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享有“阆苑祖庭”之称的阆中草堂寺, 一直被人们认为是杜甫在阆中的草堂遗址, 以为阆中草堂寺系当地人为纪念杜甫而建。 但当地学者一致认为阆中草堂寺并非为纪念杜甫而建, 更非杜甫在阆中的草堂遗址。
阆中本地文化学者李家驹提出: 阆中草堂寺是杜甫在阆中的草堂遗址之说,是传说的误导。那么,阆中的草堂寺究竟为何而修建,其建造的年代又是何时呢?
建筑历史可追溯东晋末年
在阆中市草堂寺街东端,有一家阆中草堂客栈, 这座在阆中草堂寺故址上兴建的客栈,呈现出古朴、典雅、精致、并有川北民居特色。虽然其身上已找不出当年草堂的韵味,但因其“草堂”二字,总会勾起人们些许遐想。阆中草堂寺究竟建于何时呢?这还得要从一个叫谯纵的人说起。
东晋永兴二年(公元403年)九月,东晋权臣恒玄自立为楚王后,遭到益州刺史毛璩的反对,毛璩指派益州参军谯纵率军东出征讨。由于谯纵部下多为蜀人并不愿意远征,遂于东晋义熙元年(公元405年)二月,逼谯纵谋反。谯纵举兵杀掉毛璩后,夺取了成都,自立成都王。
谯纵坐拥成都仅八年,就被灭掉恒玄的权臣刘裕派遣的大军所推翻。谯纵在成都八年间,就在成都修建了草堂寺。李家驹据史推测,谯纵系巴西阆中人,当年阆中与成都一样,都位于蜀道上,既然谯纵在远离家乡的成都能修草堂寺,那么也有可能在家乡修建草堂寺。
当然,因为历史久远,阆中草堂寺是谁始建已经无可考证,但草堂寺修建之后成为了宣讲佛法之地。中国佛教四大译经家之一的鸠摩罗什就曾到阆中草堂寺宣讲佛法。
李家驹指出:上述史实,很显然与阆中当年兴建草堂寺、并以此宣讲佛法的历史有着必然的渊源关系。虽然历史上阆中草堂寺建于何年、何人所建已无法考证,但依据这些史料,我们依旧可以将其兴建的时间推断至东晋末年以前。
杜甫两次下榻于此
据了解,历史上的阆中草堂寺松柏参天、翠竹环绕、亭阁玲珑、环境清幽。对于大多后世者来说,它的名气还在于唐代“诗圣”杜甫的两次入住。虽然说阆中草堂寺并非杜甫在阆中的草堂遗址,但杜甫却还真与阆中草堂寺有些关联。那就是历史上,杜甫曾两次到阆中,而这两次来阆中都住于此。
杜甫第一次来阆中,为唐代宗广德元年(公元763年)九月。当年在梓州(今绵阳市三台县)的杜甫,得知他的好友房琯因奉诏“特进刑部尚书”,由汉州(今广汉市)赴长安(今西安市),途经阆州(今阆中市)时,因突发疾病去世。急忙奔赴阆中祭悼。杜甫赴阆中后,在好友阆州录事参军韦讽的安排下,入住草堂寺。在阆中期间,杜甫游历当地各处,留下大量诗句。三个月后,家里传来女儿得病的消息,杜甫因此返回。
杜甫第二次来阆中,是在唐代宗广德二年(公元764年)初春。此次杜甫原计划是准备经阆中赴成都,再取道长江出夔门远游。杜甫再次遍游阆中名胜古迹,就在一切准备就绪即将动身时,他突然得知,他的“生死知交”、原剑南节度使严武再次出京镇蜀。欣喜万分的杜甫即刻打消出川念头,决定就留在成都依傍严武。于是杜甫一家乘坐马车到成都,住到成都草堂故居。被誉为“晚清第一词人”的四川赵熙,在其《评点杜诗》中,对四川的草堂有一判断:蜀寺之作,必同姚秦。这一为专家学者认同的判断,将成都草堂寺建造年代确定在东晋后期,其也为阆中草堂寺的兴建年代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破山禅师草堂护法
阆中草堂寺最有名的典故当属明代破山海明禅师的事迹。破山海明系四川大竹人,19岁出家,30岁受法于浙江天童密云禅师,长期在四川弘法,住持梁平双桂堂, 使禅宗临济宗派在四川得以发展。
明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35岁的他学成回家,开始在四川各地传经播法,其间,先后到阆中羊还山寺、普贤寺和草堂寺住持传法。据《阆中县志》记载,明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破山海明住持阆中期间,正值战乱弥漫川北。张献忠的部下李占春统兵围困阆中。其带众将士攻打阆中时,因守城顽强抵抗,一时难以攻下,李占春一怒之下声言:“攻下城后定将屠城!”当时住持草堂寺的破山海明闻讯后,大吃一惊,为了全城百姓的生命安全,他不顾个人安危,只身前往,以佛法大义为民请命。
与李占春见面后,破山海明一身正气,斥责其将要进行的残暴之举。李占春慑于破山海明的声望,同意与其谈判。破山海明通过义正词严的话语震慑了李占春,李占春屠城之举就此流产,而破山海明为民请命之举为后人记住。
清顺治十年(公元1654年),年近花甲的破山海明返回家乡,为选址建寺四处勘察。一日,他背上的两株桂花树苗突然发新芽,破山海明认为所处位置有缘,故就地建寺,并取名“双桂堂”。此后,破山海明广收门徒,影响甚远。
破山海明离开阆中后,阆中民众感念其功绩,一度将阆中草堂寺更名“双桂堂”。
昭觉寺规建者从这里走出
清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阆中草堂寺迎来了一位名叫丈雪的禅师,丈雪是破山海明的弟子。
清初时,四川战乱不息,丈雪曾长期流寓于战乱相对较少的汉中、阆中一带的深山破庙中。清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正在陕西汉中静明寺的丈雪禅师,被驻守保宁的藩司请至阆中草堂寺。
当年的保宁阆中,为四川省省会。丈雪能被请到阆中草堂住持,足见阆中草堂寺的历史地位。丈雪入住阆中草堂寺时,草堂寺已被修缮一新。
丈雪不仅是著名的高僧,也是著名的诗僧,住阆中期间,他以自己“说禅不执禅”的艺术风格,为当地留下了鲜为人知的美妙诗篇。诸如:“云扶伞盖蟠龙伍,月浴嘉陵帐锦屏”、“梅花初笑频堪画,阆苑花肥壮锦峰”令人过目不忘。
此后,丈雪离别阆中草堂寺,前往成都。在荆莽丛生,虎狼出没的原昭觉寺废墟上,重新规划兴建昭觉寺。
康熙五年(公元1666年),破山海明重病,急召弟子丈雪。丈雪人还未赶到,师傅已去。留下遗言:尚存衣钵之余,可付丈雪醉修昭觉祖庭。丈雪不负师望,用短短几年时间,终于修复起“入门不见寺,十里听松风”的昭觉寺。
1918年,以四川靖国军总司令名义摄行四川军民两政的熊克武在四川建立防区制,阆中先后为四川军阀颜德基、熊克武、杨森、田颂尧掌控,地方寺庙被变卖,阆中草堂寺因此遭到破败。
新中国成立后,草堂寺一度成为阆中锦华丝厂所在地,后来变成阆中面粉厂仓库,最后逐渐毁坏,直至两年前在原址上修建了客栈,但是阆中草堂寺的这段悠久的历史仍然让当地的居民津津乐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