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产业规模化。注重蚕桑区域化布局、集约化生产、规模化经营,规划建设15个蚕桑基地乡镇、4个优势蚕区、3个核心示范片、2个蚕桑产业带、1个科技示范园、200个重点村、10000个养蚕大户。 二是设施规范化。争取上级资金700万元,并带动蚕农自筹740万元投入桑园设施、大蚕房、共育室等建设。目前,全县小蚕共育面达到90%、省力化饲养面达到90%、纸板方格簇使用面达到95%以上,专用蚕房比例达到80%以上。 三是主体组织化。指导建成蚕桑专业合作社10个,蚕桑联合社1个,合作社统一投入品、生产技术、疫病和虫害防控,把分散的农户整合到现代蚕业体系中。 四是经营体系化。通过桑园转包、租赁等方式集中桑树资源,培植组建蚕桑家庭农场15个;以“公司+小蚕共育户+大蚕饲养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建设15个高端生丝原料生产示范村。今年以来,共发种150185张,产茧4885吨。
|