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乐至县以创建省级卫生县城为契机,以整治卫生环境、市容市貌为重点,合力奏响了一曲改善人居环境、打造宜居县城、创建省级卫生县城的动人乐章。
多级联动
全民参与合力创卫
“创建省级卫生县城,是一项民心工程,全县各级各部门要全力打好这场攻坚战!”2012年10月,乐至县委、县政府向全县发出动员令。
一场由县委书记亲自挂帅,全民参与、合力创卫的“交响乐”在帅乡大地徐徐拉开帷幕。
为保证创卫成功,县委、县政府立即制订了创建工作方案,建立了以创卫领导小组和10个工作组为中心,乡镇、县级各部门和社区为分支的“多级联动”创卫工作网络。
创卫领导小组制定了《乐至县创建省级卫生县城工作实施方案》等多个文件,坚持明察与暗访结合,每月考核通报,奖励先进,批评落后。
天池镇、县直各部门和街道、社区也都对应成立了“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创卫工作领导小组,并与县委、县政府签订目标责任书,建立起“四级双向”督查问责机制。
从创卫工作一开始,县委主要负责人就先后多次主持召开常委会,专题研究创卫工作,并多次深入基层调研。县四大班子相关领导也经常深入一线,现场督查。
在县领导率先垂范下,干部职工、普通市民、青年志愿者、中小学生也都纷纷走上街头,除杂草、清淤泥、疏沟渠、扫路面、作劝导……用实际行动参与到了创卫活动中来。
清晰的创卫思路、明确的创卫目标、完善的组织体系、十足的工作干劲,为乐至创卫工作向纵深推进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动力。
综合整治
打造满意民生工程
创卫,不仅要经得起专家考核,更要经得起群众检验。
基于这一共识,乐至县委、县政府始终围绕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衣食住行和环境秩序等问题,集中人力物力对农贸市场、市容市貌、背街小巷、城乡结合部、牛皮癣、车辆秩序、建筑工地、五小行业、城区水体、病媒生物防制等方面进行综合整治,打造满意民生工程。
整治市容环境。建设内环线、天童大道、望城大道等多条城市主次干道,不断拉大城市框架;升级改造城区农贸市场,实现卫生环境、风貌形象、基础设施大提升;对城区主要道路实行“白加黑”路面黑化和柔化;完成“市民500米休闲计划”,建成16个公园、广场;启动“四山四湖”绿地建设,全面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目前,乐至新建公厕13个、改建公厕17个,新增清运车、保洁车300余辆,配置环保垃圾箱2000余个,城区公共绿地面积达235万平方米。
监管食品安全。扎实开展系列食品安全示范创建活动,同时对食品加工小作坊、小餐饮店、小副食店进行专项整治,2013年被命名为“省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县”。
病媒生物防制。今年,县政府安排病媒生物防制专项经费50万元,邀请专业公司对城区公共区域进行集中消杀。动员全民行动,清除卫生死角150余处,清运垃圾180余吨,治理各类孳地场所400余处,治理居民小区30个,切实减少“四害”孳生地,改善城区卫生质量。
一次次现场会,一次次大行动,一道道难关被攻克,一个个百姓关注的社会卫生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城区换颜
市民喜享创卫成果
随着创建省级卫生城市工作的持续深入,乐至县中心城区城市建设和管理都得到了加强,卫生状况明显好转,市容市貌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曾坑洼不平的道路,变成宽阔平坦的草油大道;曾“脏、乱、差”的农贸市场,变得整洁有序;曾车辆乱停乱放、违规行车、拥堵的天池公园,街面宽阔了、畅通了;曾垃圾成堆、漆黑一片的背街小巷,下水道畅通了,线路安装规范了,路灯亮了,垃圾箱有了,居民们的生活变得方便舒适……漫步如今的乐至街头,市民总会心生“洁、美、绿、亮”等词。
创卫,改变了乐至城区形象,使乐至成了一个美丽的花园、舒适的家园、文明的公园。2013年,乐至成功创建为“全省环境优美示范县城”。
创卫,也深深地影响了乐至市民的行为和生活。乱扔烟头和纸屑的行为越来越少了,遵守交通规则的人越来越多了,主动参加周末“双清”活动的队伍也越来越庞大了……
乐至的创卫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站在新的起点上,87万帅乡人民,必将用他们的热情和激情,描绘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