最新载文,指甲长的人感冒几率会大增。
美国自然疗法专家斯泰茜-莫布里博士表示,长指甲与手指间的缝隙会成为细菌的滋生地。近日,在美国传染病协会旧金山会议上宣布了美国密歇根大学的一项研究。研究发现,如果指甲长度超过指尖3毫米,藏匿在指甲缝中的细菌过量的可能性大约是指甲短的人的5倍。其中主要包含能引起肺炎、尿路感染的细菌和一些传染病源,如流感病毒等。勤洗手是防止流感病毒的有效措施之一,但研究负责人、美国密歇根大学内科医学教授卡罗尔-考夫曼博士表示,大多数人洗手不足以清洗掉这些细菌。为预防感冒,还应该勤剪指甲,使其与指尖平齐,洗手时最好用刷子认真清理指甲缝;洗手时最好用温肥皂水,时间以哼一遍“生日快乐”歌为宜;只洗手和腕部是不够的,还应将前臂、手肘处也清洗干净;洗手后还要马上擦干,否则细菌仍会大量滋生;美国自然疗法专家杰米-奥斯金博士表示,用毛巾擦手比用纸巾更容易传播病菌,因此应该使用一次性纸巾擦手。
此外,除了要正确洗手,还应避免经常用手摸脸。近日,《临床传染病》杂志刊登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一项最新研究称,人们经常会无意识地用手去碰眼睛、鼻子、嘴巴等部位,这会使人更容易感染藏匿在指甲、指尖中的致病病毒。
【生活百科】
盐蒸橙子可以止咳
----------
入冬后,咳嗽的人越来越多,微博上也因此兴起了一个小偏方“咳嗽吃点盐蒸橘子”,然而,这种盐蒸橘子真能治疗咳嗽吗?
其实,这个偏方不是没有,但其中有谬传,偏方中的原料应该是橙子。橙子中性偏凉,可理气、化痰、润肺,橙皮里有两种成分具有止咳化痰的功效,一个是那可汀,一个是橙皮油。那可汀是比较常用的镇咳药成分,现在西医处方里很多药物都会加入。橙皮油可以起到止咳化痰的作用。而外表相似的柑或橘都属偏湿热的水果,如果用它们来蒸,不但不能缓解咳嗽,还可能引起上火或肠胃不适。淡盐水可以祛痰,但盐不要放太多,还可以用蜂蜜代替。
具体方法是,把橙子洗净后用盐水浸泡20分钟;在其顶部平切一刀,形成一个盅;在露出的果肉上撒少许盐,再用筷子戳几个洞,然后将切下来的“盖子”重新盖回去;将橙子放进碗里蒸,水沸后再蒸15分钟;蒸好后去橙皮吃果肉,碗底的汁水最好也一起喝掉。
这个方法适合因气滞血淤或肺燥引起的热咳,主要症状为痰发黄、较黏稠,咽喉红肿发痛,口干、口苦等。但不适合外感风寒引起的寒咳,比如畏寒、痰白且较清晰、喉咙不痛却偏痒。若服用后仍无好转,应及时就医。
【养生保健】
候鸟式养老须谨慎
----------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一些北方老年人每到秋冬季节就到海南等地避寒,夏天再回到北方避暑,这种时尚的方式被形象地称为“候鸟式”养老。候鸟式养老是一种特殊的养老生活方式,就像鸟儿一样随着气候变换选择不同的地域环境养老。作为一种新型的养老方式,候鸟式养老越来越受到一些老年人的喜爱,成为一种时尚。
因为海口、三亚等地风景秀丽、环境宜人,对于一些有过敏性疾病、支气管炎、哮喘、老慢支的老年人,寒冷的时候在那里过冬,是很不错的事情。对于一些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的老年人,在寒冷的冬天,血管收缩、血液循环慢容易发病,冬天去暖和的地方也会减少发病,但这种“候鸟式”养老并不适合所有老年人。
专家介绍,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人与自然是一个统一体,应当符合大自然的规律。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季,四季的变化规律为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而从中医角度讲,人体生命气血也符合这个规律,选择“候鸟式”生活的老年人,往往已经适应了四季分明的北方气候,如果直接到海南,让人体始终处于“夏”的状态,该“冬藏”的时候没有“藏”,其体内的“阳气”无法进行存储,始终处于生发和外泄的状态,自然会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有负面影响。肾病患者就不适合,因为肾是藏精的,回来后易损伤阳气,精气不足。此外,肠胃虚弱的人也不适合,南北饮食结构差异较大,加之潮湿气候易使老年人脾胃功能下降,若饮食不节或不洁,可造成脾胃失调或脾阳不振,食欲降低,腹痛、稀便或便秘等肠胃功能紊乱症状,这就是老百姓经常说的“水土不服”。
所以,养老应该重视身体差异,不应该盲目跟风、追赶潮流,对自己身体健康有益的养老环境才是最佳选择。
对于一些选择了“候鸟式”养老的人,专家还特别提醒:去之后、回来之初,应先有个“缓冲期”,先给身体一个适应的过程。到了海南、三亚等一些暖和的地方,从寒冷的冬天一下子到了夏天的环境,先不要急着“贪”热,应先在屋子里待两天,先慢慢适应,静养一下然后再出去,同样,来年回来时也应先让身体有个适应过程,先不要出去晨练,另外,最好也不要回来得太早,等真正暖和起来了再回来,那样温差不是很大。对于一些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的人应在去之前,先到医院做个检查,把血压、血糖控制好再去,带好药。
【家庭医生】
晚上容易犯6种病
----------
入冬以后气温下降,老年人的一些疾病或不适更容易发作,比如浑身酸痛、尿频、心绞痛、哮喘等都会在夜间不请自来。那么,老人如何才能一夜酣眠呢?
1、胸痛。人的副交感神经在夜间活跃,但如果它过度兴奋,可能导致夜间血流、心跳较慢,会造成心肌缺血,因此冠心病、心绞痛的患者比较容易在晚上发病。为避免心血管夜间“作乱”,建议晚餐以八分饱为宜,避免消化系统和心脏“抢”血;尽量不看紧张、刺激的节目,也不要情绪过于激动;床头最好备盒急救药。睡前按摩有助舒缓心脏紧张,方法是脱衣平躺,搓热手掌,然后用左手掌自胸骨开始,向左侧按摩至腋窝,每天100次。
2、哮喘。夜晚气温较低,哮喘特别容易发作。除正常使用药物外,还要及时清除床褥上的灰尘、毛屑;仰卧时呼吸阻力大,易致哮喘发作,应侧卧睡;干燥的空气会诱发支气管痉挛,睡前应增加卧室湿度或喝杯白开水。此外,可以按摩大椎穴(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6秒钟,重复3次。
3、泛酸。饮食不正常、晚餐吃太多或吃得太晚易造成夜间泛酸等。晚餐最好在18点左右,20点后除了喝水最好别吃东西;晚餐后4小时内不要睡觉;晚上尽量不要吃甜点、油炸食物,也不要喝酒,多吃含纤维和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土豆等。平时可用拇指按摩中脘(肚脐上方五指宽处)、足三里(膝关节外侧凹陷下方四指宽处)等穴道,每次10分钟。
4、浑身酸痛。很多老人一到晚上就觉得筋骨酸痛,周身疲惫,这是因为晚上身体代谢变慢,比较容易酸痛。老人应注意夜间保暖,改善血液循环,酸痛就会好转。可以在睡前用热水袋热敷酸痛部位,或将毛巾放在40℃-45℃的水中浸泡,拧干后敷于酸痛部位,5分钟更换一次毛巾,共热敷15-20分钟。还可以用拇指指腹按摩委中穴(膝后菱形凹陷区正中间)、肩井穴(乳头正上方与肩线交接处),以有酸胀感为宜,每个穴位按50次。
5、皮肤瘙痒。冬季干燥,老年人皮肤瘙痒明显增多,建议洗澡次数不宜过多,水温以35℃-40℃为宜,不要用碱性较大的香皂,以免增加皮肤干燥度;适当涂些护肤品,如凡士林;饮食宜清淡,不要吃得太咸、太腻,少吃刺激性食物,多吃新鲜的黄绿色蔬菜;夜间内衣应柔软宽松,避免尼龙及毛织衣物贴身穿戴,以棉质为宜。
6、尿频。睡觉时静脉回流多,血液从四肢流回内脏,更容易比白天产生尿意,一般人可以忍耐6个小时左右,但老人容易因尿意起夜。因此,白天应保证运动30分钟,1000毫升-1500毫升左右的饮水量,但睡前要少喝水。平时应注意下腹部的保暖,每天热敷关元穴(肚脐下四指宽处)及中极穴(肚脐下五指宽处)5分钟,或早晚按摩5-10分钟。需要提醒的是,一旦夜间有尿意,千万别憋尿。
【用药宝典】
服胶囊药注意事项
----------
服用胶囊时,您的动作是不是这样的?坐在椅子上,拿过一杯热水送服,再仰头咽下去。其实,这一连串的动作中有不少问题,可能已经影响了您服药的疗效。服用胶囊的最佳姿势是站着服,低头咽。
胶囊一般可分为硬胶囊剂和软胶囊剂两类。硬胶囊的内容物是粉末或颗粒状的药物,比如头孢氨苄胶囊、诺氟沙星胶囊、各种感冒伤风胶囊等,而软胶囊的内容物是溶液、悬浊液、乳液或半固体的药物,鱼油、维生素E等都属软胶囊。它们的密度可能比水小,如果服用姿势不当,可能使胶囊浮在水面上,影响药物的吸收。
服胶囊最好采用直立站姿。这样的姿势可使药物顺利经过食道进入胃。坐着服用胶囊药的话,如送服的水不够,药物只有一半到达胃里,另一半会在食管中溶化或黏附在食管壁上。药物直接刺激食道黏膜会引发炎症和溃疡,药物不能进人胃肠道也会影响疗效。
服硬胶囊时还需低头咽。由于硬胶囊药物质地轻,比重小于水,口服时应该低头咽下,胶囊飘浮于水面上,才能顺利通过咽喉部进入食道。如果仰头吞咽胶囊,水咽下去了,胶囊可能还悬浮在会厌上部,容易引起呛咳。
但大家服用鱼油等软胶囊时,应采用和服片剂类似的方法,即稍仰头服下,可采用站姿,也可坐着服。
此外,服用胶囊千万不要干吞强咽,否则容易造成食管损伤,甚至误入气管而出现生命危险。用冷水或温水送服,太热的水容易使胶囊提前被破坏,影响口感,还会把胶囊变得又软又黏,有可能粘在食道上。服用胶囊后,不要立刻躺下,应该多喝一些水,增加胃的排空速度,使药物更快到达小肠,有利于药物的吸收。肠溶胶囊、缓释胶囊不能拆开服用,应保持胶囊的完整性。
【美丽心经】
注意化妆品保存方法
----------
消费者在购买化妆品时,对功能关注较多,至于化妆品如何保存,却很少有人向销售人员问及。近日,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发布消费警示,提醒广大消费者,在选购化妆品时,除了要挑选质量、品牌信得过的商品,也要注意保存方法。
“一般都是放在家里的浴室里,片装的面膜放在冰箱冷藏室里。”市民张女士说,放在浴室,洗脸、洗澡后用起来也比较方便。直接将化妆品放在卫生间、浴室等相对潮湿度较高的地方,或者是放在卧室的化妆台上,认为“光线较好,适合化妆”,这是大部分女性朋友的做法。那么这样做是否正确呢?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工作人员表示:强烈的紫外线有一定的穿透力,能使化妆品中的一些物质发生变化,影响使用效果,甚至发生不良反应,所以,化妆品应避光保存;与此同时,高温会使化妆品的乳化体遭到破坏,造成脂水分离,使化妆品变质失效;而寒冷的季节,不宜将化妆品放在室外,温度过低会使化妆品中的水分结冰,乳化体遭到破坏,融化后质感变粗变散,失去化妆品的效用,对皮肤产生刺激;此外,过于潮湿的环境会使含有蛋白质、脂质的化妆品中的细菌加快繁殖,发生变质;化妆品的保存期限一般为1年,最长不超过2年,不宜长期存放,以免失效。
【育儿心经】
宝宝为什么爱打人
----------
两岁的姗姗长得特别招人疼,妈妈的一个男同事忍不住将姗姗抱起来,可小家伙却伸手给了这个笑嘻嘻的叔叔一巴掌。叔叔愣了,姗姗妈也尴尬极了。其实,不到3岁的宝宝打人很常见,针对不同的情况,应该区分对待。
1岁左右,手部功能发育,总想动动手。孩子9个月时,手部功能开始发育,拍手的啪啪声会让他们感到无穷的乐趣。之后,宝宝会经历一个发出“嗒嗒”声(音似“打”)的语言发育阶段。如果这时家长自觉去让他们打,宝宝就会变得爱打人。家长应该严肃地说:“爸爸妈妈不喜欢打人的孩子!”也可以跟他们玩“你拍一,我拍一”的游戏化解。
2岁左右,语言不发达以致以手代口。1岁以后,孩子开始了最初的“社交”,但由于语言功能不够发达,他们就会用打人等肢体语言代替说话。这个时候,家长一方面要引导孩子的交往技能,比如用拉拉衣角或邀请一起玩玩具的方式来表示友好。另一方面,要让孩子意识到打人造成的后果,比如可以把孩子放一边不理,进行“冷处理”,让他知道打人是错的。
两三岁左右,经历“第一反抗期”。开始有自我意识的孩子,总希望这个世界按自己的意志运转,否则,就可能用打人的方式反抗。通常这种行为不需特别处理就能自然消退,但要注意周围的氛围,以防外界环境强化孩子的攻击性。此外,要注意前后一致:不要今天说“打妈妈不对”,明天就变成“小朋友打你你就打回去”;家庭成员一致,不要父母刚冷处理,爷爷奶奶就去哄孩子。
【专家点津】
眼睛怎么会中风?
----------
手机158****4164读者:我叔叔年过七十,患高血压二十多年,前天早上,他起床解小便时,发现左眼突然看不见东西,后来在儿子陪同下,到附近大医院眼科就诊,被确诊为“眼中风”,并收入住院治疗。请问,眼睛怎么会中风呢?“眼中风”是怎么回事?
专家回复:人们对脑卒中(俗称“中风”)并不陌生,然而,“眼中风”却鲜为人知。
所谓“眼中风”指的是眼球血管的急性病变导致视力突然丧失。从解剖学上看,人类视力主要要靠眼球表面的视网膜正常生理功能来实现。而视网膜上大部分供血来自视网膜动脉,一旦发生阻塞就影响血液循环供给,导致视力下降和视野缺损。尤其中央动脉完全阻塞时,视力几分钟内就可完全丧失。引起本病的主要原因是动脉硬化以及血液黏稠度增高导致视网膜动脉栓塞。本病往往发病急,部分患者可在反复发作数次后突然视力急剧且严重下降。阻塞时间短暂时,视力和视野的缺损多可恢复,但切勿以为视力“暂时”丧失都可以恢复。若阻塞时间长则可能造成永久性失明。在此提醒65岁以上老年人,尤其是有高血压、血脂异常、动脉硬化和糖尿病的患者,在夜间睡眠中,如发生一侧视力突然丧失很有可能是出现了“眼中风”。这和睡眠后血流变缓,栓子容易引起终末血管的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有关。一旦出现“眼中风”,家属立即带上患者到到附近的正规医院看急诊,请专科医生处理才是明智的选择。
责编:元弘 编辑:张关林
温馨提示:健康生活报,生活更健康!感谢您订阅《四川手机报-健康生活报》。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您可将这种先进快捷的阅读方式推荐给身边的亲朋好友,四川移动用户发短信“JK”或“913”到10658678即可订阅,每月仅5元钱。3条/周,逢周一、周三、周五发送,您也可以通过转发本条彩信与亲朋共享。
请您及时删除已阅读彩信,以免内存不足影响接收。如接收不正常,可拨打10086进行人工咨询。如果您使用的是iphone手机,您可以点击屏幕最上方的“时间显示条”,即可从第一页开始阅读。
对本报的建议和批评,可发短信到10658678913告诉我们。您也可以拨打我们的客服电话15114068607咨询更多阅读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